現階段,農戶每年從民間金融市場借款約 2000 億元,鄉鎮企業融資約 2000 億元,鄉村兩級政府相關部門借債約 1000 億元,還有巨額黑錢通過民間金融市場轉換[1].如此龐大的規模說明了農村民問借貸對于農村金融市場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
農村經濟在渭南市占有重要地位,而民間信貸在農村占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了解民間信貸情況對促進當地區域經濟發展、促進金融系統改革和提高資本效率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渭南市農村民間信貸的特點
1.時間特點
調研分析發現:渭南市農村信貸業務每年基本上有三個高峰點,這也和農村信貸的用途有關:一為春忙時刻,即每年三四月份播種灌溉期;二為 8 月份,學生開學前期;三為春節前夕。而還款期主要集中在十一到十二月份。
2.利率變動特點。
從近十年來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率有如下特點:
(1)民間信貸的利率基本上是和銀行存款利率正比率變動并高于銀行存款利率。這主要是源于農民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因而難以從正規的金融機構獲得所需貸款,因而不得不借助于民間信貸。
(2)差別化利率。由于民間信貸沒有正規金融機構的統一體制,因此在借貸活動中款項和利率受個人情感因素影響較大,形成由個人情感引導的差別化利率。
3.金額小,期限短。農村信貸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大額的投資,因此金額較小,80%以上的金額都在 1 萬以下,并且借款期限都在一年以內。
4.擔保機制。一為房屋擔保機制,二為中間擔保人機制。由于農民以生產農業收入為主,因此不受工作變動的影響,長期居住同一地域,因此房屋是比較保險的擔保。而由于農村民風特點,采用中間擔保人機制正是運用了個人情感這一主要因素而形成。
二、渭南市農村民間信貸的積極意義
1.獲取信貸快捷方便
由于農民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因此他們難以從銀行金融機構那里獲得滿足生產經營所需的貸款,而由于民間信貸沒有正規金融機構的統一體制,因此在借貸活動中款項和利率受個人情感因素影響較大,因此貸款手續簡便、時間快捷、不受資金用途、項目的限制等特征,正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部分資金的壓力,進而帶動了該地區經濟的發展。
2.提高資本效率
農村民間信貸所具有的鄉土性,使出借款人對貸款人的信用、借款用途、收益狀況、人品等了如指掌,對借款者的生產活動信息也很了解,跟蹤管理成本低下,從而減少了借貸活動中的交易成本,降低了風險和提高了資金配置效率。
3.促進渭南農村地區銀行信貸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金融整體服務水平
由于民間資本的存在,與銀行信貸市場產生一定的競爭關系,這對于優化該地區銀行業經營結構、提高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等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民間信貸的存在和適度發展對農村正規金融施加壓力,這種壓力有助于農村正規金融挖掘內部潛力、改善金融服務,同時農村正規金融的這種回應行為也有助于民間信貸把較高的名義利率降下來以便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民間信貸和正規金融之間的這種良生互動關系有利于雙方的自我發展,有利于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
三、渭南市農村民間信貸存在的主要問題
1.脆弱的,特別是散戶之間的僅憑關系和信任的信貸行為,極易引起鄰里的糾紛,給社會風氣和當地的個人關系引導利率,手續方便。民間信貸行為易引起社會糾紛。由于沒有法律法規的約束,這種單純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關系是很治安帶來不良影響“.
2.回收風險大。受到情感因素和非人為因素的影響。
3.擾亂了正規金融秩序。民間信貸活動本身具有隱蔽性,管理缺乏規范性,游離于國家工商、稅務部門的監控之外,造成營業稅、所得稅等稅款難以征收,引起國家稅款的流失。而且,民間信,危害正規金融部門的效益。民間信貸的發展,使正規的金融機構的作用和地位在廣大農民心目中淡化,農戶對民間信貸的依賴超過了對正規金融機構的依賴,極大的阻礙了農村金融機構的正常發展。
4.民間信貸行為分流銀行部分存款,加劇渭南地區的農村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矛盾。民間資本流動所帶來的高效益,吸引了相當一部分農戶的閑置資金,分流了一部分銀行存款。
四、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農村信用等級制度及農戶信用檔案。由本地權威人士進行追蹤調查評價分析,建立農戶信用檔案,其中包含各農戶家庭基本情況、收入來源、近幾年的收入金額、信貸業務發生情況等,從而評價該農戶的信用等級,當該農戶需要進行貸款時,則根據該農戶的信用等級來確定是否為其辦理貸款業務及貸款額度[2].
2.建構風險預普和轉移制度。渭南農村民間信貸必須建立危機預警系統,可設立由本地權威人士組成的危及評估小組,監測地區內外各種風險,并進行分析預測,并結合實際情況,建立起適合本地區的風險轉移制度。
3.推廣個性化服務。從 3 個村民間信貸的用途來看,隨著各種惠農政策的出臺,渭南地區農民用于基本農業生產上的經濟壓力已經減小,然而用于其他非農生產消費支出如醫療、房屋、婚嫁等的資金還很缺乏。因此,金融機構應在信貸業務上推廣細化服務業務,針對農民的不同需求制定相應的信貸政策,盡可能地滿足農民的各方位、多元化需求,才能使農戶對銀行信貸機構刮目相看。
4.擴大金融機構的影響力,大力宣傳國家各項農村信貸惠農政策,簡化信貸手續,降低信貸利率,放寬還款期限,使每個農戶都能方便快捷的拿到自己所需的資金,農戶才會走進正規的金融機構實施信貸。
參考文獻:
[1]成思危。改革與發展:推進中國的農村金融[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331-345.
[2]張宗貴,郭奎生。農村信用檔案--農村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