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境外資金的成本優勢日益突顯,越來越受到省內企業的青睞。近年來,湖南省境外資金流入規模不斷擴大,在支持湖南開放崛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盡管如此,通過對湖南省境外資金使用狀況進行深入分析,發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不能完全適應當前開放型經濟發展需求,需要在今后加以改進。
一、使用境外資金的優勢較為明顯
近年來,境外市場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渠道,境外資金成為推動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來源。企業使用境外資金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境外市場融資成本明顯低于國內。目前,境外主要市場美元、歐元、日元、港元等主要貨幣 1 年期同業拆借利率均低于 1%,而境內市場 1 年期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超過 4%,境內和境外市場本外幣利差十分明顯。對于人民幣而言,香港市場利率也要相對較低。目前,香港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利率約為 4.5%,而內地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 6%,考慮到利率浮動情況,實際利差可達 1- 3 個百分點。
2、人民幣持續升值帶來額外收益。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由 8.27 持續升值至 2013 年 11 月的 6.14 左右,年均升值幅度約為 3.6%.在此期間,企業借入境外美元,除享受 3 個百分點以上的息差外,還可平均享受 3.6 個百分點的人民幣升值收益,綜合融資成本較國內要低出 6 個百分點以上。
3、境外市場開放程度更高。相較境內資本市場,境外資本市場更加開放,市場化程度更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到境外融資。以境外上市融資為例,2006 年至 2011 年,全國“中資”企業在境外上市數量合計 569 家,融資額 1788 億美元,同期國內市場企業上市 1146 家,融資額 2569 億美元,境外上市企業數量和融資額與國內上市的比例分別達到了49.7%和 69.6%,境外融資規模不斷擴大。
4、境外融資渠道日益暢通。一是離岸人民幣市場快速發展,2012 年末香港人民幣資金池規模達 7202 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達到 730 億元。二是跨境資金流動監管政策逐步放寬,近年來,外匯管理部門大幅度簡化了貨物貿易、直接投資、外債等方面監管措施,企業資金流動效率明顯提升。三是境內外金融機構合作快速發展,推出了諸如內保外貸、海外代付、協議付款等許多具有融資功能產品,國內許多企業也在香港及其他地方設立了大量融資平臺,從而更方便在境外市場進行融資。
二、使用境外資金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增長速度較快,但相對規模依然偏小。2013 年 1- 9月,湖南省跨境資金收入 124.6 億美元,收支差額 36 億美元,較 2012 年全年分別高出 26.5 億美元和 29.5 億美元,表明境外資金在湖南經濟建設過程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有效彌補了國內信貸不足、成本過高等問題。盡管如此,從全國來看,湖南省跨境收入僅占全國的 0.6%,居全國第 24 位,占 GDP 的比重僅為 0.7%,而全國整體水平為 5.5%;從中部六省來看,湖南省跨境收入規模列第 5 位,僅高于山西。
2、跨境融資渠道單一,外商直接投資和 IPO 融資偏少。1- 9 月,全省進出口貿易融資余額 55.3 億美元,較去年全年增長 7.6%.其中,內保外貸余額 22.5 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了8.7%,成為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渠道。與貿易融資較快增長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相對較少。湖南省直接投資項下跨境資金收入 10.4 億美元,僅占全國的0.7%,居全國第 19 位,中部六省第 5 位;證券投資項下流入資金 1.8 萬美元,居全國第 27 位,中部六省第 5 位。目前,全省共有 15 家企業在境外上市,明顯落后于全國水平。
3、大企業成為境外融資主導力量,小企業融資難度較大。大企業由于其平臺優勢、信用優勢以及境內金融機構的支持,在貿易融資、境外上市、發行債券等方面享有更多的優勢,而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則較為狹窄。從 2013 年情況來看,全省前 20 位企業跨境資金流入占全省的比重達到了23.5%,資源分布較為集中。
4、境外融資的中間成本較高,部分抵消了其成本優勢。
盡管境內外絕對利差較大,但由于境外融資環節較多,中間成本也相對較高。一是銀行結算成本,這部分主要體現在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差價上。目前,銀行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價差大約在 300 個 BP 左右,按匯率計算約為 0.5%;二是平臺成本,部分企業選擇在境外設立融資平臺,需要承擔相應的經營管理和財務成本;三是信用成本,貸款的利率水平與企業信用直接相關,而境外金融機構和市場對資信狀況、信息公開等監管要求較高,企業需要承擔直接或間接的增信成本。
5、部分企業存在投機行為,融資風險值得關注。部分企業脫離實體經濟運轉,通過貴金屬循環交易、轉口貿易、非法外匯買賣等方式進行虛假貿易實現投機套利,當這類投機套利的交易規模不斷增大,其隱含的風險就會逐漸暴露出來,既不利于維護正常的外匯市場交易秩序,也不利于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
三、對策及建議
1、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合理利用境外資金。加大對企業境外融資的金融政策支持,加快建立政府推動和市場引導的融資模式,支持和鼓勵企業拓展境外上市、發行債券、證券投資等多種形式的融資渠道。同時,加大對境外投資資金的稅收優惠和政策落實力度,更加合理地利用境外資金推動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升級加快發展。
2、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完善融資服務機制。借鑒歐美、日本等國的成熟做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從財政補貼、稅收減免、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在引進風險投資、戰略投資的同時,鼓勵中小企業到境外融資,拓寬融資渠道。
3、支持金融機構加大產品創新力度,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金融機構在支持企業境外融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積極的幫助。要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合規經營的前提下,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大力支持省內企業合理利用境內和境外資金,加快走出去發展步伐。
4、加強融資咨詢服務體系建設,幫助企業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為企業提供投資政策、法律法規、市場狀況等方面的信息服務,加強審計、會計師事務所、融資擔保等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逐步形成專業化的融資咨詢服務體系。同時,切實幫助企業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為企業拓寬境外融資渠道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