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印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1. 發展規模加入 WTO 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由 2001 年總額719. 3 億美元增加到 2011 年服務貿易總額 4191 億美元,增長率為 582. 6%.由此可見,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在高速增長,但仍落后于貨物貿易。2001 年印度服務貿易總額為 365. 9 億美元,2011 年服務貿易總額為 2780 億美元,增長率為 759. 8%.2011 年印度服務業對 GDP 的貢獻率約為58%.由此可見,印度服務貿易發展得非常迅速。
2. 行業結構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較高,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業上,運輸、旅游等領域的服務貿易平穩增長;計算機、通訊、建筑、金融和信息服務、咨詢等領域的跨境服務以及承接服務外包增速較快。印度的服務貿易出口量逐年增長,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及其他商業服務,其中軟件工程和外包是其支柱產業,金融和通信行業的增長速度較快,同樣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旅游、運輸、建筑等傳統服務業發展緩慢,甚至不及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二、中印服務貿易比較分析
1. 總量比較2011 年中國和印度服務貿易出口額分別占世界總服務貿易出口的 4. 4% 和 3. 6%,居于世界第 4位和第6 位。中國和印度服務貿易進口額分別占世界總服務貿易進口的 6. 1% 和 3. 4%,居于世界第 3位和第 7 位( 見表 1) .總量上靠前的排名奠定了中印兩國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地位。
2. 內部結構比較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等傳統服務行業上,而印度的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其他商業服務。從其所占比重來看,在運輸、旅游、建筑服務、特許權使用費和許可費、其他商業服務、政府服務方面,中國均高于印度。而在通信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方面,印度均高于中國。
三、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1. 貿易競爭力指數分析貿易競爭優勢指數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用公式表示為: TC = ( X -M) / ( X + M) .X 為商品或服務的出口額,M 為商品或服務的進口額。TC 指數的取值范圍為[- 1,1].當 TC 指數為 0 時,說明屬于平均發展水平; 當TC 指數為負數時,說明其競爭力偏弱; 當 TC 指數為正數時,說明其競爭力偏強。2005 年 ~ 2012 年,中國的勞動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指數呈下降趨勢,波動較大; 而印度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是增速十分緩慢,2005 年以后一直為負數,可見其競爭力比較弱,相對來說中國具有比較優勢。印度的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競爭力指數明顯高于中國。中國 TC 指數呈現下降的趨勢,且為負數。而印度 TC 指數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且在2006 年以后一直保持在 0. 5 左右波動,2005 年 ~2006 年達到 0. 53 以上,說明印度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2.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服務貿易顯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一國服務貿易出口占本國總出口的比例與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占世界總貿易額的比例比值,用公式表示為: RCA = ( X/Y) / ( XW / YW) .其中 X 為一國服務貿易的出口額,Y 為一國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出口額,XW 為世界服務貿易的出口額,YW 為世界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出口額,該指標可以反映一國某服務出口相對于國際平均水平的狀況。
2005 年 ~ 2012 年,中國勞動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的 RCA 指數保持在 1. 25 左右,有較強的比較優勢,而且較穩定; 而印度勞動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的RCA 指數都在 0. 8 以下,可見該產業比較優勢不大。
在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的 RCA 指數方面,中國雖然持續上升,但卻始終低于 0. 8,其比較優勢較弱; 而印度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的 RCA 指數雖然呈下降的趨勢,但卻保持在 1. 5 ~ 2. 5 之間,有較強或者很強的比較優勢。
四、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及建議
1. 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印度擁有世界上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的科技人才儲備,且官方語言為英語,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就教育方面來看,印度推崇精英教育,并擁有印度理工等高等工科院校,培養了數目可觀的高級工程師。
這些對印度的軟件行業和服務外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使印度在服務行業中從事于技術密集型行業,提供高端服務項目。例如,財會、法律、金融交易、數字動畫后期制作等。而在中國雖然教育的普及率較高,但是高精尖的人才儲備量較低,科技研發與創新較少,遠遠落后于印度。而高素質人才是推動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國必須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改革,促進教育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2. 提高服務貿易的發展層次印度沒有大規模建設工廠,也沒有大范圍消耗資源,主要靠頭腦和技能使經濟迅速發展。20 世紀80 年代以后,中國致力于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往往以犧牲環境與資源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高速發展,通常從事于微笑曲線底端的行業,致使服務貿易發展層次低、速度慢,無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在這一點上,印度無疑是中國未來服務貿易發展的一個楷模。中國應努力提高服務的技能和級別,發展新型服務貿易。
3. 加強政府的引導作用及政策的導向作用印度服務貿易發展主要發端于印度的經濟改革以及其有力的政策的導向,得益于國際軟件外包的大趨勢和國內大批的優秀企業和企業家。為此印度政府積極應對,在國內增加多個高新技術園區,對進入園區的公司給予支持和優惠,減免稅收,放寬對中小企業的限制,引進外資,提升自身發展技術與競爭力。中國加入 WTO 以后,雖然享受到了與其他成員國一樣的待遇,但是國家對服務業發展的干預比較大,不利于服務貿易走出去,也不利于外資引進來,造成國內服務貿易發展集中于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中國政府應貫徹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逐漸減少對部分服務業的干預,適當地保護處于幼稚期的服務業,為服務企業營造公平開放的競爭和學習環境,全力提高中國的服務貿易水平。
[參考文獻]
[1]繆娟,楊增雄。 中印服務貿易比較分析[J]. 企業導報,2010( 03) .
[2]黃廬進,王晶晶。 中國和印度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比較研究[J]. 財貿經濟,2010( 01) .
[3]孫琬瑩。 印度服務貿易研究[J]. 商情,2009( 19) .
[4]李霞,周春輝。 中印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貿易結構和競爭力比較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2010( 03) .
[5]殷鳳。 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J]. 經濟學動態,2009( 03) .
[6]張麗。 論印度服務貿易現狀[J]. 中國經貿,2009( 03) .
[7]施菁。 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J]. 時代金融,2013(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