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的各類企業的經濟收入都有下滑的趨勢,因而在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經濟衰微現象。
本文從中國經濟增長率較低、中國經濟受外貿影響會有所回升、中國經濟“信貸泡沫”現象嚴重、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等幾個角度分析了在世界經濟新格局下,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前景,文末對全文進行總結。
一、世界經濟新格局下中國經濟增長率較低
當今社會,世界經濟的新格局是“一超多強”,這種經濟格局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變。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在未來的十五至二十年間,中國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低于百分之八,這就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來活躍市場、促進經濟的增長,以此來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健康高速發展。
二、中國經濟受外貿影響會有所回升
當今社會,不僅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重大的壓力和挑戰,就連一些發達國家也剛剛走出全球經濟低迷的谷底,處于漫長的經濟恢復時期,而且還有可以出現輕微的經濟波動。歐美國家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這些國家的經濟開始逐漸復蘇,受到進出口貿易的影響,中國經濟也會隨之而獲得增長。中國經濟在近二三年內處于“庫存化”狀態,投入在房地產和基建等項目上的資金仍在增加,所以,2014 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會有所上升,但這并未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率持續走低的趨勢。
三、中國經濟“信貸泡沫”現象嚴重
就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來看,可能存在相當嚴重的“信貸泡沫”,而且中國企業負債累累,高居世界榜首。中國各行各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都處于下滑的趨勢中,國家必須面對這種嚴酷的現實,創造性地尋找激活經濟低迷現狀的方法,促進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中國的金融系統和銀行也應該提前做好預警,降低風險和隱患,從而減少經濟損失。
四、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
近年來,中國經濟雖然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但經濟增長率卻在逐年下滑,到期央票數量接近于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做出了調整,放寬了運轉的條件和空間。據統計,在 2012 年,中央銀行的社會融資為 15.7萬億,貨幣投放量為 2.7 萬億,而到了 2013 年,社會融資達到 17.29 萬億元,貨幣投放量增加 8.89 萬億元。此時,降低商行的法準金是一項明智的政策決策,而且即使再增加基礎貨幣投放也無需考慮通貨膨脹的困擾。IPO 的重新開閘和增加市場的流動性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穩定發展,但要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長處于瓶頸期,貨幣政策難以發揮其優勢作用。放松貨幣政策可以使貸款資金流向地方政府、房地產和腐敗企業,不能增加制造業的經濟收益。中國經濟宏觀調控政策中的貨幣政策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但只有通過降準、減息才能減少融資成本,進而增加企業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由此看來,適當地放松貨幣政策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但應該關注寬松政策下資金的流向問題,避免使資金在地方政策、房地產和某些企業中的濫用。因此,國家需要大力改革政府體制和官員升遷機制。
總結
面對中國經濟增長率持續走低的趨勢,國家應該加強宏觀經濟調控,實行貨幣政策,還應減免中小企業的賦稅,以此來提高就業率和居民消費水平,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中國經濟的高速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銳.現代增長理論視角下的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3.
[2] 莊子銀.技術進步內生化與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5\\):42-48.
[3] 王紅英“.創造性破壞”、資本效率與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J].生產力研究,2012,\\(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