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內傳統外貿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呈現持續穩步增長態勢,已成為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13年8月,我國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等九大部門共同出臺《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并在同年10月1日起在全國有條件的地區正式實施,該項政策在電子商務出口經營主體、海關監管模式、電子商務出口檢驗模式、收結匯、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支付、信用體系和稅收政策等幾方面,明確了國家有關部門對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大力支持。
從宏觀政策層面和外貿企業市場層面來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不僅有利于改善我國外貿發展態勢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有利于傳統外貿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拓寬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渠道。在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產業鏈中,阿里巴巴、敦煌網、環球資源網等電子商務平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不僅集合了國際支付服務提供商、物流服務提供商、商業信用服務提供商等多種專業服務提供商,對于當地政策法規、文化背景以及消費者需求特征等方面也更為敏感,更有利于促進外貿交易的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的多邊流轉,降低了企業參與外貿的門檻,給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更多機會。
一、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的含義及發展現狀
1. 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的含義
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是分屬于不同國界或地區的交易主體交換信息、達成交易并完成跨境支付結算的虛擬場所,具有電子化、全球性、開放性、低成本等特征,顯著提高了跨境貿易的交易效率,使得中小外貿企業有可能擁有與大企業一樣的信息資源和競爭優勢??缇畴娮由虅帐腔诨ヂ摼W絡進行的跨境貿易,受到網絡虛擬性和交易主體虛擬化的制約,跨境交易主體的行為模式和價值標準都較傳統交易方式有所不同,涉及的交易主體較多、產業鏈較長、交易環節繁雜、相關稅收法律政策不統一,通過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進行交易,在物流運輸、通關檢驗、退稅結匯等方面能夠獲得較為完善的服務,也是當前外貿企業和個人開展跨境貿易的主要途徑。
2.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整體發展狀況
2012年,我國貿易進出口總額首次超越美國,已成為全球進出口貿易規模最大的國家,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2011年和2012年開始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速度出現大幅下滑,但是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所占比重卻持續上升,成為維持我國外貿穩定增長的主要動力。
商務部歷年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顯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總額從2009年的0.9萬億元增至2013年的3.1萬億元,據艾瑞咨詢公司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研究報告》預計,到2016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規模將會增加至6.5萬億元,年均增長速度30%左右。與此同時,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也從2009年的5.96%提升至2014 年的 14.44%,預計到 2016 年會達到 18.90%(詳見表1)。
3. 國內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現狀
由于國內電子商務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也成為國內外風險投資商的投資熱點。從2008年開始,蘭亭集勢、金銀島、大龍網、阿里巴巴、敦煌網、環球市場等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相繼獲得國內外投資機構的青睞,共獲得近40億美元的投資。2013年6月6日,蘭亭集勢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國內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國外上市的第一股,融資金額約7885萬美元。
在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向好的前景下,除了國內已有外貿電子商務平臺外,國家發改委和海關總署確立的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的7個城市--寧波、上海、重慶、杭州、鄭州、蘇州和深圳前海,也都紛紛結合地區優勢和自身特色,建立了各自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立國內首個"官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跨境通,主要經營國內消費者的海淘業務;杭州下城區打造了全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將傳統出口商品海關的"集中申報"變為"分送集報",縮短了出口商品海關申報時間,大大提高了效率;重慶結合自身擁有的四家大型跨境商家對客戶(B2C)電子商務平臺的優勢,成為全國唯一的跨境電子商務全業務試點城市,可以從事"一般進口""保稅進口""一般出口"和"保稅出口"四種業務;寧波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跨境購搭建了與海關、商檢等部門對接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信息系統,解決了進出口電子商務企業通關時間長、物流成本高、利潤空間低等難題,該平臺推出的"全球商品導購",能夠查詢到現階段寧波納入試點的11家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進口業務企業所經營的全部商品,消費者對某一商品感興趣,可以直接點擊進入該商家的網店下單采購,實現了對海淘商品的一網打盡;鄭州航空港經濟實驗區依托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的特殊物流功能,建立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平臺"萬國優品",通過在美、英、荷蘭等國設立境外倉,在國內設立保稅倉,通過國際物流進行倉對倉的國際運輸,訂單產品經海關查驗后派送至消費者手中。
除了已有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隨著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試點成立的電子商務平臺外,傳統電子商務大鱷也加入了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行列,京東商城、天貓國際、蘇寧易購、凡客誠品、聚美優品等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平臺都紛紛開展了國際業務,未來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之間的競爭也會愈加激烈。
二、國內現有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模式分析
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從2004年開始起步,經過將近10年的發展壯大,已經涌現出一批能夠提供交易、支付、物流和后臺服務的綜合性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集交易、物流、金融、營銷、風險控制等為一體的成熟產業鏈條,探索出一些較為清晰的商業模式。按照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在跨境交易環節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國較為清晰的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模式主要有四種:傳統跨境大宗交易平臺(大宗B2B)、綜合門戶類跨境小額批發零售平臺(小宗B2B或C2C),垂直類跨境小額批發零售平臺(獨立B2C)和專業第三方服務平臺(代運營),詳見表2.
1. 傳統跨境大宗交易平臺(大宗B2B)
傳統跨境大宗交易平臺是指服務于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在線規模以上B2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主要為境內外會員企業提供網絡營銷平臺,傳遞供應商或采購商的商品和服務信息,并幫助雙方完成交易。供應商即賣家在交易過程中生產和出售商品或服務,通過B2B平臺獲得相關采購商即買家信息,并將其供應信息傳遞給采購商,采購商根據自身的采購需求,通過B2B平臺獲取相關供應商信息,并將其需求信息傳遞給供應商,買賣雙方之間的信息提供和傳遞借助B2B平臺完成,B2B交易平臺通過收取會員費和營銷推廣費用獲得盈利,國內典型的大宗B2B平臺包括阿里巴巴國際站、環球資源網、中國制造網等。
2. 綜合門戶類跨境小額批發零售平臺(小宗B2B或C2C)
綜合門戶類跨境小額批發零售平臺是指中國企業賣家或個體賣家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直接與海外小型買家(包括企業買家和個體買家)進行在線交易,實際上就是由處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交易雙方通過交易平臺實現的不需報關、不繳納關稅的交易,交易平臺本身不參與物流、資金支付等交易環節,即傳統小額跨境貿易的新型電子化方式。交易平臺主要依靠買家支付的交易傭金贏利,有些平臺還會收取會員費、廣告費等增值服務費用,國內典型代表平臺有敦煌網、阿里巴巴的速賣通、易貝(eBa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