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新形勢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建設研究
【第一章】新政策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探析緒論
【第二章】國內外文化貿易相關文獻綜述
【第三章】我國文化貿易政策發展軌跡及新政策環境分析
【第四章】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現狀分析
【第五章】新政策下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SWOT模型研究
【第六章】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研究
【結論/參考文獻】新政策下中國文化外貿問題分析結論及參考文獻
第 4 章 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現狀分析
4.1 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概況
截至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出口額持續增長,結構日漸完善,我國文化產品的進出口總額,于 2013 年達到 274.1 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與 2006 年相比,是其 2.6 倍,達到 251.3 億美元。文化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歷史新高,為 95.6 億美元,其中,出口服務是 2006 年的三倍之多,達 51.3 億美元。2001 年到 2013 年這十二年時間里,我國文化服務的增長明顯高于文化產品的出口,其年均增長高于后者 7.2 個百分點,達 26.3%,在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整體上,服務出口比重從原來的不到 10%增長到 17%⑧。文化產品出口主要以樂器、工藝品、印刷品以及游戲機為主,而廣告宣傳則是文化服務的主要形式。
近年來,中國對外文化貿易不斷發展,呈現出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規模不斷擴大。不論是文化產品出口總額還是文化服務出口都成倍增長。二是結構逐步優化。三是新興文化貿易發展勢頭強勁。目前,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正廣泛應用于文化產業,在此過程中,動漫、游戲、電影后期加工、數據庫服務等新興領域的文化企業逐步將技術優勢、成本優勢轉化為出口競爭力,使得技術條件要求較高、產業化條件較為成熟的文化領域出口快速增長。四是對外投資目標日益多元化。近十年來,中國文化企業對外投資目標從建設營銷渠道開始向獲取技術優勢、成本優勢、人才優勢方面延伸,在境外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意愿較強。根據商務部的統計顯示,我國文化娛樂和體育項目的境外直接投資,2006 年為七十多萬美元,僅僅幾年之后,2013 年達到了一點八億美元之多。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對外文化貿易從規模到質量都還處在起步階段,主要體現在文化出口企業規模較小,跨國文化企業不僅數量少,而且影響力也較弱,長期以來,我國在影視、商業演出和出版方面,存在嚴重的產品貿易逆差。
4.2 對外文化貿易結構分析
4.2.1 產品結構
視覺藝術品、印刷品和視聽媒介出口保持增長。2013 年的出口中視覺藝術品出口占比最高,占 2013 年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的 49.5%;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德國和日本。視聽媒介和印刷品出口增長較快,視聽媒介出口同比增長 8.1%,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的 36.7%;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美國、英國和德國;印刷品出口同比增長 7.2%,占比為 8.9%⑨;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和中國香港。
4.2.2 貿易方式
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小幅下降,進口實現增長。2013 年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核心文化產品 181.56 億美元,同比下降 4.2%,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的 49.7%;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 11.96 億美元,與上年相比提高 10.6%,在我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口中占 47.8%⑩,視覺藝術品和印刷品在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的核心文化產品中占比較大;進口產品則主要集中于印刷品。
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增長、進口下降。我國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核心文化產品165.1 億美元,同上一年度相比幅度上升 7.1%,在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總額中占 41.6%份額;其中進口 6.2 億美元,同上一年度相比下降 8.1%,占 24.2%份額。新型媒介產品在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的核心文化產品中占比較大;聲像制品和毛筆在進口產品中降幅明顯的。
其他貿易方式進、出口快速增長。2013 年,我國以其他貿易方式出口核心文化產品 34.19 億美元,同比增長 56.2%,占比為 8.7%;進口 11.28 億美元,同比增長 359.8%,占比為 28.1%11,以其他貿易方式進、出口的核心文化產品主要是視覺藝術品。
4.2.3 企業性質
國有企業出口下降,進口增長。截至 2013 年底,國有企業核心文化產品出口降幅較大,進口實現增長。其中,出口 1.6 億美元,同比下降 12.8%,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的 2.6%;進口 10.6 億美元,同比增長 8.4%,占比為31.5%12.國有企業出口產品中降幅最大的是聲像制品和視聽媒介;進口產品增幅較大的主要為印刷品。外資企業進、出口雙增。外資企業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均出現同比增長。
其中,出口 177.72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3%,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的48.6%13;進口 8.68 億美元,同比增長 8.5%,占比為 37%.外資企業出口的產品主要是新型媒介產品和樂器;進口產品則以新型媒介產品為主。
集體、私營及其他企業出口占比領先。集體、私營及其他企業核心文化產品出口占比居首位。實現出口 178 億美元,同比下降 3.3%,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的 48.7%14;進口 6.3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0.7%,占比為 31.5%.集體、私營及其他企業進、出口的產品主要是視覺藝術品。
4.2.4 貿易伙伴
中國香港、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為我前五大核心文化產品貿易伙伴。2013年,“我國前五位核心文化產品貿易伙伴依次為美國、中國香港、日本、英國和德國”我國與上述五個國家(地區)分別實現“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額 57.59億美元、15.4 億美元、14.7 億美元、11.18 億美元和 10.36 億美元,占我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依次為 27.5%、7.4% 、7%、5.3%和 5%.前五位貿易伙伴的進出口額之和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的 52.2%”16.亞洲和北美洲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超六成。亞洲和北美洲為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主要市場。分別對其出口 66.08 億美元和 58.25 億美元,對兩個大洲出口合計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的 64.4%.我國對亞洲出口核心文化產品主要為視覺藝術品,出口 41.88 億美元,合計占我國對亞洲出口核心文化產品總額的 63.4%.對北美洲出口產品主要為視覺藝術品和新型媒介產品,出口額分別是 27.45 億美元和 18.67 億美元,在對北美洲出口核心文化產品總額中占 79.2%17.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為我國主要核心文化產品進口來源地。我國核心文化產品的進口來源地中,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所占份額較大。其中,我國自亞洲進口核心文化產品10.07 億美元,主要為視覺藝術品、聲像制品和視聽媒介產品;自歐洲進口 3.34億美元,主要為印刷品和視覺藝術品;自北美洲進口 2.77 億美元,主要為印刷品。自上述三個大洲的進口額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口總額的 99.5%.
4.2.5 國內地區
廣東、浙江、山東、遼寧和福建五省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三分之二。2013 年廣東、浙江、山東、遼寧和福建五省分別實現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62.88 億美元、24.64 億美元、15.73 億美元、15.6 億美元和 12.76 億美元18,增幅分別為 2.8%、29.8%、-56.7%、136.8%和-25.9%,合計占我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 62.9%,居我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前五位。
22 個省市自治區核心文化產品出口實現增長。全國共有 22 個省、市、自治區核心文化產品出口實現增長。其中,浙江、遼寧、湖南和黑龍江等地核心文化產品出口增速較快,分別實現出口 24.47 億美元、13.16 億美元、5.1 億美元和3.78 億美元19,同比增幅分別達 31.7%、108.5%、50.7%和 94.4%.上述地區出口的核心文化產品以視覺藝術品為主。
核心文化產品進口集中于北京、廣東、上海、遼寧、山東等地。北京、廣東、上海、遼寧和山東等省市核心文化產品進口居全國前列,五地分別實現進口 3.81億美元、3.76 億美元、3.28 億美元、2.43 億美元和 1.13 億美元,合計占我國核心產品進口總額的 88.6%.北京進口產品主要為印刷品,廣東主要是聲像制品,上海和遼寧進口產品以視覺藝術品為主,山東進口產品則主要集中于視聽媒介產品。
4.3 存在的問題
文化產業建設物質化嚴重,缺乏實質創意能力。在國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上馬文化產業項目。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針對全國各地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進行了相關調研,在數量上已經發展到了 550 多個,但是在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企業培育不良、產業主題偏離、效益良囿不齊等問題也很突出。與此同時,我國文化產業建設物質化傾向明顯,各產業園將建設主要依賴硬性設施,而容易忽略了文化產業建設的核心是創意,生產的是精神產品。一直以來,我國的文化產品出口缺乏自主品牌和創意,其中大部分為依托廉價勞動力而獲得成本優勢的低附加值“硬件產品”,例如簡單工藝品,裝飾品及印刷品等;以內容和創意為主的高附加值“軟件產品”則比例不高。
文化產業在整體經濟結構中的比重仍然偏低。目前,文化產業雖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具備創意、研發、制作一體化的企業還不多,而企業資源的相對分散、骨干企業少以及融資困難等原因制約了文化創作發展。據統計,文化產業在發達國家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0%,美國則高達 25%.相比之下, 2013 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 2.1 萬億元,約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的 3.77 %,比 2012 年增加0.3 個百分點。但與發展國家相比差距還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