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國農產品貿易政策影響因素探究
【第一章】國內農產品貿易政策走向與實施效果導論
【第二章】國內外農產品貿易保護研究現狀評述
【3.1 3.2】農產品貿易政策效用函數影響因素分析
【3.3 3.4】農業貿易政策約束條件下的最優貿易政策
【4.1 4.2】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現狀與貿易政策
【4.3 4.4】農貿政策保護效率與影響因素的實證檢驗
【結論/參考文獻】中國農產品貿易政策政治經濟學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摘 要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愈加頻繁,但是,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卻相對滯后,各國都在不同程度上對農產品貿易采用保護政策。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保護的背景下,分析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決定因素對于理解和評價現行政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政治經濟學分析方法在分析各國貿易政策制定中有廣泛的運用,該分析方法將政府行為個人化,把政府看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同時考慮各種利益集團的影響,確定政府的最優貿易政策。本文運用新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分析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厘清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的重要因素和影響途徑,確定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最優政策;通過分析 2000-2014 年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政策走向和實施效果,科學評價現行政策。
通過模型分析我們知道,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的因素很多,包括國家農業戰略、利益集團、農產品質量、農產品生產資源稟賦、外國政策和國際規則等。
從模型中可以得出以下兩點結論:一是現階段我國的最優農產品貿易政策是貿易保護,這是因為在現行的約束條件下,可選擇的政策空間是貿易保護,而且貿易保護政策可以實現政府效用最大化;二是農產品貿易保護并不是越高越好,本文將農產品質量加入到政府的效用函數中,可以得出政府的最優政策是適度保護,而且隨著政府對于農產品質量的越加重視,農產品貿易保護的力度會逐漸放松。
通過對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和實施效果的實證分析可以得出四點結論:一是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符合適度保護的結論,農產品貿易保護力度在近年來呈下降的趨勢;二是農產品貿易保護政策的形式具有多樣性,關稅保護力度稍顯不足,更多通過非關稅壁壘來起保護作用;三是從農產品貿易保護效果看,在現行農產品貿易政策下,我國的農產品生產并沒有受到很大打擊,國內的農產品產量和價格呈穩步增長勢頭,農產品貿易保護的效果很好;四是通過對 1990-2013 年相關影響因素的代表變量的年度數據計量分析,驗證了本文的理論框架,農產品生產的政治利益、農產品質量、利益集團和國內資源約束都顯著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的有結構性的影響。
關鍵詞:農產品 貿易政策 利益集團 新政治經濟學
目錄
1 導論
1.1 背景--艱難前行的農產品貿易自由化
1.2 新政治經濟學的介紹
1.3 農產品的定義及特征
1.3.1 農產品的安全性
1.3.2 農產品的需求剛性
1.3.3 農產品的基礎性
1.4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1.5 研究方法和文章結構
2 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2.1 貿易保護的理論評述
2.2 農產品貿易保護理論
2.3 國內研究現狀
2.3.1 對農產品貿易保護理論的發展
2.3.2 農產品貿易保護的其他角度分析
2.4 文獻評價
3 我國的農產品貿易政策的理論分析
3.1 效用函數與約束條件假設
3.2 效用函數影響因素分析
3.2.1 政治利益
3.2.2 農產品質量
3.2.3 利益集團
3.3 約束條件影響因素分析
3.3.1 資源稟賦
3.3.2 國際影響
3.4 約束條件下的最優貿易政策
4 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的實證分析
4.1 我國農產品貿易現狀
4.2 我國的農產品貿易政策
4.2.1 入世前的農產品貿易政策
4.2.2 入世后的農產品貿易政策
4.2.3 我國現行進口關稅水平
4.3 保護效率分析
4.3.1 主要農產品產出
4.3.2 主要農產品價格
4.4 影響因素的實證檢驗
4.4.1 數據選取
4.4.2 模型說明
4.4.3 計量結果
5 結論和政策建議
5.1 主要結論
5.2 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