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老齡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的策略
老齡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的策略
>2024-03-29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探析
【第一章】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的作用分析引言
【第二章】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概述與研究理論
【第三章】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及現狀
【第四章】老齡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的策略
【結語/參考文獻】人口老齡化下我國經濟發展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四章 老齡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的策略

由于我人口老齡化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而其他國家的在人口老齡化問題應對方面都趨近成熟。在日本、德國人口老齡化相對嚴重的國家他們對人口老齡化都做出相應經驗對策。所以在面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們不但要向先進國家學習老齡化的經驗對策,而且我們要總結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對策來應對老齡化問題。

一、借鑒國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驗

(一)日本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驗借鑒

1.建立完備多樣的養老保險制度

二戰以后各個國家開始創建自己社會保障制度。而日本提出以個年金制度作為老年人的收入而建立的。年金制度的建立,確保老年人享受固定收入。日本一開始把養老保障制度不是和現代社會所表現退休養老金,而是把日本國家的人民因事故帶來的突發性意外等,而喪失勞動能力無法正常生活的年老保障制度及一家之主死后對其撫養人的保障,養老保障的中心部分是指年老的保障。在我國養老保險金就是日本稱為年金制度。在日本,養老金分為厚生養老金、互助養老金和國民養老金三種,國民需要加入其中一種。這種制度被稱為“全民皆年金制度”,加入后當老年人退休在家時給發放一種薪金,以求生活安度晚年的一種制度。

1941 年,日本創建了本國的養老金制度。1959 年制定“國民年金保險”制度,養老金覆蓋面不斷擴大到了農民及商人。在 60 年代初日本在養老金制度成熟階段早,日本已經形成了由不同產業、行業制定的完善公共年金體系。在這種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中,最突出的兩個特點:一是公共性,二是儲蓄性。公共性就是把撫養老人這種家庭的責任轉變成到整個社會的責任,社會成員中的老年人的生活由國家和社會來幫助,把有勞動能力人口去撫養沒有勞動能力人口。而他們自己年老后又由下一代來撫養。儲蓄性即是利用保險的原則,為養老金增值和以后的發放確立資金來源。日本的退休養老制度,依靠三大支柱構建而成,一是私有養老金制度,二是公共養老金制度,三是企業補充養老金制度。

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老年產業

日本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在日本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的比例持續上升,甚至達到總產業比例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把各種老年服務機構、老年保障事業歸類到第三產業,并且能持續的推進老年產業的發展。日本第三產業結構的這種調整,是因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勞動力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原因,而第一、二產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上升,這樣又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日本政府近幾年,頒布并實施了老年人健康福利保障與老年人健康護理體系的革新,并通過相關政策來推動民間企業加入到老齡化產業的大隊伍中,這樣為日本的老年產業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和發展機遇。政府通過養老保險和養老產業開發相配合的方式,也給就業方面創造了出新崗位。同時老齡化產業與各種經濟產業相互促進合作,并且能夠通過調整產業方式積極發展。日本政府通過對人口老齡化產業的大力支持,不但能夠帶動老齡化產業的開發,擴大了勞動就業機會,同時也促進了經濟良好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完善。老齡產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的變化。同時又給養老保險業務提供足額的資金供給額支持。通過日本政府對養老產業的支持,現在養老產業已經達到競爭有序、分布平衡、結構合理的平穩階段?,F在日本的養老產業能滿足不同年齡層物質消費和精神需求。如今養老福利設施,1194 所,發展到現在 25000 所。日本老齡產業在包括產業效益、規模以及相關服務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也正在逐步的推進對經濟的發展。

3.鼓勵生育,延緩老齡化進程

在日本在解決人口老齡化發展過快上,政府為解決這一難題,實施鼓勵人口生育的政策。由于近十年日本的出生人口一直保持在負增長水平。這也是人老齡化的根本原因。日本政府成立了一個機構,來制定政策,如何提高生育率,解決人口老齡化的難題。第一,政府直接補助兒童生育和撫養補貼,第二,改善生育環境。1990年以后,日本政府對于生育率的補助津貼大幅度提高。按日本政府原來的規定,一對夫婦領取的津貼標準:第一和第二個孩子每人每月 5000 日元,第三個以及第三個以上孩子每人每月 10000 日元,津貼一直發放到孩子完成三年級教育“從 2007年 4 月 1 日起,這一規定修改成:”第一和第二個孩子每人每月 10000 日元,第三個以及第三個以上孩子的津貼保持不變,仍然是每人每月 10000 日元“.①此后,日本政府為了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制定一些更適合生育環境的政策。

它們分別是 1991 年和 1995 年制定了《幼兒保育法案》和《幼兒保育及家庭假法案》,從 1994 年開始,又以 5 年為一期開始實施,主要實施辦法就是加大財政投入②,構建完善的生育環境,鼓勵生育,對生育人員進行就業上的幫助。2005 年 9 月,由于日本小泉內閣首次設立了少子化擔當大臣,而上智大學教授豬口邦子出任首屆大臣”這一設置由安倍內閣沿襲,高市早苗出任少子化擔當大臣“2006 年 12 月 7 日,這些列促進日本厚生勞動省又推出一項鼓勵生育的措施,即從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財政充足的地區,如果成為國民保險者生孩子,政府將最高可補助一次性高達到 70 萬日元。同時,厚生勞動省也修改了健康保險組合事業運營方式,擴大了地方保健公會的裁量權,地方可以自行判斷在 35 萬日元/出產育兒一時金基礎上,增加支付 35 萬日元,保證財政充足地區增加到 70 萬日元此外,地方保健公會可根據當地的財政情況,可以幫助解決對治療不孕癥產假生育補助的額度。

(二)德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驗借鑒

1.老年照料與老年服務模式的創新

德國的老人獨立性比較強,喜歡獨自居住,不喜歡和兒女一起生活。德國老人一般都是選擇在家養老、集中養老的形式安享晚年。德國最普遍的養老模式是居家養老,老人們住在自己的家中,在清潔衛生、烹飪菜肴等生活方面還是需要別人照顧。德國的社區里有專門的機構幫助老年人解決這類問題,按照一定的收費要求支付給社區的服務人員勞務費。有的機構甚至專門根據不同老人的實際情況變換不同的服務方式。這種方式老人支付費用之后就可以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服務機構的上門服務。這種服務方式十分適合喜歡呆在家里,有沒有家人照顧的老人,這是一種社區照顧功能最多的體現形式。集中養老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在老年公寓或者老年社區中,這種社區在德國大多建在陽光地帶老人們通過租賃房屋進行居住,房屋有高中低檔供老年人選擇,可以根據不同年齡不同的經濟水平的人的需求。在德國這種集體居住的養老公寓達到 2 萬家,床位超過 70 萬張,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集團公寓的資金來源大多是來自政府的財政撥款。

在德國政府出資興建的老年社區目目的是讓老年人可以過上身心健康、獨立、快樂、平安的老年生活,在德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收到了極大的關注,老年社區免費為老年人提供娛樂場所和各種娛樂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和健康的輔導。豐富老年人的生活,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還有增加老年人口得就業率,幫助老年人從新走上工作崗位,豐富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追求。金融危機導致德國的失業率明顯提高,唯一的例外是老年人的就業率反而上升。

2.改革養老保險制度,延遲退休年齡

二戰以后,1957 年以來德國養老保險制度是現收現付制。直到 2001 現收現付的制度已經沒有能力支付足夠金額的養老金。德國政府發出了聲明,并推行了”里斯特“改革,從單一的現付制養老金改變成多元養老交付制度?!痹擁椄母餃p少了第一支柱養老金,實施稅收和津貼減免政策,發展基金制的第二、第三養老保險體系。為了鼓勵個人補充養老金體系的建立,德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勵措施,例如:稅收抵免特別指出、接養老儲蓄津貼、延期納稅等。此外,德國政府制定延長了法定養老金的繳費年限:至少工作 35 年且年齡滿 63 歲且才有提前退休的權利,“①但是每個提前退休的月份都要”扣除 0.3%的退休金,年滿 65 歲并且工作 45 年才有權退休并且不扣發養老金,殘疾人則需要年滿 62 歲并工作 35 年才有退休的權利?!阿跒榱朔€定繳費人員的數量,以穩定養老金的足夠供給量,德國政府通過一些列的政策來延遲退休年齡?!?997 年,德國頒布法律開始對女性退休法定為 60 歲,男性延遲退休年齡法定為 63 歲;到 2004 年德國制定男女分別延時退休年齡都增加 2歲法定年齡退休 65 歲。如今,德國人口一直處于負增長,德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政府已經決定從 65 歲提高到 67 歲,從法定退休年齡變為強制退休?,F在歐洲專家進行大量研,關于是否要把退休年齡延遲到 70 歲。執行委員會在 2014 年 7 月進行審議,在未來不久歐洲大多數國家有可能需要把退休年齡延長至 70 歲。

二、推進產業結構發展及擴大養老產業

(一)推進老齡產業發展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負拉動的效果。在經濟結構方面表現為:社會整體的消費結構發生變化,消費結構的變化必然對投資的變化產生影響,生產結構的變化以及產業結構的變化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進程。例如,把老年人的主要需求考慮到,對投資方向進行調整,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對少兒相關的產品進行縮減,更多的注重老年人對消費的需求,加大力量進行供給。因此,只有適當的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老齡化對經濟帶來的額問題。調整產業結構是目前我國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須加大力度的重視我國人口老齡化給我們國家社會經濟的結構帶來的影響,加大力度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當今世界上的市場經濟都是以消費為導向的,生產廠如果想要占領更多的市場,切入點就是對不斷變化的人口結構進行研究,進而調整產品的結構,生產更多適合市場和老年人需求的產品,對老年產品的市場開發進行大力的支持。同時也要重視更新技術,產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技術,保證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有所提高。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增長迅速,必須對這部分產品的生產進行推動作用,加速老年產品的增長,改變產業結構。因此,我們的國家要隨時關注老齡化的變化情況,了解老年人的消費中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雙重需要,兩者結合的來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我國的第一產業有農、林、牧、漁,第二產業有制造業、采礦業、水、點、燃氣的生產和供應業。第三產業為除了第一第二產業的其他所有產業。在發展第一的時候必須要注意到老年人對消費品不斷變化的需求,包括近年來逐漸增加的服裝以及食品需求。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包括大量增加的服裝需要以及逐漸增加的老年食品。在老年人口的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比較高的有奶類、豆類、蛋類,這類相關產業要大力發展。生產老年人喜歡的服裝和老年人喜歡的食品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最后,對第一產業生產出的食品進行在加工,生產出更適合老年人的口味。鼓勵開發商開發方便老年人居住的公寓,要求公寓周邊配套設施完備。老年使用頻率較高的例如輪椅、拐杖、花鏡等特出的產品進行生產,滿足老年人對于文化和娛樂相關產品的開發和,簡單、耐用、容易操作的老年人專用的旅游產品等。

(二)擴大老齡產業領域

老年產業的發展會很大程度上對產業的需求產生刺激,加大生產供給,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商品在市場上的需求量的大小是對產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作用的一個因素。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也隨之增加,這樣針對老年產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大,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大規模的老年人消費品市場,進而加快老年產業的發展步伐。老年人口數量的加大,會給老年產品的需求量不斷的擴大,所以老年人口消費品需求的層次和范圍加大,對生產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發展老年產業的同時也可以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首先隨著老年產業不斷的擴大,老年產品種類也不斷的增多,同時也提高了就業率。其次表現為與老年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帶給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這種了連鎖的反應也幫助推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速度。這就影響了生產資料市場對于資料的需求量,經營生產資料的商家在這種情況下要努力抓住商機,促進我國生產資料的長遠發展。

言外之意,與老年產業相關聯的產業形成的連鎖效應會對整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老年產業是領頭羊,具有很強的牽頭的作用,是一個新型的產業。比如日本的老年護理就是日本近年來的新興產業,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成為老年護理服務的第三產業,給日本經濟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根據國外旅游局統計,如今老年人口在旅游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大,這使得一些國家建立專門服務于老年的旅游機構和旅游項目。

三、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一)建立合理養老保險制度

不一樣的籌款方式的養老保險制度具有不同的經濟的增長效應。我國目前實施的現收現付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我國現收現付制度的特點是:通過進行再分配來體現的社會公平,也能夠對基金進行有效的管理,可以避開通貨膨脹的消極影響。

但是我國現在所實行的養老金模式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過重的企業負擔;養老金替代率的過高導致的居高不下的繳費率;國家財政過分補貼導致教育設施、基礎設施的減少投入,這樣就間接地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我國應該自主探索成立基金制的養老保險制度,盡管基金制度的養老保險制度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對于目前我國老齡化的狀況來說,這種基金制的養老保險也是一個有效的手段,更主要的是這種基金制的養老保險制度可以促進經濟的長期增長。

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不同國家根據自身不同的實際情況,對本國現有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改革。這些國家的改革呈現出的兩大特點是:意識政府關于養老保險的財政支出慢慢減少,盡量縮小政府負擔比例,同時對于私人養老金計劃大力的支持;二是即便是由政府主導的養老保險制度,也要現收現付制度慢慢轉變為基金制,要注重市場調調節的作用幫助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幫助解決養老金資金難題,緩解國家的經濟緊張。

結合目前改革的經驗教訓,現收現付制度與基金制度之間不是取代的關系,是一種互補的關系。本文認為我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的關鍵是如何將現收現付制度和基金累計制度進行合理的結合。預計 2030 年,中國養老金主要面臨的問題是支付額不斷的增加,給社會退休的老年人提供一份安穩的社會保障。所以,我國目前的養老金改革是十分迫切的。在我國現有的養老體系內,想要完成養老金的積累是很難完成的。因此將來 20 年面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高峰期我國能否探索出一個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們國家養老計劃首要考慮的問題。

一個人退休后按照規定繳納一定的費用,以年金分紅的行使領取養老金,個人和企業共同分擔,按照比例繳納養老金,所有進入完全注入個人賬戶,工資替代率維持在一半左右。政府對于征收的資金可以采取委托給信托基金等形式,可以得到穩定的收益回報。對于征收的基金可以進行商業性的托管,獲得收益,幫助征收的基金保值與累積。第三層次是個人進行儲蓄利用儲蓄基金養老,“自己的錢存錢養老”這樣的退休老人在退休之后的經濟狀況都不錯,國家對于這種“攢錢養老”要給予政策上的優惠支持,積極鼓勵個人參加儲蓄的養老保險,用自己錢養老,這三個層次的養老金的機制,都具備了儲蓄、再分配和保險這三大功能。想要建立這樣的一種養老保險的體制,政府應該加強宣傳,幫助大家了解老齡化的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大宣傳力度,強化人民群眾對于養老保險的參與意識,找好契機,對城鄉居民準備養老金費用進行引導。幫助參保人理順各種復雜的關系,爭取在全社會形成全面的養老保險制度,還要與各種多樣的補充的養老保險并存,例如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區,就要采取一些儲蓄保險和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相結合。

(二)加強醫療保險服務覆蓋范圍

一方面,保證所有城鎮的老年人全都加入到城鎮醫療保險體系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才市場的競爭加劇,就業形式有所改變,正常渠道的就業覆蓋面逐漸下降,非正常渠道就業快速增長;沒有工作的人口數量的增加、退休人員的增加。因此之前的醫療保險體系必須擴大覆蓋面,確保非正規就業和事業人員都能參加醫療保險。首先對原來國有企業的下崗工人的養老保險辦理續接手段,爭取把覆蓋到非正規的就業領域就業的原城鎮的正規就業人員。其次是消除戶籍的限制,把所有外地工作人員都加入到醫療保險制度的行列,持續到年老。把不具有承擔繳納保險費用能力的所有人口和老年人口全都納入到新的醫療保險范圍之內。

另一方面,完善社會醫療的照顧體系,加大社會醫療系統救助體系的作用。

我國家暫時還沒有完善的社會醫療照顧的體系,僅僅是一些醫療照顧的方法。根據現實情況的需求,我國應該建立這種醫療照顧制度。慈善捐助和籌資方式是我國醫療救助制度廣泛推崇的。針對一些無法保證基本生活的,沒有參加基本保險能力的,特困農民進行無償的社會醫療救助。達到救助方式多元化、救助行為規范化、資金投入多渠道、城鄉救助一致化的原則?,F在我國的醫療救助政策僅僅是局限在低保和特困人群,事實上有很多家庭是因病致貧,所以必須完善我國的醫療救助政策的制度。最后,農村老年人口要全部加入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當中。上個世紀 50 年代在“一大二公”集體經濟的基礎上產生的農村醫療體系,醫療水平不高,農村的老人很多都無法接受治療。80 年代初,社會得到發展,“一大二公”的經濟形態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以一大二公為基礎的合作醫療也隨之解散,這確實非??上?,不過也是沒辦法避免的,在當時應該至少保留當時的醫藥衛生產業和當時的科技力量。為什么當今的社會是新型的合作醫療體系?因為是新的經濟形勢下完成的,與當時的社會基礎不同,還是因為現在農村合作醫療的能力變大了,范圍擴大了。全部的農村老人都可以納入進來。由此可見,把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中之重。加快建立我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以點帶面,慢慢的簡稱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建成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任務很重,尤其是關于老年人口治療疾病的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已經決定“五?!崩先擞蓢邑斦鲑Y管理。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應該覆蓋到農村的每一個老年人。因此,在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過程中,政府應該承擔起重要的責任,加大資金的投入,環節財政壓力,幫助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盡快完成。

(三)建設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新體系

1.結合醫院,建設老年公寓。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民辦的養老機構在我國各地應運而生,這些機構最大的不足是醫療條件不到位,機構中最大的糾紛就是在機構中出現突發疾病救治不到位。為此政府應該積極的對這些民辦的養老機構進行整合,建立新型的養老機構,提高醫療條件,建設新型的養老機構。

首先,在政策上對相關項目的審批、經費補貼、醫療的統籌方面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扶持的力度。在醫療的服務方面,公寓應該有規律的進行健康知識的相關講座,定期對老年人進行免費的體檢。在每個房間里面應該裝上應急的呼叫裝置,有全天值班的護士,每個老人都有??漆t生負責;在日常生活服務上,為不一樣的老人提供不一樣的服務;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有專門的科學的營養專家進行合理膳食。

醫院和養老院向結合的養老模式,是政府改善民生事業和市場發展的產物,政府在這個模式中的杠桿作用非常明顯,實現了依靠全社會的力量為全社會辦事情的目標,加快了升級養老機構的速度。

2.強化機構養老,構建醫護網絡

為了能夠加強我國養老院以及福利院的醫療方面的服務能力,政府應該在加強鎮、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加強與城市的醫院的專家的協作,為養老院的老人卡通專家服務熱線,為每個社區配備??漆t生,構建起城市、社區、村鎮、司機醫療服務體系。同時關于養老機構資金籌備應該進行強化,應該采取合作的方式,爭取達到言老、醫療、康復一體的多樣性作用重合的養老機構。網絡信息化得快速發展,政府應該重視網絡資源,網絡資源是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優勢,努力提升養老服務。

(四)建立新型養老模式

我國由于特有的傳統觀和歷史原因形成的是兩代交替“反哺型”:父母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到到孩子的身上,撫養長大。子女贍養年老的父母。孩子對父母的照料是必須承擔的義務和必須履行的責任。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應該被贍養的老人組建增多,子女的贍養能力越來越弱,子女對老人的贍養基本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基于此,本文針對目前的形式提出要改革目前的養老方式;要逐步建立、老人、子女和社會共同養老的新的養老方式。

一方面,要樹立老年人自己的養老思想,自己對生命要負責,自己要擔起力所能及的養老責任。自己的收入合理的分配到養老計劃中去,不要把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子女身上,要為了自己的養老又不給子女添加麻煩,把收入的一部分投資到福利基金中去。另一方面,社會要承擔起老年人養老的責任人的義務,計劃經濟的養老模式是為我國一直沿用的養老模式,在城鎮,退休職工會得到一定金額的退休金,國家、企業和個人不同比例的分配。企業和國家一定要承擔起退休工人的養老的任務,努力的推進養老保險,幫助養老范圍得進一步加大,充分利用養老保險的重要作用,國家對財政支出進行改革,推行公共的國家財務機制,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占國家財政支出的份額。農村也要積極的探索新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爭取農村的老人都納入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中去。未來 20 年四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關鍵時期,未來 20 年相對來說人口負擔不是很重,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打理推進盡力社會保障體系,達到全社會的老有所養。

四、積極貫徹我國人口發展政策

(一)調整生育政策

對人口增速繼續控制,面對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增長的矛盾我們應采納日本的經驗教訓,人為地控制生育,較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的增長,但是一旦生育水平下降,再想要恢復就很難。多年來,日本解決老齡化人口產生的問題的時候,想要改變他們國家連續下降的生育率,但是效果始終不明顯?!度丝趫蟾妗分赋?,新的人口的變化動態導致之前以一個孩子為中心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不再適合時代的發展,需要研發出一個應對新形勢的科學的生育理論。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未來我國人口的變化動向,《人口報告》對改革生育的計劃的環節分成三個階段: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近期,要逐步推進二孩政策的開放;中期,實現生育的自主;遠期,適當的頒布鼓勵生育的措施。建議二孩生育政策分步的開放,今年爭取在全國開放二胎政策。同時,對于二胎以上的生育也要嚴格的控制,把原來的計劃生育政策逐步過度到二胎的政策管理上。

21 世紀給我們帶來新挑戰和新的機遇,這對于把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放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計劃來說是一個十分有利的機遇。針對全國性的得人口發展方向還正在探索中。這次全國性的人口發展方向注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于目前我國人口數量,人口構成、人口規律等的發展狀況以及環境、社會、資源的相互關系做出了系統深刻的研究,并提出可行的、科學的政策建議。熊必俊教授認為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年齡的結構變化,這種變化必然會對我國社會的經濟狀況形成帶來巨大的影響。研究老齡化與我國經濟水平的辯證關系,提出有效的科學的對策,努力實現老齡化和經濟的全面平衡的共同發展,既是我們國家老齡化事業的需要也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需要。

(二)延遲退休年齡

人社部發布公告,中國在 2017 年有可能實行新的退休政策,將退休年齡延遲到 65 歲。有專家指出,是為了緩解勞動力的總量減少的速度二進行的提高退休的年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的身體素質也越變越好,改革現在的退休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第一,按照現在的退休年齡,退休之后還有25 年得壽命,這 25 年對于我國社會來說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第二,現在執行的退休制度不適用于高科技領域,因為高學歷的人參加工作的時間比較晚相對正常人來說年齡普遍高出很多,則樣在工作崗位上的時間就會少很多,這樣也是對高科技的人才的一種浪費?;诖?,強烈建議推遲退休年齡。第一,現在的推行年齡延長 5 到 10 年,根據不同的職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二,整體實行 40年工齡滿額退休制度。第一種辦法幫助控制社會上勞動力資源的浪費。有利于第二種辦法有利于防止老齡勞動力的浪費。

社會上純消費人群的增加是老齡化對社會經濟和各方面的發展產生影響的主要體現。如果能夠找到科學的方法應來時“純消費人群”得到緩解,就能有效的防止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帶來的壓力。增加勞動人口的工作時間是推遲老令人叫偶進入“純消費階段”的有效辦法,歐美和日本等國家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國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根據我們國家的具體情況以及老齡化的程度,合理的制定一個退休年齡。目前我國“一刀切”式的退休政策過于固執,這樣統一的規定工作壽命早已不符合時代的發展。在一些特殊領域可以適當的推遲退休的年齡,比如教育行業、醫療行業。幫助老年人二次就業,在一些產業提倡用功年齡適當放寬。幫助退休后的老年人再就業。

(三)加強老齡化事業法制建設

中國不如老齡化正處在世紀之交,基數大、增速快、差異大是老齡化過程中最顯著的特點,當今我國社會處于經濟和文化的全面轉型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程度還處于起步階段,并且我國經濟的發展不平衡,針對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比較落后的情況,要加強法律建設,用法律來解決老齡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老齡法制化、老齡法律體系的建設是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應有之義,是實現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

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文明發展的重要的標志,也是我國黨和領導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針,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快,老齡相關產業在整個社會的地位逐漸上升,開展老齡化工作,幫助老年人維護合法權益的的工作事務更加繁重,意義也更加重大。因此,要加強老齡化事業法治快速度發展,要運用法制軌道來約束關于老齡化事業的各個方面的內容,用法律來解決老齡化問題,加強法治化、制度化,協調社會上其他人群和老年人的關系,用法律的手段來懲罰侵害老年人的不法行為。為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加快老齡法制化建設的重要性是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整面臨著法治化建設,我國逐步實現的法治化不以領導們的注意力為轉移。用法律與惡俗老老齡化的事業,保證老齡化事業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不斷完善老齡事業。解決老齡化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國家立法,通過法律手段,通過國家的強制力量作保障,幫助老齡事業的穩定發展。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播放|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