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攝影具有影像清晰、寬容度大、輻射小等特點 , 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檢查 , DR 不但成像速度快 , 效率高 , 圖像質量好 , 和強大的圖像后處理功能 , 還由于 DR 系統影像質量高 , 豐富了形態醫學診斷的信息的層次 , 改變了傳統放射技術診斷模式 , 同時也使 X 線影像質量控制上升到一個新的理念[1].但是 , 在 DR 的臨床應用中 , 作者也發現了一些使用不規范、可能影響圖像質量以及造成醫療糾紛風險的問題 , 需要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 現提出來與大家商討?,F報告如下。
1曝光條件選擇的合理性
本院現在使用的一臺柯達 DR7500 攝片機 , 為適應大量拍片的患者 , 攝片技師往往選擇自動曝光條件。自動曝光條件是預先設定的 , 是根據特定的攝影距離 , 一般成人及兒童體型的各個肢體、體位而設定的曝光參數 , 而在工作中往往遇到老人或是嬰幼兒 , 體型偏胖偏瘦的患者 , 這樣曝光條件就會偏大或偏小 , 雖然可以通過圖像后處理系統進行調整 , 但也往往達不到預期的影像質量 , 繼而會影響診斷醫生的診斷。
使用 DR 攝影后 , 認為數字攝影曝光條件大小都能出好影像 , 條件大了 , 影像質量高 , 保險 ;認為嚴格選擇曝光條件不再必要 ;過于依賴數字攝影的后處理功能去掩飾曝光條件的不適當。這反映了對盡量減少受檢者輻射劑量的 X 線使用原則尚認識不足 ;對數字 X 線攝影曝光條件選擇的追求目標認識不足。
2立位攝影體位選擇的合理性
本院使用的柯達 DR7500 攝片機是懸吊球管 , 大多用的是站立位體位攝片。立位攝影操作簡單、方便、快捷、效率高 ,患者和攝片技師都樂于使用 , 但新的問題是 , 患者的肢體與探測器的距離即肢片距明顯增大 , 攝影距離即膠片距也明顯加大 , 一些體位如腰椎攝影 , 需要圈腿、墊高、中心線向足側打角度等規范立位攝影都不能做到 , 中心線也因平板探測器尺寸的增大 (43 cm×43 cm) 定位不標準 , 以前在床上攝影時經常用到的角度板 , 角度盒 , 體厚尺、棉墊、沙袋等都不見了 , 這與標準的投照體位規范不相符 , 所照出的影像許多也是不合標準的。
3照射野的選擇
立位攝影的現實是照射野較大。因自動追蹤照射野往往不能滿足照射部位的需要 , 故攝片技師多選擇手動調節照射野 , 這樣在攝影時照射野選擇一般較大 , 出片時再用后處理系統編輯剪切。這又與盡量縮小照射野降低輻射量的必要性相違背。
4胸部適當高千伏攝影
成人胸部拍片多使用高千伏攝影 , 即管電壓 >100 kV 的X 線攝影。它的優點是影像層次豐富 , 可以較廣泛地看到被攝組織的各種結構影像 , 提供較多的診斷信息 , 擴大診斷范圍。高千伏攝影的目的是能顯示通常攝片上被肋骨陰影掩蔽之病變。氣管及支氣管影像十分清楚 , 其透明度足以與縱膈及肺門處其他器官組織之陰影明顯分辨[2].但對于瘦小的成年人以及患有肺源性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老年病的患者 , 高千伏攝影會使信號比降低 , 信號對比降低 , 往往會掩蓋一些疾病的征象 , 尤其是兒童即使錯誤的使用了高千伏攝影 , 但由于有強大的圖像后處理系統 , 仍能得到比較滿意的圖像質量 , 這樣的影像對于診斷醫師來說毫無益處。
5圖像大小比例的控制
DR 攝影最后打印出的 X 光片 , 都是通過各種圖像后處理 , 對圖像進行了移動、放大等調整后 , 再選擇 8×10、10×12、11×14、14×17 膠片打印出來的 , 圖像比例大小不一 , 而現在臨床對圖像的比例要求也越來越嚴格 , 尤其是關節置換術 , 常常要求圖像的比例。不能滿足臨床要求的圖像 ,都是由于不當的攝影方式和處理方式造成的。
6討論
6. 1DR 數字攝影雖然具有動態范圍大、影像質量高、采集速度快、信息量大等優點 , 并且還具有強大的圖像后處理功能 , 為臨床提供了高質量的影像信息 , 但是也會有因曝光條件過大或過小而造成的圖像層次感差 , 顆粒感強 , 通過動態調節也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 因此 , 應根據不同的患者 , 不同的攝影部位合理的選擇最佳曝光參數 , 避免一味的使用自動曝光條件 , 過分的信賴圖像后處理功能 , 這樣既能有效地提高影像的質量 , 又能減少患者受到大劑量的輻射 , 這對提高影像技術人員技術水平十分有益。
6. 2立位攝影的好處是方便快捷 , 大平板探測器又能夠包括足夠大的被照肢體部位 , 患者體位較舒適 , 攝片技師操作也簡便。一些部位如腰椎 , 骶尾椎等因曲度原因造成投照體位不標準而使骨骼圖像顯示不良 , 一些需要打角度的體位也達不到理想的攝影效果。而肢片距的增大、站立的不穩也往往會造成肢體影像的放大失真 , 特別會對骨科矯形以及關節置換術時造成影響。因此 , 作者認為攝片技師應多和診斷醫師以及臨床醫師溝通 , 對一些不易于站立攝片的患者以及不適合站立拍攝的患者體位應當取消立位攝影 , 改為床上攝片 ,這樣做既可以保證攝片質量 , 又可以控制照射野 , 減少患者的 X 線照射劑量。立位攝影最應重視的是照射野的調整。立位攝影較床上攝影距離長 , 照射野也相應增大 , 按照輻射防護最優的原則 ,攝片技師應即時對照射野進行調整, 盡量使用較小的照射野。
6. 3圖像的后處理功能是通過對圖像窗寬、窗位的調節以及對圖像進行旋轉、標測量的處理 , 來彌補攝影條件過量或不足對圖像質量造成的影響 , 通過對比度調節和頻率增強處理 , 可將影像的低對比變成高對比 , 來提高圖像質量。這本是 DR 的一個高科技優勢 , 但是用于胸部高千伏攝影的后處理 , 卻會使一些體厚較小、或患有老年病的患者掩蓋了一些病變的征象 , 這可能會增大診斷醫師的漏診和誤診的幾率。因此 , 攝片技師拍攝胸片時 , 應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體厚 ,使用不同的千伏以達到接受劑量和影像質量的最佳平衡。
6. 4圖像大小比例是由攝影距離、照射野、圖像處理放大系數及膠片尺寸大小控制的。當攝影距離、照射野、圖像處理放大系數固定值時 , 圖像比例隨著使用膠片尺寸的增加而增加;當攝影距離、圖像處理放大系數、膠片大小固定值時 ,打印窗口圖像的比例會隨著照射野的增大而變小 ;當攝影距離、照射野、膠片大小固定時 , 變化圖像處理放大系數 , 打印窗口圖像的比例會隨著放大系數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 控制圖像的大小比例可以通過改變照射野、打印膠片的大小、圖像處理放大系數進行控制[3].根據攝影部位 , 可以采用固定攝影距離和膠片的大小 , 改變照射野和圖像處理放大系數的方法 , 滿足臨床診斷和治療對不同圖像比例的要求。
參 考 文 獻
[1] 張云亭 , 于茲喜 . 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 . 第 3 版 .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10:8-12.
[2] 袁林秀 . 杜耀明 . 數字攝影 DR 在放射工作中的應用 . 實用醫技雜志 , 2005, 12(24):3593.
[3] 李清軍 , 張建梅 , 趙洪樸 , 等 . DR 在胸部攝影中的應用 . 醫學影像學雜志 , 2003, 13(11):88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