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的術后面部恢復的良好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患者預后的生存質量[1].隨著人們對生存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對術后面部修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在腫瘤根治后行組織瓣移植術進行立即整復已不能滿足患者對面部的外形與功能的高要求?,F代臨床在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根治方面,在組織瓣移植后在給予抗生素基礎上進行放射治療[2,3].為進一步觀察口腔頜面部組織瓣修復患者術后采用放射治療后的臨床效果,特選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100例在口腔頜面部的惡性腫瘤根治后行組織瓣移植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分析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100例在口腔頜面部的惡性腫瘤根治后行組織瓣移植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所有切取的組織瓣未曾遭受過嚴重外傷及放射線照射,且均無潛在損傷的可能性,所有患者無心、肝、腎等嚴重疾病,排除妊娠婦女,其中54例男患者,46例女患者,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54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平均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這兩組。試驗組50人,其中25例男患者,25位女患者,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54.11±16.78)歲,其中口腔鱗癌患者12例,惡性淋巴瘤患者8例,纖維肉瘤患者11例,惡性黑色素瘤10例,混合瘤惡變患者9例,游離組織瓣修復患者35例,帶蒂組織瓣修復患者15例。對照組50人,其中29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年齡26~75歲,平均年齡(54.61±16.14)歲,其中口腔鱗癌患者13例,惡性淋巴瘤患者11例,纖維肉瘤患者9例,惡性黑色素瘤9例,混合瘤惡變患者8例,游離組織瓣修復患者32例,帶蒂組織瓣修復患者18例。這些患者在習慣上均無明顯差異,配合治療,所用組織瓣對放射治療耐受性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在腫瘤根治的基礎上,行組織瓣移植術進行立即整復。對照組患者術后采用常規的給予抗生素的方法治療以避免術后的發炎感染等。試驗組患者術后在給予抗生素基礎上進行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時間視患者膚質及組織瓣移植面積的不同而因人而異,為2~6周,最短為10d,在5cm×7cm~8cm×10cm的放射野中進行放射照射,每次照射1.9Gy,放射總劑量40~72Gy/4~7.5周,平均56.8Gy.放射治療的具體實施方法是進行鼻咽部和頸部的一體化的調強放射治療,鼻咽部放射為66~76Gy/32F,頸部為65~70Gy/32F,高危預防區56~60Gy/32F,低危預防區50~52Gy/28F,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組織瓣的修復效果。
1.3療效評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組織瓣的成活情況,包括組織瓣全部成活,部分壞死及全部壞死,組織瓣全部成活率即為組織瓣成活率。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近期、遠期急性放射反應發生的情況及發生率。急性放射反應包括組織瓣移植部位出現紅腫充血、潰瘍化膿及糜爛出血的癥狀。
1.4統計學處理: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組織瓣成活情況:對比觀察,試驗組患者經放射治療后組織瓣成活率(98.00%)明顯高于術后常規消炎消毒處理的對照組組織瓣成活率(68.00%),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2.2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療效情況: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方法治療后,觀察組織瓣移植部位的近期急性放射反應的發生情況;并隨訪一年,觀察組織瓣移植部位的遠期急性放射反應的發生情況。試驗組患者組織瓣移植部位的急性放射反應的近期、遠期發生率(6.00%、2.0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34.00%、32.00%),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口腔頜面部腫瘤分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纖維瘤、神經纖維瘤、脂肪瘤、造釉細胞瘤及血管瘤等屬于口腔頜面部良性腫瘤,多發生于青壯年;口腔鱗癌、纖維肉瘤、惡性淋巴瘤、惡性黑色素瘤及混合瘤惡變等屬于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屬于癌,多發生于中老年??谇活M面部良性腫瘤在經過一定的保守治療方法后,可達到根治的目的[4,5].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具有浸潤性生長速度快,病理變化迅速的等特點,故應在確診后及時進行根治,以避免面部神經受到損傷麻木、疼痛及面癱.由于口腔頜面部腫瘤生長位置的特殊性,為使患者在術后面部形態在最大程度上恢復至正常狀態,因此在治療方案上與其他部位惡性腫瘤方案有所不同.
隨著人們對生存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對術后面部修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現代臨床在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根治方面,在組織瓣移植后在給予抗生素基礎上進行放射治療.組織瓣移植部位出現紅腫充血、潰瘍化膿及糜爛出血的情況發生率的降低使患者在術后面部恢復情況良好,患者不受手術面部手術痕跡的影響,能夠自信的面對術后的生活,生存質量明顯提高。本文研究表明,試驗組采取放射治療后,組織瓣成活率(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68.00%);組織瓣移植部位的急性放射反應的近期、遠期發生率(6.00%、2.0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34.00%、32.00%),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
參考文獻:
[1]王曉軍,郭俊梅,郭琦,等。游離組織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183例臨床分析[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3,23(1):57~59.
[2]翟沁凱,薛雷,王緒凱,等。應用血管化游離組織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68例臨床分析[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1,9(2):160~163.
[3]劉曙光,艾偉健,欒修文,等。血管化游離組織瓣移植在口腔頜面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5):2742~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