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 在兒科中屬常見病、多發病 , 于夏秋季多發 , 多由柯薩奇 A 組病毒引起。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痛 , 伴有流涎、拒乳、厭食、嘔吐等癥狀 , 檢查可見咽部充血 , 咽喉舌腭弓、軟腭或懸雍垂處可見有 2~4 mm 大小皰疹 , 呈現線狀分布 , 破潰后可形成小的潰瘍 , 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該病多并發中耳炎、肺炎等 , 重癥可以合并無菌性腦膜炎甚至危及患兒生命。作者近年來采用中醫藥清熱解毒利咽方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 ,取得滿意療效 ,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 選擇 2011 年 1 月 ~2014 年 1 月在本院住院的 84 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其中男 54 例 , 女 30 例 , 年齡 8個月 ~6 歲 , 病程最短 3 h, 最長 3 d, 均符合《皰疹性咽峽炎的診斷標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 42 例。排除患兒肺、肝腎等重要臟腑疾病和其他病史 ,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情況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臨床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的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口腔護理、退熱等對癥支持治療 , 并發細菌感染者聯用抗生素治療。治療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予中藥清熱解毒利咽方口服治療 , 方藥物組成 :金銀花 10 g, 牛蒡子9 g, 梔子 9 g, 黃芩 10 g, 青蒿 10 g, 玄參 10 g, 薄荷 5 g\\( 后下 \\),桔梗 10 g, 水牛角粉 3 g\\( 沖服 \\), 將藥物水煎至 150 ml, 分早晚兩次服用 , 配合用吳茱萸 5 g 研成粉 , 用白醋調勻后敷于雙側涌泉穴 , 用膠布固定 10~12 h。對照組患兒給予利巴韋林10 mg/\\(kg·d\\) 用 5% 的葡萄糖溶液 100~250 ml 稀釋后靜脈滴注 , 1 次 /d。療程 1 周。
1. 3療效評估標準顯效 :體溫 2 d 內恢復正常 , 癥狀消失 , 皰疹消退 ;有效 :體溫在 4 d 內恢復正常 , 癥狀好轉 ,皰疹明顯減少 ;無效 :癥狀和體征均無明顯改善??傆行?\\( 顯效 + 有效 \\)/ 總例數 ×100%。
1. 4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 表示 , 采用 t 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兒經過 1 周治療后 , 臨床療效見表 1。
2. 2兩組皰疹消失和退熱時間比較 兩組患兒經過 1 周治療后見表 2。
由表 1 可以看出 , 治療組顯效率為 71.4%, 總有效率為95.2% ;對照組顯效率為 28.6%, 總有效率為 71.4%, 經 Ritid分析 , P=0.01<0.05, 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由表 2 可以看出 , 兩組患兒退熱和皰疹消失時間比較 ,經 t 檢驗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表明治療組在退熱和改善皰疹臨床癥狀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
3、討論
皰疹性咽峽炎屬于祖國醫學之“感冒”范疇。小兒肺常不足 , 衛外不固 , 外邪易于入侵 , 咽喉為肺胃之門戶 , 外感風熱時毒 , 侵犯肺胃 , 耗傷陰液 , 陽明火盛 , 熏蒸于口 , 上攻咽喉而發為本病。中醫治療以疏風清熱 , 解毒利咽為主。清熱解毒利咽方中 , 銀花味甘性寒 , 入肺經 , 牛蒡子味苦辛、性寒 ,兩藥共奏疏風清熱、解毒利咽之效 ;梔子性寒味苦 , 善能瀉火泄熱、涼血解毒 , 既可清透邪熱、解郁除煩 , 又可導熱下行;黃芩味苦性寒 , 善清上焦尤其是肺經實火 , 具有清熱解毒之效 ,《藥性論》稱“能治熱毒”;水牛角性味苦咸寒 , 具有涼血解毒、安神定驚之功 ;青蒿作為傳統的清熱藥 , 歷代醫家對其退熱作用甚為推崇 , 如《本草新編》云其“退暑熱”《,醫林纂要》稱其可“清血中濕熱”,《本草從新》謂“青蒿解暑滌熱之功優于藿佩”;薄荷辛涼解表 , 玄參滋陰降火 , 薄荷祛外邪 , 玄參清內熱 , 解表藥與滋陰藥合用 , 辛散而不傷津液 ,使外邪得解 , 內熱已清 ;桔梗清肺利咽消潰 , 引藥上行。諸藥合用 , 共奏疏風清熱 , 解毒利咽之功?,F代藥理研究表明 ,金銀花在細胞外對柯薩奇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中藥梔子中含有梔子素、梔子甙等 , 具有抗病毒、解熱抗炎、鎮靜、降溫、鎮痛等作用。
中醫學認為 , 足少陰腎經起于涌泉穴 , 止于舌根 , 是人體位置最低的穴位 , 可引熱下行 , 功擅主降。吳茱萸性熱 ,味辛 , 具有散寒止痛、引熱下行的作用 ,《本草綱目》謂“其性雖熱 , 而能引熱下行”。以吳茱萸外敷涌泉穴可起到引火歸元、引火下瀉之效。醋調以其收斂之性制約吳茱萸的辛散而增強療效。
作者觀察到中藥清熱解毒利咽方口服配合吳茱萸敷涌泉穴可以明顯提高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臨床療效 , 縮短皰疹消失時間和退熱時間 , 明顯優于對照組。中藥清熱解毒利咽方配合穴位貼敷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 , 內外合治 , 切中病機 ,使患兒熱清毒消而速收良效 , 臨床應用安全 ,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曉明 , 王衛平 . 兒科學 . 第 7 版 .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62-263.
[2] 鄧莉莉 , 庾金燕 . 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皰疹性咽峽炎臨床觀察 . 中國實用醫藥 , 2013, 8\\(34\\):17-18.
[3] 黃喜茹 , 劉偉娜 , 曹冬 . 金銀花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研究評析 . 中醫藥學刊 , 2005, 23\\(3\\):418-419.
[4] 孫廣仁 . 中醫基礎理論 .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198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