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率僅次于乳腺癌,嚴重威脅婦女健康。宮頸癌是當今唯一病因明確且可防可治的疾病,但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早婚、早產、不潔性行為、長期口服避孕藥等各種因素,使宮頸癌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而且趨于年輕化[1].然而大多數人對宮頸癌的認知程度不高,對宮頸癌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危害程度,以及對宮頸癌篩查的知識了解甚少,很少主動去做檢查,此時對宮頸癌篩查知識的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加強育齡婦女宮頸癌篩查健康教育的意義進行了綜述,現報告如下。
1 宮頸癌篩查現狀。
宮頸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全球年發病人數達46.5 萬,發展中國家占 75%,我國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 13.15 萬,占全球發病人數的 28%[2].近年來,年輕宮頸癌患者有明顯上升趨勢,發病以每年 2%~ 3%的速度增長[3].劉繼紅等研究發現年齡< 40 歲的宮頸癌患者所占的比例在上世紀 80 年代為 6.0%,至 90年代上升為 36.5%[4].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與 CIN 和宮頸癌有密切關系,或因果關系,年輕宮頸癌患者的增加可用 HPV 感染的增加予以解釋。年齡是影響 HPV 流行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推薦將 HPV 檢測應用于 30 歲以上女性人群[5].
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公共衛生的投入,特別是“兩癌”(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項目已被定為重大婦幼公共衛生項目之一,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該項工作開展,并且做了大量的宣傳動員工作,但從工作結果來看,適齡婦女本人的主動檢查意識仍不夠,這種情況直接加大了各級醫療機構完成該項任務的工作難度[6].
由冉利梅[7]等對貴陽地區 700 名婦女調查發現從未做過宮頸癌篩查的比例為 35.2%,而只有 1.8% 的人群對宮頸癌防治知識具有全部知曉。陶花等調查顯示,上海地區 4 882 名婦女中有 27.0% 的調查對象從未聽說過宮頸癌篩查或宮頸涂片檢查[8].2009 年北京海淀區宮頸癌實際篩查率僅為 15.16%,適齡婦女未參加宮頸癌免費篩查的原因中,31.0% 的婦女認為定期體檢包含篩查項目,而 28.0%的婦女未參加的原因是沒有時間[9].在姜文美[10]等對海島婦女相關知識認知的調查分析中發現,892 位海島婦女中有99.66% 的婦女知道宮頸癌疾病,73.54% 的婦女不知道宮頸癌早期發現可以治愈,而沒有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的婦女高達 90.02%,而相關知識缺乏,認為沒必要,不知道定期進行檢查等成為影響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的主要原因。有學者研究表示,目前大部分婦女,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經濟條件差者對宮頸癌免費篩查的作用及意義認識不足,致使宮頸癌免費篩查的實際參與率低[11-12].在山區鎮,由于交通受限、傳播媒介落后,加之一些婦女文化水平低,她們接受知識的途徑極為有限,接受程度也比較低[13],這都增加了加“兩癌”篩查項目的難度。
2 宮頸癌篩查方法。
宮頸癌篩查的方法,目前臨床常用的是三階梯式診斷,首先是細胞學檢查,細胞學檢查有宮頸刮片法和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即 TCT 檢查[14].由于宮頸刮片假陰性較高,而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的異常細胞檢出率相對較高,對宮頸癌的特異度及標本滿意度也較高,故作為宮頸細胞學常規檢查的首選[15].但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由于設備昂貴,在一些基層醫院或者經濟不發達地區完全開展存在這一定困難,同時機械化液基細胞學制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從而影響最終的診斷。對婦科檢查異?;?TCT 異常者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操作簡單方便,患者痛苦小,可以重復檢查,是宮頸癌的早期篩查方法[16].但陰道鏡不適合大規模的普查工作,原因是陰道鏡設備的昂貴以及需要檢查醫師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對陰道鏡表現異常表現者需做第三步:組織病理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是確診宮頸癌的最可靠依據。
Hansen 教授在 1976 年首先提出人乳頭瘤狀病毒(HPV)與宮頸癌發病有關,許多學者就 HPV 感染與宮頸癌的關系做了大量研究[17-18],發現 HPV 感染是宮頸癌發病的主要原因,90%以上的宮頸癌都是由 HPV 感染所引起。
3 健康教育的加強。
從宮頸病變到癌的自然演變一般是 10 年左右,這將是重要的不可疏忽的時間。所謂宮頸癌是可以預防、可以治愈的疾病,其關鍵也在于此期的及時診斷和正確處理,所以宮頸癌的早期篩查意義重大,與之相對應的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也毋庸置疑,如何做好宣教工作就擺在廣大醫務工作者面前。對于不參加宮頸癌篩查的原因中大部分人是因為沒有時間,還有一些人是不清楚篩查的意義,不知道早期宮頸癌是可以治愈的,不知道什么是HPV 及其與宮頸癌的關系等原因,還有一些婦女存在害羞心理,認為沒有癥狀自身沒病等心理不去檢查。醫護人員是宮頸癌防治知識宣教的主力軍,但由于工作繁忙往往沒有更多的時間解釋關于宮頸癌防治的相關知識。許多因素導致適齡婦女對宮頸癌防治知識了解不足,從而影響宮頸癌篩查工作的順利開展[19].在鐘夏蓮[20]等的研究中,對 800 名育齡婦女進行了健康教育,其形式由基層各級組織的健康教育項目,包括講座、健康知識問答、經驗分享會以及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健康教育宣傳資料等,結果表明,在健康教育前后,育齡婦女宮頸癌篩查愿意率由 54.00% 升高至 80.50%,而在宮頸癌知識、教育意義、預防方法和定期檢查這四個方面的知識得分也得到明顯的提高,提示在干預過程中,要采用社會化,個體化和符合實際情況的干預策略。傅艷新[21]等采取適宜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婦女自覺參與意識等方面值得大家借鑒。媒體廣告宣傳因其廣泛的覆蓋面,可以為大眾的健康教育提供一個好的平臺[22].健康教育方式多種多樣,篩查機構應了解本地區人群結構特點,采取適宜的宣傳方法,保證宣傳質量。
總之,從各地區篩查情況看,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各個篩查醫療機構應根據各地區自身的特點,制定適宜的健康教育模式,擴大宣傳工作,不斷改進與改善現行的篩查流程,才能增加篩查參與人群,使婦女“兩癌”保健知識深入人心,讓更多的婦女積極主動參與“兩癌”篩查,讓國家項目真正惠及廣大民眾。
參考文獻。
[1] 曾曉冬 . 宮頸癌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 [J]. 中國當代醫藥,2012,19(6):169-170.
[2] 王春曉,佟林林,孫淑娥 . 宮頸癌流行病學調查和篩查研究進展[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7):826-830.
[3] 楊丹球,陳鳳坤,唐惠英,等 . 宮頸癌患者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分布特點 [J]. 現代腫瘤醫學,2011,19(5):976-979.
[4] 劉繼紅,黃欣,李孟達 . 子宮頸癌患者年輕化趨勢的探討 [J]. 現代婦產科進展,2003,12(2):81-84.
[5] 劉冬,張旭,楊越波 . 不同年齡 HPV 感染及宮頸上皮內瘤變比較 [J]. 中國實用醫藥,2014,9(10):101-102.
[6] 任佳萍,羅惠玲 . 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依從性調查及障礙因素分析 [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l6):2431-2433.
[7] 冉利梅,王燕,莫瀾,等 . 貴陽地區體檢女性宮頸癌防治知識知曉情況調查 [J]. 中國健康教育,2014,30(6):55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