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31 歲。孕 24,G1P0。來院進行孕中期超聲檢查。孕早期無傳染病史,無放射性物質和化學毒物接觸史。超聲檢查所見: 胎兒雙頂徑 6. 0 cm,頭圍 21. 5 cm,腹圍: 21. 5 cm,小腦橫徑 2. 9 cm,側腦室內徑 0. 6 cm,肱骨長 3. 9 cm,股骨長4. 2 cm。胎心率 144 次 / min,心律齊。胎盤位于子宮后壁,厚約 3. 0 cm,成熟度 I 級。羊水最大深度 5. 2 cm,透聲良好。胎兒脊柱胸腰段向胸腹部略突起,呈成角畸形,局部脊柱形態欠規則。超聲診斷: 中期妊娠,孕\\( 24 ±1\\) 周,單活胎,胎兒脊柱異常聲像圖表現: 考慮半椎體畸形。后經上級醫院行胎兒MRI 檢查及引產后證實。
討論 先天性半椎體畸形是一種罕見的脊椎發育畸形。胎兒期診斷主要依靠超聲和核磁共振檢查,出生以后須經 X線或 CT 檢查確診。在胚胎發育期,椎體的每個體節均由一對生骨節形成,左右生骨節在中線部分融合后開啟骨化進程,繼而形成椎體及兩側椎弓共 3 個骨化中心。如果成對的椎體骨化中心的一個發育不完全,就會形成半椎體畸形。半椎體鄰近的椎體常表現為一側代償性增大及和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脊柱彎曲。半椎體畸形常多見于胸段,頸段及腰段較為少見。半椎體的病因不明,部分學者認為其與常染色體顯性和隱性遺傳有關。
對于胎兒脊柱的超聲檢查,應嚴格遵循規范的掃查方法,多切面綜合掃查。最基本的三個切面為矢狀切面、橫切面及冠狀切面。超聲聲像圖表現為: 冠狀切面可見脊柱側彎或成角畸形,并且彎曲部位一側的骨化中心缺失。橫切面顯示椎體的“品”字形態結構消失,形態不規則或邊緣模糊。在矢狀切面上,病變椎體回聲模糊,此切面不能良好的顯示椎體缺如,常易漏診。
單發的半椎體畸形預后較好。若合并其他椎體畸形 時,如 蝴 蝶椎,融合椎及脊柱裂等,則早期即可引起嚴重的脊柱側彎畸形或者胸腹腔發育畸形,預后較差。半椎體畸形合并脊柱、肋骨和肢體的其他異常時,則可形成多種遺傳綜合征,包括 OE-IS\\( 臍膨出、膀胱外翻。肛門閉鎖和脊柱異常\\) 、Potter 序列征和開放性脊柱裂等[1]。臨床關于半椎體的治療,主要根據脊柱畸形的部位、類型、嚴重程度等從而采取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方法。據國外學者報道,半椎體畸形伴發多發畸形時胎兒的生存率低于 50%,但同時伴有嚴重羊水少時胎兒死亡率為 100%[2]。
【 參 考 文 獻 】
[1] Wax JR,Watson WJ,Miller RC,et al. Prenatal sonographic diagnosisof hemivertebrae: associations and outcomes[J]. Journal of Utra-sound in Medidine,2008,27\\( 7\\) : 1023.
[2] Gul A,Erol O. Prenatal diagnosis of hemivertebra in association withdextrocardia,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preaxial polydactyl[J]. Prenat Diagn,2006,26\\( 6\\) :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