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書畫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修課程,而琴獨居榜首。這正是中國人歌以詠志,寄情于傳統音樂的從容與豁達。隨著人類醫學模式的變化,人們重視養生保健,重視“治未病”,而具有“中和之美”的音樂開始重新得到關注。音樂是一種和合之氣,它能合人體之陰陽,起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作用。
自《黃帝內經》始,音樂療法就是中醫治療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脾在聲為歌,歌即是樂“脾在聲為歌”一語出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脾……在音為宮,在聲為歌”.《說文解字》曰:“歌,詠也”,即吟唱之意。如《詩經·魏風·園有桃》曰:“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心情憂郁,通過吟唱加以疏解。唐代孔穎達注《禮記》曰:“歌謂祭祀時奏樂也”,因此,歌的含義也進一步擴大,與音樂的含義類似,其在臨床上有著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義。
1. 生理意義 脾緩暢之氣,發越而外則為歌,歌聲嘹亮則傳播四方,像脾精四布一樣?!秹凼辣T吩唬骸捌⒑靡魳?,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臟聞樂則磨”的說法。欣賞柔和輕松的音樂,不僅可以促進飲食,還可以使元氣歸宗,樂以忘憂,健脾消食。唱歌可以調理脾胃,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捌馍⒕?,上歸于肺”,同樣歌唱可以使肺氣宣發肅降,則全身氣機得以條暢。
2. 病理意義 “脾主思”“思則氣結”,思有所得則歌以詠志,疏散其結,正常歌聲應當嘹亮而傳遍四方,就像脾精四布一樣,但是總想唱歌,不當歌而歌為脾不藏意,意不藏而志不立。著名《黃帝內經》研究大家王洪圖[1]教授曾運用“脾在聲為歌”的理論治療一青春期精神分裂病人,患者閉門獨處,不停歌唱,或高亢,或低沉,始用溫膽湯加味,效果不佳。二診,由患者自訴想唱歌,前方基礎上加用以瀉黃散而治愈。瀉黃散專為脾胃蘊熱而設(蓋脾在五色為黃),方中以風藥為重,散火即所以瀉火,深得內經“火郁發之”之微旨,故既清瀉脾中伏熱,又振復脾胃氣機,故可使脾火清瀉而正氣無傷,諸癥得愈。這正體現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視喘息,聽聲音而知病所苦”和《難經·六十一難》:“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音樂療法不僅可以通過外界的聲音,還可通過自身發出五聲即呼、笑、歌、哭、呻,來刺激內在的臟腑,從而達到相應的作用。歌作為五聲之一,直接與脾相關,若作為廣義的音樂而言,其作用更為廣泛。
彈“五音”之“琴譜”,樂醫同源《黃帝內經》中“五音療疾”實開音樂療法之先河?!疤煊形逡簦航轻鐚m羽商;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臟:肝心脾肺腎”.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可以調節五臟?!皩m(DO)、商(RE)、角(MI)、徵(SOL)、羽(LA)”分別與脾、肺、肝、心、腎相對應。??衫梦逍械纳瓶藖碇委熂膊?。宮為脾之音,大而和也。宮調式音樂屬土,其性沖和,具有敦厚、莊重的特點,可調節脾胃的升降功能,促進全身氣機的穩定。商為肺之音,輕而勁也。商調式音樂屬金,其性清肅,具有高亢、悲壯特點,可調節肺的宣發肅降功能,促進人體氣機的內收。角為肝之音,調而直也。角調式音樂屬木,其性條達,具有柔和舒暢的特點,可調節肝膽的疏泄功能,促進人體氣機的升發、條暢。徵為心之音,和而美也。徵調式音樂屬火,其性火熱,具有興奮、歡快等特點,可助養心氣,促進氣機的上升。羽為腎之音,深而沉也。羽調式音樂屬水,其性如流水,具有柔和、哀婉特點,可助養腎氣,促進人體氣機的下降[2-3].
《樂記》曰:“樂至而無怨,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平和,天下皆寧”[4].《呂氏春秋·大樂》開宗明義:“音樂之所由來遠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和而成章”.這里最早使用了“音樂”這一復合名詞,道出音樂起源于“太一”,這繼承了《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的思想,醫與易本是同源,而樂亦與醫同源?!皹贰币娪诩坠俏暮徒鹞?。根據考證,楽(樂)為療(療)的正字,“療,治也”.薬(薬)、療(療)是從楽(樂)得聲,樂(楽)、藥(薬)、療(療)三字同源[5].
宋代的文學家歐陽修通過學琴治好了疾病, 因為“藥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故而深有感觸地說:“用藥不如用樂矣”[6].衷中參西奏交響,普濟蒼黎遍九州音樂療法作為一種特殊的醫療手段,被廣泛運用于失眠、頭痛、心悸、焦慮、憂郁等多種疾病的治療,這充分體現了五臟、五音、五聲理論的廣泛應用。
1. 音樂療法的基本原理 音樂療法是通過生理
和心理兩個途徑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適度的物理能量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能使顱腔、胸腔或某一個組織產生共振,這種共振會直接影響人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生理功能[7].不同的臟腑具有不同的生理結構,產生共振的頻率也應該不同,不同曲調的音樂或者歌唱是否是對相應的臟腑進行共振“按摩”?這值得進一步研究。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還會引起心理上的反應。
良性的音樂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可以改善人們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感情,振奮人們的精神。同時有助于消除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郁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應激能力[8].這表明五音與五志關系聯系。
2. 音樂療法的臨床應用
2.1 音樂療法能減輕患者疼痛和消除心理不適感 一定頻率的音樂可刺激腦垂體釋放內啡肽,有助于患者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9],對難產的孕婦以及大腦受傷、慢性疼痛等病人都有益處。有研究對200例住院患者,在現場音樂治療師的引導下,以音樂治療結合自體放松,通過功能疼痛評分變化量表發現可以有效地減輕疼痛[10].音樂療法對冠心病心絞痛等心系疾病的治療有輔助療效。研究表明音樂刺激可經聽覺直接作用于大腦邊緣系統的網狀結構-下丘腦和大腦皮層,減慢心率,擴張血管而加強心肌的血液循環,從而降低心臟負荷,清除心肌缺氧所產生的代謝產物,緩解心絞痛[11].魏育林等[12]通過對手三陰、手三陽六條經脈的腧穴對音樂接受的靈感度研究表明,太淵穴接受音樂聲波的靈敏度最強,作為手太陰肺經之原穴,八脈交會之脈會,對心系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等有較好的治療療效?!端貑枴づe痛論》曰:“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疼痛主要是不通引起的,如宮調式音樂《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條暢氣機,使血脈通常,從而消除疼痛。
2.2 音樂療法在腦功能的改善方面以及肌肉萎縮的恢復方面起重要作用 音樂療法可以改善腦癱、肌肉萎縮患者運動的協調。對于嚴重顱腦損傷,音樂可提高皮質神經的興奮性,以促進神經系統的修復[13].通過行為病理學評價發現,被動式和互動式的音樂可以影響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副交感神經,從而減輕患者壓力,對于嚴重的老年癡呆癥的個體,還能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和生活質量[14].中醫認為“腎虛髓虧為本,痰瘀阻滯為標,五臟失調,腦髓失用”是阿爾茨海默氏證等腦病的主要病機。音樂療法可使脾精四布于全身,從而使脾主肌肉的功能恢復以及水谷精微上注于大腦使后天以滋養先天,腦髓與肌肉重復其用。
2.3 音樂療法可有效緩解慢性精神疾患的焦慮抑郁等癥狀 Yu H等[15]發現針灸結合音樂療法可以有效緩解腦性麻痹兒童的焦慮癥狀,而且兩者有交互作用。在抑制焦慮方面音樂療法可能誘發額顳葉區的神經重組。額顳葉區域進程共享的語音和音樂元素?!八紤]傷脾”,音樂療法使脾胃健運,中焦通暢,則全身氣機條暢,因此整個精神活動也恢復正常,焦慮自然得減?!拔逡舣熂病敝两裨谂R床上還有指導意義。音樂療法這一特殊醫療手段也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臨床。
中醫樂療將“樂與人和”“天人合一”作為理想境界,具有“中和之道”的中國傳統音樂因為其強調“中和之美”,和諧自然、不追求強烈、溝通宇宙與人體,非常宜于用于治療、平衡身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而中醫作為一門治人之學,藝術與中醫的碰撞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協調著人體的陰陽,美化著人類的心靈,使“脾在聲為歌”這一傳統的中醫理論在音樂療法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王洪圖。王洪圖內經講稿。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5
[2] 胡松潔。五音療疾與養生。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10(3):10-11
[3] 劉偉。淺談五音療法的理論基礎。國醫論壇,2003,18(5):17
[4]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74:1211
[5] 賴文。楽薬療與五音配五行五臟。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3):119
[6] 沈靖。音樂治療及相關心理學研究述評。心理科學,2003,2(1):176-177
[7] 牛雪瑩,張慧光。音樂療法的功能與應用。遼寧醫學院學報,2011,9(3):43-44
[8] 過楓琳,張家駒。ICU綜合癥及音樂療法。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7,16(3):103
[9] 邱平。音樂療法的臨床應用簡述。中國現代臨床護理雜志,2007,2(1):13-14
[10] GutgsellKJ,SchluchterM,MargeviciusS,etal.MusicTherapyReducesPaininPalliativeCarePatient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ournalofPainandSymptomManagement,2013,45(5):822-831
[11] 楊則成,韋曉暉,張之安,等。音樂調制TENS治療心絞痛的初步研究?,F代康復,2000,4(1):104
[12] 魏育林,楊永,屠亦文,等。手六經腧穴對音樂聲波接收差異性觀察。中國針灸,2007,27(4):269-272
[13] 肖雪,牟玉英。音樂療法治療重癥腦損傷病人的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1,16(8):48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