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自媒體音樂傳播路徑探究
【序言】自媒體環境下音樂流傳分析序言
【第一章】自媒體音樂概述
【第二章】音樂傳播媒體的演進
【第三章】自媒體音樂傳播的成功案例
【第四章】自媒體音樂的推廣模式
【第五章】自媒體音樂的傳播特征
【結語/參考文獻】自媒體背景下音樂傳播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1 章 自媒體音樂概述
1.1 相關概念的產生與界定
1.1.1 傳媒與傳媒音樂
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活動中,信息傳播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是人與人交往與互動這種社會性現象產生的基礎。傳播(Communication),在傳播學中被定義為"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即思想、觀念、意見的相互交流,是一個信息發出、接收、反饋的動態關系。社會傳播包括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五種基本類型。在人類精神文化中,音樂的傳播離不開物質的基礎的發展,人類信息傳播也是建立在技術發展基礎之上的。從這個角度,音樂傳播與社會信息傳播的相類似的,發展階段上是相同步的。這五種基本類型同樣也是音樂傳播的基本形式。
音樂傳播是音樂信息的傳遞與音樂信息解讀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社會行為。這是音樂現象得以存在的基礎,也由此形成了各時期、各地區、各民族不同的音樂風格體系。從原始時代開始,人類就天然地進行音樂社會實踐,實施著音樂傳播行為,也就是音樂的傳播實踐。
傳媒,通常指狹義上的傳遞各種信息的傳播媒體或傳播媒介。如在人與人面對面的音樂表演活動中,空氣和人耳就是傳播媒介;在以符號形式記錄音樂的文本型態的過程中,樂譜就是傳播媒介;在音樂的音響信息、音樂表演的畫面信息以技術手段記錄并傳遞的過程中,留聲機、廣播、電視、互聯網就是傳播媒介。
傳媒音樂,是指傳播媒體(唱片、錄像片、廣播、電視、電影、計算機互聯網絡等)在不同程度上參與音樂創作并進行傳播的音樂。傳媒音樂類型,指的是音樂在與廣播、電視、電影以及互聯網等媒體的結合中,由于結合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結構類型或節目類型,如電臺音樂、廣告音樂、電影音樂、音樂電視等。按照音樂在廣播、電視、電影和互聯網中的存在形式和地位的差別,音樂與傳媒的關系可分為音樂為主、畫面為輔的"主導型"關系和畫面為主音樂為輔的"從屬型"關系。
1.1.2 自媒體與自媒體音樂
謝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曾聯合提出過一份研究報告。報告在 2003 年 7 月由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出版。報告中提到了"We Media(自媒體)"的概念,并作出了概念上的界定,即 "We Media 是一個普通市民經過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聯,提供并分享他們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自媒體,簡單講即個人媒體。它以數字技術、互聯網(有線、無線)技術為依托,為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既包括以計算機為主體的體驗方式,也包括被移動運營商廣泛應用在手機、iPad、平板電腦等的移動媒體體驗方式。從上世紀末的 BBS 個人主頁開始,播客、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交流方式的變化體現了傳播媒介傳統媒體(Traditional Media)→新媒體(New Media)→自媒體(We Media)的轉變。
自媒體是網絡傳播深化發展的產物,音樂的自媒體傳播是音樂網絡傳播的新階段。
雖然目前,學術界對于"自媒體音樂"還未形成統一、標準的概念界定。但在上述基礎上理解自媒體音樂可知,自媒體音樂實質上是傳媒音樂的分支。自媒體音樂,指的是普通大眾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為依托,參與音樂創作并通過計算機、手機、iPad、平板電腦等媒介進行傳播的音樂。
1.1.3 傳統媒體、新媒體與自媒體辨析
自互聯網媒體產生以來,報紙、雜志、唱片、廣播、電影、電視等印刷媒介、音像媒介、電子媒介,從媒介數量的角度被歸類為三大傳統媒體,即報刊、廣播、電視。
它們體現出傳播媒介從單一的文字、單一的聲音,到聲音、畫面雙媒介的演變?;ヂ摼W媒體,是集合了靜態的文字、圖片與動態的聲音、影像為一體的傳播媒介,是繼電視之后的又一次質的飛躍。
計算機發展之初,僅僅是用于大規模計算的工具?;ヂ摼W技術的介入使計算機除了是個人信息處理的工具,也是人際交往、群體傳播、組織傳播的手段,同時也具備大眾傳播的功能。移動技術的加入,互聯網的上述功能使用范圍被擴大到一切可移動、可聯網的設備。新媒體的概念是在互聯網媒體基礎上提出的,它是一個針對傳統媒體而言的相對的概念。不管是網絡媒體還是移動媒體,它們都有共同的、區別于傳統媒體特點,一是都能夠不受時間、地區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個性化的信息傳遞、信息互動;二是都涵蓋了以往所有的媒介種類。從這一點上,新媒體可以看成是網絡媒體與移動媒體的統稱。
隨著傳播媒介的豐富和擴大化,傳播主體的范圍也相應被擴大了。信息的發出方和接收方不再是原有的"一對多",傳播者和受傳者的界限也不再涇渭分明。自媒體,因為信息生產、傳播與接收者的普泛化和個人化,信息內容的規范性差異等傳播模式與環節上的新特點,而使之成為新媒體的一種特殊形態或模式。也就是說,自媒體是在受眾對新媒體的使用更加分化、個性化、個人化的前提下,新媒體發展不斷深化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1.2 移動互聯網相關概念闡述
1.2.1 移動互聯網的概念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是以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和移動終端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為前提的。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滿足了人們隨時上網的訴求。移動互聯網在移動通信和互聯網逐步融合的過程中,對互聯網作了延伸和發展。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設備借助無線接入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它們作為移動下載終端可以隨時隨地接入無線網絡上網接受查閱相關信息。這極大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需求。
中國移動互聯網以 2000 年中國移動推出移動夢網為開端。以手機為例,最早的手機只能傳遞文字信息、拍攝照片、鈴聲的簡單功能。兩年后,手機用戶可以在移動互聯網上看新聞、讀小說、聽音樂。2004 年 3G 門戶網創立,手機開始有了手機 QQ、手機上網搜索、手機音樂、手機游戲等功能性的應用。從這個時候開始,手機用戶不再局限于被動的接受內容性的信息,移動互聯網也慢慢變成了計算機互聯網的補充。
2009 年至今,手機移動社交平臺已初具規模,各類社交網絡、手機 APP、電子商務等等計算機互聯網能做的,智能手機幾乎同樣可以做到。
2006-2012 年間,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以 84.2%的速度增長,移動互聯網市場正在也繼續給人們創造著更多的基于。3G 時代的到來使移動音樂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如今的筆記本電腦、3G 智能手機、iPad 等都是集通訊、娛樂、社交等功能為一身的多媒體。它以其分眾性、便捷性、移動性、交互性等特點變革著音樂的傳播形式。國內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浙江衛視,以及鳳凰衛視、鳳凰網、百度、新浪等電視網絡媒體就在全國率先進行音樂藝術網絡直播和移動客戶端實時收看。據最新調查顯示,截至 2013 年 10 月底,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 16 億。音樂網站中目前有 20%的網站訪問來自移動設備。
1.2.2 筆記本電腦、iPad、3G 手機
筆記本電腦是一種輕型、超薄、易攜帶的手提式電腦。雖然體積變小,但仍具備普通臺式計算機的各種功能,并且具備便攜的優勢。筆記本電腦可以通過網線插入、無線 Wifi 兩種形式鏈接網絡,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iPad 是由美國蘋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觸摸屏平板電腦??梢哉f它是筆記本電腦的升級換代。平板電腦除了支持包括編輯表單文件、收發郵件、瀏覽網頁、聽音樂、看視頻、玩游戲等操作外,它還擁有比筆記本電腦更輕、更易操作的優點。但是筆記本的很多功能會因 iPad 的低存儲量,很多程序難以運行,得不到應用。
3G 手機是從 1G 手機、2G 手機發展而來的以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為應用的智能手機。3G 手機不僅提升了數據傳輸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將無線通信和國際互聯網緊密結合在一起。這顯示出 3G 智能手機獨有的特點:第一,數據傳播快;第二,多媒體傳播功效;第三,超大屏幕的觸屏效果。在 3G 時代手機身兼信息傳輸和信息采集兩大系統。從信息采集功能看,3G 智能手機具備攝像、信息圖像編輯、音樂編輯等功能;從信息傳輸角度看,手機可以下載安裝微信、QQ、微博等社交網絡軟件和唱吧、百度音樂、手機電視等娛樂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