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學生戲曲文化素養 現狀考察 提升路徑。
一、當代大學生戲曲文化素養現狀調研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戲曲文化素養的程度,筆者就所在大學中文、新聞專業大一學生進行問卷調研,就相關問題做了統計。此次調研共發放問卷 100 份,收回有效問卷92 份,具體數據如下。
陜西籍學生 53 人,外省籍學生 39 人;女生 75 人,男生 17 人。
你何時接觸家鄉戲曲?少年時 41 個;沒有接觸過 43 個;剛剛接觸 8 個。
你家親朋好友喜歡唱地方戲嗎?一般 38個;喜歡 30 個;不喜歡 24 個。
你有看過或聽過秦腔劇或者唱段嗎?有59 個;沒有 33 個。
你會唱地方戲碼?對陜西籍學生是指秦腔。會 14 個;不會 78 個。
你認為秦腔藝術是高雅藝術嗎?是 66個;不是 26 個。
你對秦腔的態度是什么?肯定 52 個;否定 3 個;一般 37 個。
你是秦腔愛好者嗎?是 5 個;不是 87個。
你愿意更多地了解秦腔嗎?愿意 66 個;不愿意 26 個。
列出三個你了解的秦腔劇名或者唱段:
寫出三個的 22 人;兩個的 6 人;一個的 4人;沒有列出的 64 人。
你認為秦腔藝術的主要價值是什么?這是一個多選題,弘揚戲曲文化 57 個;豐富生活 31 個;舞臺表演藝術 9 個;其他 3 個。
你認為提高戲曲藝術素養重要嗎?重要61 個;不重要 4 個;一般 27 個。
你認為秦腔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這是一個多選題,遠離生活 15個;普及度低 56 個;藝術形式落后 24 個。
如果開設戲曲鑒賞課程,你會選修嗎?會 41 個;不會 51 個。
作為重要的地方戲之一,你認為秦腔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怎樣?走向沒落 10 個;一般化 56 個;走向繁榮 26 個。
在戲曲文化傳承中,你認為青年人的責任是否重大?是 66 個;不是 7 個;一般 19個。
在將來,你有可能選擇地方戲作為自己的研究目標嗎?有 24 個;沒有 68 個。
通過今天的問卷,你會更多地關注秦腔藝術嗎?會 33 個;不會 15 個;一般 44 個。
對于弘揚、傳承戲曲文化,你有哪些意見、建議和措施?有 51 位學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陜西籍學生占58% ;少 年 時 接 觸 戲曲 的 人 數 占 45% ,沒 接觸過的占 47%;親朋好友中僅有 33%的人喜歡地方戲;64%的人看過聽過地方戲;85%的人不會唱地方戲;72%的人認為秦腔是高雅藝術;57%的人對秦腔態度是積極的、肯定的,僅有 3%的人持否定態度;95%的人都不是秦腔愛好者;72%的人愿意更多地了解秦腔;70%的人寫不出秦腔劇目,寫出來的基本上都是 《竇娥冤》《十五貫》《三娘教子》《五典坡》《三滴血》《劈山救母》《鍘美案》等傳統劇目;62%的人認為秦腔的主要價值是弘揚戲曲文化,34%的人認為是豐富生活;66% 的 人 認 為 提 高 戲曲 藝 術 素養 重要,4%的人認為提高戲曲藝術素養不重要;61%的人認為秦腔的普及度低是秦腔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45%的人會選修戲曲課;28%的人認為戲曲將走向繁榮,11%的人認為將走向沒落;65%的人認為青年學生的責任重大;但只有 26%的人有可能選擇地方戲作為研究目標,而 74%的人都沒有可能;通過這次問卷,有 36%的人會更多地關注秦腔,16%的人 不 會關 注;55% 的人 提出了意見 和建議,主要集中在宣傳普及和革新兩個方面。
基于青年學生對秦腔藝術了解的現狀,秦腔自身存在主題陳舊,故事缺乏吸引力,情節進展緩慢等問題。比如《趙氏孤兒》從古唱到今,還是敵不過電視劇《趙氏孤兒》的影響力。新世紀以來編排的戲曲劇目在劇院、學校等的演出多,雖然各大媒體也都積極宣傳,但是基本上沒有下到基層,在民間沒有廣泛流傳,也就達不到家喻戶曉的效果。
從外部影響因素來看,大眾娛樂方式不斷多樣化,電視娛樂節目豐富多彩,真人秀、各種技能才藝挑戰賽層出不窮,電影、電視劇、動漫等,加之互聯網的普及,可以為大眾提供極為方便的娛樂平臺,對戲曲的沖擊力無疑加大了。而秦腔的受眾區域大多在鄉鎮、城中村,以中老年為主要群體,影響力和范圍主體受到很大局限。
二、提升當代大學生戲曲文化素養的幾點思考
第一,從學生方來看,樹立弘揚傳統文化的正確理念,普及戲曲知識是當務之急。
閱讀有關秦腔的書籍報刊等文獻資料是了解秦腔的重要途徑??梢蚤喿x焦文彬等撰寫的《秦腔史稿》,以及高益榮撰寫的《20世紀秦腔史》[1],兩部書稿為讀者展示了秦腔從萌芽、發展、繁榮演變至今的歷程。三千萬字的大型叢書《西安秦腔劇本精編》收錄了約七百部劇作;這些劇作來自四大著名秦腔社團保存的劇本,收錄時間上自清末、下至 21 世紀初;該叢書的編纂和出版,不僅存續、弘揚了中華文化優秀的人文傳統和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傳統,存續、弘揚了秦腔優秀的藝術傳統, 而且提升了西安秦腔文化的自信力。[2]
讓學生了解秦腔乃至中國戲曲發生發展的歷程及其嬗變,對學生理性看待戲曲藝術具有指導性意義??梢詮男睦韺用嬉龑W生接受戲曲、喜歡看戲,乃至愛上秦腔,從而起到弘揚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
鼓勵學生要勇于、樂于參加多種戲曲活動,從而活躍業余文化活動。作為時代青年,他們是戲曲重要的傳承者。鼓勵愛好者參加當地戲曲大賽,比如連續舉辦多屆的陜西省大學生秦腔電視擂臺賽等。相比而言,大學生秦腔劇本創作比賽活動則較少。學生戲曲活動旨在普及和傳承戲曲藝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和充實大學生的課外實踐經歷,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第二,從制作方而言,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與時俱進,融入高科技聲光電技術和現代流行音樂,以加強秦腔的時尚元素。盡管這樣做,有可能破壞了秦腔作為地方戲的原汁原味,但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中求生存的。擔心矯枉過正,往往也會裹足不前。大型秦腔交響音樂詩畫《夢回長安》結合傳統秦腔藝術與現代高科技手段,對宣傳秦腔文化、提高社會效益發揮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秦腔思想主題的創新性和時代性可以拉近秦腔和現實生活的距離。隨著新編歷史劇、當代劇的陸續公演,秦腔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由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創演的大型秦腔歷史劇《杜甫》藝術地再現了杜甫坎坷跌宕的生命歷程,謳歌了他憂國憂民的悲憫情懷。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期間,大型秦腔歷史劇《絲路長城》,再現了唐王朝重建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大唐玄奘》,藝術地展示了玄奘西行取經的風雨歷程。而反映當代知識分子人生經歷的劇作以著名劇作家陳彥創作的《大樹西遷》為代表,講述了西安交通大學遷到西安后,一群知識分子半個世紀的心路歷程。
應該多創作一些大學生生活主題的戲曲。秦腔現代戲《西京故事》就是很成功的例證,該劇由著名劇作家陳彥創作完成。故事講述的就是真實的生活,貧困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現實,在城市與鄉村的巨大反差之間如何獲得心理平衡,從而正確看待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積極進取、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段骶┕适隆返闹黝}貼近大學生活,能引起學生深思,對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戲曲進校園活動應該經?;??!段骶┕适隆吩陉兾鞲鞲咝4髮W生中間獲得贊譽,好評如潮。之后走進南開大學、西北大學、中南大學、吉林大學、長春工業大學、吉林藝術學院、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等;此外,還有《柳河灣的新娘》走進清華大學等高校演出,在全國高校引起關注,讓全國大學生現場感受到了古老秦腔的藝術魅力和生命活力。
第三,從高校等教育方來看,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校園戲曲文化建設。從中央到地方在政策上都積極支持戲曲藝術的發展。早在 2006 年,教育部辦公廳就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2015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16 年,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也頒布了《關于支持秦腔等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
把秦腔藝術請進大學校園。很多大學都有戲劇節活動,但多以話劇為主,戲曲的因素相對薄弱。甘肅省也是秦腔大省,許多高校就有將秦腔請進校園的活動,如 2015 年 9月 14 日開始舉辦的“迎中秋·慶國慶---優秀傳統戲曲進校園”活動,期間甘肅秦腔藝術劇院為蘭州文理學院、西北師范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等 6 所院校的師生演出了精彩秦腔優秀傳統劇目 12 場[3].
2016 年 2 月 28 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賈 平凹 文 學 藝 術 館 舉 辦 “薪 火 相 傳 一 脈 相承---傳承·齊愛云秦腔藝術展”.這次藝術展從 2 月 28 日持續到 4 月 28 日,為期兩個月;由百余幅照片組成,它們真實地記錄了戲曲傳承、演出、推廣過程中的精彩瞬間,以及戲曲唯美的視覺呈現;同時還開辦“美哉戲曲”主題示范講座。[4]
開設相關課程。戲曲藝術課程屬于公共藝術課程,因此讓戲曲進校園、進課堂,既響應中央和地方文件精神,又可傳承戲曲。非戲曲專業院校,如中文專業課程會有限選課中國戲曲史類課程,一般沒有現當代戲曲課程。建議更多的高校在全校開設通識教育課程---現當代戲曲鑒賞,在大學生中傳播戲曲文化,提高戲曲藝術審美觀,營造校園藝術氛圍。
齊愛云藝術中心公益項目“戲曲青年公開課”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戲曲青年公開課有針對性地開設了“美哉戲曲”主題示范講座和“伶人往事”故事分享會兩大主題,與青年學生共同探討戲曲和當代青年之間的距離如何拉近,讓戲曲既有藝術形式又有思想性,更加貼近生活和現實。[5]
積極有序、經常性地組織豐富多彩的秦腔藝術活動。大學生中不乏秦腔發燒友,經常舉辦各種活動,會逐漸激發、提高學生群體對秦腔的關注度和喜愛度。我國首個地方性省級高等學校戲曲研究機構是陜西省高等學院戲曲研究會,于 2003 年 10 月正式成立。由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西北政法學院等院校,聯合發起創辦。2004 年,和西安電視臺《梨園大擂臺》欄目隆重推出首屆陜西省大學生秦腔電視擂臺賽,以展示當代大學生風采,弘揚傳統文化;2012 年,又舉辦了陜西省高等學校戲曲研究會迎新春秦腔會演。[6]
另外,社會輿論也應予以更為有效的大力支持,積極引導,廣泛宣傳。但凡與學生相關的戲曲活動,地方報紙、電視新聞、網絡媒體,以及各種傳播平臺都應積極宣傳,輿論宣傳的引導作用在學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接收到關于秦腔的許多正面新聞,這樣可以逐漸改善學生對秦腔的認知,進而增加喜愛度、美譽度,甚至忠誠度。這樣,秦腔藝術在年輕人中將會受到普遍歡迎,秦腔藝術也會隨之綻放無盡的活力和魅力,相信在“一帶一路”宏觀視域中,秦腔藝術的繁榮昌盛當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躬耕:秦腔史研究的新成果---讀高益榮教授《20 世紀秦腔史》[J].當代戲劇,2015,3.
[2] 陳昆峰 :話 說《西安 秦 腔 劇 本精 編》[J]. 當代 戲劇,2012,3.
[3]張小燕:甘肅秦腔藝術劇院舉行傳統戲曲進校園活動。中國甘肅網,2015-09-14.
[4]杜旭濤:“薪火相傳 一脈相承---傳承·齊愛云 秦 腔 藝 術 展 ” 走 進 陜 西 高 校 . 人 民 網 ,2016-2-29.
[5]劉勇:但愿那姹紫嫣紅開遍時---記齊愛云藝術中心公益項目“戲曲青年公開課”[J].當代戲劇。2016,1.
[6]周國棟:陜西省高等學校戲曲研究會迎新春秦腔會演在西安舉行[J].當代戲劇,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