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知道谷應將有一本融散文和攝影(拍攝的是全國五十六個民族兒童的手工作品)于一體的書出版,我就天天盼望著它的早日面世。 剛剛拿到這本書,我就放不下了。 讀著一篇篇散文,欣賞著一幅幅攝影,我真正地體會到了“愛不釋手”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我甚至說,拿著這本書,我不只是在用眼睛“閱讀”,我是在調動所有的感官在“品味”,在“玩索”,這是一種如醉如癡的欣賞。
我要說這是一本獨特的書,一本奇美的書。翻開這本包容了關于五十六個民族兒童藝術制作攝影和文學美文的書,單就那一件件稚拙的手工制作,我就發現了一個孩子的獨特世界。它蘊含著孩子眼中的天地萬物,內容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它包含了兒童用各種材料制作的玩具,如“土玩”中的泥牛、泥馬、陶哨、泥號號;“木玩”中的木雕、木貼;“竹玩”中的酒水提子、竹鼠;“紙玩”中的飛鳥、各種剪貼;“草玩”中的草球和各種編織;“石玩”中的卵石人面;“金玩”中的門環、騎驢人等等,其他如樺樹皮、藤條、麻線、魚皮……世間萬物,在孩子的手中都可變成藝術品。我在欣賞這些出自兒童之手的藝術品時,感受是多方面的。尤其當我閱讀了作者那些精美的散文時, 我更加體會到兒童藝術品豐富的內涵。
首先,它引發了我對童年的追憶和兒童神秘世界的向往。在兒童的思維世界中,活躍著“泛靈心理”,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線一羽,一花一葉無不具有人的心靈,都與人的心靈相通,都可以變成有生命力的藝術品。我還領受到,這些藝術品表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多姿多彩、光怪陸離的形象中,貫穿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氣質,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精神。這就是在質樸、超拔的想象中表現出的韻味、風骨、氣質、虛實、寫意等等審美特征。 由于這些藝術品源于自然,出于勞作,表情達意無不蘊含著對生活的熱愛和美的追求。我還感受到了這些藝術品的鮮明特色,它粗獷、俚俗、野趣。
它的特色是不可替代的,不會重復的。它表現了人類童年時期的文明,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特點。 它可以召古喚今,為我們今天的藝術創造所借鑒。這些藝術品之所以百看不厭,值得反復品味玩索,是由于我完全被孩子的想象力所折服。 通過兒童的眼晴、兒童的想象,他們把自然的“原型”升華為藝術的“造型”。 我相信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天然地懂得“變形傳神”,懂得“以神傳情”。因此,他們創造的藝術品,表現了夸張、質樸、稚拙的美??鋸堊冃问莾和惺苌詈退囆g構思的主要方法。無數的藝術品和事實,證明著孩子們的藝術創造和藝術大師們的創作有著天然的聯系。 藝術的返樸歸真,必然回歸到兒童的純真、質樸和自然。
我在細細尋覓孩子們藝術創作的秘密時, 谷應的散文給了我一把開啟這個寶庫的鑰匙。她的散文題材豐富,五十六個民族的民俗民情,傳統文化,以及當代多姿多彩的生活,都在她的散文中一一展現。 這些文字表現的是詩化的生活,是詩化的散文。谷應以一個畫家的眼睛觀察生活, 發現生活, 擷取生活的美。 她以一顆母親的心,也以一顆童心表達著她的感受。 首先是她發現并贊頌了兒童的藝術創造力。她的文字充盈著愛與熱情。詩情畫意在她的散文中得到了完美的結合?!安粫邮值娜司筒粫?,也不會懂得生活中的美。 ”(《老教師》)這句話可看作作家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的重要感受。 美是用心靈創造的。谷應的這些散文,有的接近小說,有的偏重敘事,有的偏重抒情,有的短章像散文詩,有的像不分行的詩,每一篇都可當作美文來欣賞。最為感人的是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作者的愛心。
她的目光在注視著孩子的時候,閃爍著慈愛、幸福、快樂的光。她天然地是孩子的朋友。 她所到之處,無論語言、生活習慣有多么不同,只要有孩子,就有歡樂,就有心靈的溝通,就有詩情,就有泉水一樣的文思噴涌而出。
她的散文不是攝影的說明書、解說詞,是她對各民族孩子由衷的愛的流露。她的散文創作源于各民族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因此與她所珍藏的那些兒童藝術品, 在氣韻和情調上是和諧統一的。 她將散文的語言之美,和藝術品的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融為一體。圖文并茂,它為培養和發展少年兒童綜合的藝術特質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把想象藝術(文學)和視覺藝術(攝影、造形)完美地結合起來。作者不刻意追求散文的兒童視角和兒童特點,只是平實地、自然地,然而是深情地表現了兒童生活,從他們的生活中折射出淳厚的民俗民情,傳統文化的光彩,因此它是一本涵蓋不同年齡段、老少咸宜的書。
這是一本內容豐厚的書。 它很難歸類。 它集文學、繪畫、工藝、攝影于一體;各種藝術樣式互相映照,互相闡發、互相補充,將我們帶進了一個流光溢彩的藝術世界。 它給予我們豐富的兒童的藝術創造力,想象力,思維特征,都在散文中得到了描繪和表現。 我從這些散文和攝影中看到了兒童與玩具、與大自然、與人的互動式的交往,兒童的游戲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張揚。這本書堪稱一件上乘的藝術品,版式設計獨特,總體布局大方,色彩的明暗,線條的流暢,如夢境絢麗多彩。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