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整個童年最真實的生活,是兒童生理和心理的本能需要和釋放,在游戲中,孩子們忘我地投入、肆意地玩耍嬉戲、大膽自由地幻想,身心得到極大的放松.兒童文學理論家朱自強曾說:
"游戲之于兒童,是其生活本身,游戲的意義即其生活的意義,游戲是純粹的生活,生活是純粹的游戲,"更重要的是,"在兒童生活中,游戲是一種精神的體現,游戲是兒童理解、體驗、超越生活的方式"[1].兒童文學作品與兒童游戲存在著同構對應的密切關系,它們都能釋放兒童內心的壓抑,都能補償兒童對愿望的渴盼.游戲精神所具有的娛樂性、自由性、運動性以及幻想性,恰恰是一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所以,游戲精神也就成了兒童文學中永恒的精神.
在楊紅櫻眾多的小說中,"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中的小主人公們,以其各具特色的風格深入小讀者內心.我們以"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為代表,著重從"馬小跳們"這些游戲精神的體現者---"壞小子"的形象入手,來看他們在對成人社會秩序的解構和顛覆中,如何體驗迷狂的快感、追求自由的精神、實現自我的解放,同時,也在形成和完善著他們自身的優秀品性,體現楊紅櫻一以貫之的兒童本位價值觀.
一、游戲精神的體現者---"壞小子"
在楊紅櫻筆下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中,塑造了以馬小跳為主的四年級的四個小主人公,他們形象飽滿、個性突出、童趣橫生.高個子張達長了一張大嘴巴,他在肯德基吃漢堡,一般的雙層漢堡包,他一口咬下去就是一半.他說話口吃,所以"河馬"張達話少,酷愛體育.長得很瘦的毛超綽號"猿猴",被封為"廢話大王",他總有說不完的話,而且說話的時候,細細瘦瘦的脖子上,青筋膨脹,可他聰慧,愛動腦筋."矮墩墩,胖乎乎,愛穿一件黑色的牛仔背心,背心的扣子扣不上,只好把又圓又大的肚子露在外面"的唐飛,標志性特點是雙手背后,酷似企鵝,所以得名"企鵝唐飛".唐飛最大的特點是愛吃,雖然那三個調皮蛋也都是饞嘴貓,但誰也比不上唐飛對食物的情深意切,他特別喜歡帶零食到學校,他的上衣兜里、褲子兜里,幾乎每個兜里都裝著不同的零食,以至于他決心長大后當一個美食評審專家.馬小跳,他最擅長想象,腦子轉的快,"鬼點子"也最多,是所有"動靜"或"禍端"的制造者.
正是這些個性鮮明的兒童形象恰恰反映了當代兒童豐富放松的生命本真,充滿了生命自由的活力,兒童的頑皮并不是頑劣,而正是兒童少年精神狀態的重要表征.從這種"玩"與"頑"的深層需求講,便是由自然生命的沖動帶來身心的一種宣泄方式,體現出一種鮮活的游戲精神.
二、游戲精神的特征
兒童認識社會,適應生活,生理性的感知占有主導的地位."兒童是從身體和動作經驗中建立起各種基本的感知---運動規則,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各種經驗……游戲精神的特征體現在兩個層面: 一為顯層面,具有兒童游戲的外在特征,富有'動'與'玩'的色彩與功能; 其二為潛層面,是兒童要求自由獨立、擴張自我、追求力量、渴望成長的心理表達……游戲精神的顯層面所具有的'動'與'玩'的色彩,正是因為契合了兒童感知---動作性審美的特點而產生了無窮的魅力".[2]
\\( 一\\) 運動性和自由性
在成人社會中,成人的主體意識處處都約束著兒童的本性,常常讓兒童感覺無所適從.從兒童成長的角度看雖然是一種有益的社會化過程,但會給兒童的情緒造成一定的壓力.但在游戲中,兒童成了活動的主角,可以脫離成人社會規則秩序的束縛,獲得主體精神的自由和身體能量的完全釋放,所以游戲在兒童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四個調皮蛋》中馬小跳和他的朋友們帶著野營帳篷到公園野營; 在《巨人的城堡》中馬小跳們發現了一座像城堡似的房子和一輛像集裝箱似的汽車,他們決定破案; 到山區爺爺奶奶家度暑假時,把豬當馬騎,讓豬拉車,讓豬滑滑板,穿溜冰鞋等等一系列奇遇,都充分說明,兒童通過生理性感知,在"玩"與"頑"中,釋放了狂野的身體能量,實現了自我認知,滿足了兒童特有的好奇心、求知欲,也讓兒童體驗到超越自身的有限,沖向無限可能而帶給自己的刺激,實現了一次次的身心成長.
\\( 二\\) 幻想性和娛樂性
兒童在游戲中,通過生理性感知以及"動"與"玩"形成美感和快感,激發起兒童的興趣,促成兒童的認知體驗.對于兒童游戲精神深層內涵來講,除了生理性感知起作用外,兒童內心的情感參與也是很必要和重要的.滕守堯在《審美心理描述》中,歸納了審美心理過程中的四種參與要素:
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對于"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中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來說,前三者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認識能力、知識水平、生活閱歷等的局限,'理解'的作用微乎其微,相應地,情感在兒童的游戲精神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兒童在點滴的生活中,通過感知、想象的游戲,釋放自己生理和心理能量,以此達到補償內心未曾滿足的愿望,這正是兒童要求自由獨立、擴張自我、追求力量、渴望成長的心理表達.如《同桌冤家》中的一次野炊活動,馬小跳當上了組長,背著手,挺著肚子,過足了當領導的癮,可以隨意地指揮人,可以像別人教訓他似的教訓別人,最終,在馬小跳的指揮下,麻辣燒烤串串香大獲成功,他們組獲得全年級美食一等獎,馬小跳獲最佳野炊小組長.在這里,馬小跳體驗情感,追求獨立,渴望成長,補償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可望而不可求的愿望.再如,去植物園參觀,馬小跳和他的朋友們為了保衛國家財產,見義勇為,當了回"英雄",回學校后急切地盼著能有表揚信,好讓全校知道他們的英雄事跡.結果他們想起來當時太興奮了,忘記告訴人家自己的學校名字.
沒辦法,還是自己把自己宣傳出去了.還有馬小跳和丁文濤為了"競選市長",背誦施政綱領,到街上做民意調查等等,兒童的稚氣躍然紙上,也可見孩子獨立、自強的內心需求.這樣一次次的經歷也促成了他們情感和心智的成熟,滿足了兒童那種渴望長大、渴望得到成人認同的愿望.
三、游戲精神塑造美好人格
"馬小跳們"頑皮、狂野、亢奮的游戲精神點點滴滴地滲透在生活故事中,有戰勝邪惡的智慧與正義感,有敢于逆反常規的想象力與探索精神,有積極樂觀、善良真誠、有情有義的性格等,保持了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的本色,具有全面而美好的人格.在《跳跳電視臺》中,楊紅櫻還借助故事里的那位在校園里最具"權威"意義的校長之口,對馬小跳、唐飛、毛超、張達這些孩子,做出了公正的評價: "也許他們的成績不是那么好,也許他們不是那么聽話,但是,他們是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有情有義、容易感動、愛憎分明、表里如一的孩子."[3]
在這些故事中,無論主人公還是小讀者都感到無比興奮與驚奇,突破日常生活制約的放縱感,心中夢想的意外實現,兒童在情感的宣泄與釋放中走向審美的高潮,這里游戲精神的顯層尤其是深層內涵追求自由、擴張自我、渴望長大與童年的生命需要相吻合,滿足了兒童心理和情感的需要,兒童文學中所體現的這種游戲精神也正是一種基于兒童本位價值觀的體現.
在"校園小說系列"的《五三班的壞小子》中,也塑造了肥貓、米老鼠、兔巴哥、豆芽兒等幾個兒童形象,在他們的身上同樣體現了兒童的天性和游戲精神,也使我們看到當代少年兒童所具有的生氣勃勃、聰慧調皮、天真善良、正義勇敢的特質.
如,在軍訓中,肥貓發現豆芽兒常尿床,冒著被人嘲弄的危險,天天替豆芽兒曬被子.當全班同學得知后,大家都幫助豆芽兒,叫豆芽兒起夜,成了班里站崗的首要任務……無論是"馬小跳們",還是五三班的孩子們,呈現出了一個多姿多彩、充滿自由天性的頑童世界,都深藏著作者對純潔、真實的童心守望和呼喚,對一種美好品格和能力的保護,同時,這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朱自強. 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M]. 杭州: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0:241.
[2]黃金娟. 論游戲精神的文本呈現[D]. 重慶: 重慶師范大學,2003:10.
[3]楊紅櫻. 跳跳電視臺[M]. 北京: 接力出版社.2006: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