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兒童文學在文學歷史中經過長期的發展而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文學門類,在人類的文學藝術中占有十分重要、不可動搖的獨特地位,國內外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和論述中基本上都提到了兒童文學所具有的童真、質樸等基本文學特征,并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討論.我國現當代文學界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和作家,如冰心、葉圣陶等,他們的作品在融入時代背景的前提下,將少年兒童身心成長以及情感精神世界的需求作為文學創作的基礎,以其獨特的文學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學內涵,對培養少年兒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以及健全的道德品格起到推動作用.而從另一方面思考我們會發現 :通過分析兒童文學在新時期呈現出來更深層次的美學特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發展新時期兒童文學.
一、兒童文學涵義及中國兒童文學發展歷程
兒童文學也可稱之為少年兒童文學,它主要是以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為閱讀群體的文學種類,兒童文學作品創作的基本原則是符合少年兒童成長階段的審美意識以及心理特征,對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有益的影響.兒童文學作品產生以及存在的基本標志是其創作具有自覺性、創作目的具有明確性、作品的內容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等,而其成熟的標志體現為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獨特品格以及其主題能夠與現實生活互相契合.由于未成年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程度以及思維能力和方式不盡相同,所以根據這些差異,兒童文學又可以細分為幼兒文學、童年文學以及少年文學三個不同的層次,每個層次兒童文學的創作手法以及表現形式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源頭可追溯至晚清時期以梁啟超為代表的文學革命,雖然是基于政治立場的啟蒙革命,但從客觀上促進了文學創作對兒童的關注.在此推動下,五四運動前期,出現了一大批如魯迅、陳獨秀、胡適、郭沫若等為推動兒童文學在中國產生和發展作出大量努力的作家,這個時期的兒童文學以翻譯國外文學和改編古代文學作品為主,自主創作的基于兒童婦女立場上的成熟作品比較罕見.
而隨著五四運動的推進,冰心、茅盾、葉圣陶等優秀作家在中國兒童文學的創作和研究上均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尤其是葉圣陶的《稻草人》,被認為是中國兒童文學走向成熟的標志性作品.此后,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創作和理論性研究才真正成熟化和系統化,逐漸完成了由關注自我創作到關注人再到關注婦女和少年兒童的轉化.
二、兒童文學在創作中的基本美學特征
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向來是兒童文學研究工作中十分核心的問題,根據已有的文獻資料來看,研究者一般都是從少年兒童自身的成長特點以及精神心理特征出發,得出兒童文學的基本美學特征為童趣、純真、質樸等論點,這些論點的提出獲得了文學理論研究界的廣泛認可,但是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這種思路是研究兒童文學創作的基本美學特征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最主要的.兒童文學之所以能夠成就今天的地位,必然在除去具有童真、質樸等基本特點之外,還應具有更加深層次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為了探索這種更加深刻的美學意義,我們不僅要結合上文所述的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發展歷程來看,還應該放眼世界兒童文學在漫長的文學發展史中所經歷的變化和發展,并對其進行全面的解析和探究.
在世界文學史出現和發展初期,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并沒有明確的劃分界限,農業文明時期,成人世界里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中依然存在大量的不能夠為兒童所接受的作品.而一直到中世紀晚期,人類開始走向工業文明,神話傳說才逐漸由成人文學世界轉為兒童世界獨有的文學形式,這一重大轉變,也促使了人類開始對兒童本位進行關注和思考,從而引發了對兒童文學的關注,進入 20 世紀以后,兒童文學作品的創作和研究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重視.
從研究兒童文學在人類文學史上的發展可以看出,兒童文學之所以出現并發展成熟,首先是人們需要找尋一種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特征、能夠被兒童所接受的渠道來與兒童進行精神上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傳達人類對下一代的道德和文化期許.其次,由大人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成人世界對自身兒童時期的重新認識和回歸,從中體現出兒童世界存在的現實意義,表現其特有的民族品格.再次,兒童文學的創作體現了"以善為美"的美學特征,這里應注意的是兒童文學將"善"作為基本美學意義,并不是僅僅停留在以文學作品達到教育兒童的目的,而是人類將對"真善美"的期望寄托于兒童的一種手段,通過文學作品表達人類對下一代的思想感情、人格品德、心靈修養等方面的傳遞和期望.
三、新時期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趨向
作家周作人曾經提到,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有兩種極端,一種是太過偏向于教育性,而另一種是太過偏向于藝術性.這兩種發展方向上的極端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忽視了將兒童作為思考和創作本體位置的做法.
綜合上文所述,兒童文學的文學價值在于教育和引導兒童進行認知和審美以及為兒童提供娛樂等,根本目標就是引導兒童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健康人才.一直以來,學校的教科書尤其是語文教材中特別注意收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作為教育內容,但是由于教材篇幅的有限,往往不能包含眾多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進入 21 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兒童文學的呈現形式更加多元化,其娛樂的功能逐漸被放大,兒童文學作品的欣賞更多的是通過漫畫、影視以及網絡媒體等途徑,這也是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方式所引起的轉變.兒童文學趨向娛樂化,一方面拓寬了孩子接觸兒童文學的途徑,使孩子在游戲和娛樂中感受兒童文學的魅力以及獲得教益,而另一方面,兒童文學圖片化、影視化必然會降低文學作品的思想深度,改變著兒童的審美趣味,一些優美的繪本和漫畫雖然更易為現代兒童所接受,但其中難免充斥一些低俗、暴力內容,不適合兒童閱讀.
針對新時期我國兒童文學的發展特點和趨向,我們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并且將其往健康、積極的方面引導.首先,在教育方面,教材在收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課文時,應盡可能地選用一些寓教于樂、與時俱進的作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兒童的閱讀和欣賞文學的能力加以引導和培養 ;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調動學生欣賞兒童文學的熱情 ;還應該加強課外拓展閱讀等.在娛樂方面,加強對兒童文學改編影視劇的監管,在注重視覺等娛樂效果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對兒童進行心靈上的啟發和深層的思考.
結語
通過兒童文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從最初的翻譯介紹國外作品到基于本土文化進行自我創作,從最初的關注自我創作到逐漸開始關注少年兒童,這深刻地體現了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在創作中的基本美學特征的進步與完善.我們在研究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的基礎上,可以總結和展望兒童文學在中國新時期發展的趨向,從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手段加以促進和引導.語
參考文獻
[1] 蔡根暢 , 劉玉亭 . 童謠的美學特征與教育價值 [J]. 學前教育研究 ,2012\\(3\\).
[2] 張瑞婷 . 曹文軒少年小說論 [D]. 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2010.
[3] 余尚云 . 從《喜洋洋與灰太狼》論兒童文學的基本特征 [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10\\).
[4] 孫倩 . 論中國幽默兒童文學創作的發展與演變 [D].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2010.
[5] 張夢煦 . 新時期女作家創作的兒童文學少女題材小說研究 [D].大連 :遼寧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