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秦文君作品研析
【序論】秦文君:雕塑當代少兒群像的高手
【1.1】純潔的友誼和異性的交往
【1.2 1.3】親子之間的相處與師生間的趣事
【第二章】秦文君筆下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章】秦文君小說的結構藝術
【第四章】秦文君兒童文學的語言之美
【結語/參考文獻】秦文君作品的藝術魅力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序 論秦文君:雕塑當代少兒群像的高手
秦文君(1954- )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其系列校園小說《男生賈里》《女生賈梅》《小香菇新傳》《花彩少女的事兒》《十五歲之夏》等作品獲得了巨大成功,贏得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贊譽,曾榮獲中宣部第六屆(1996)和第七屆(1997)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共和國五十年優秀長篇小說”獎,連續獲得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兒童文學獎,以及宋慶齡兒童文學優秀小說獎、冰心兒童圖書獎、中國圖書獎、中華兒童文學獎、臺灣楊喚兒童文學獎、臺灣九歌文學獎等 50 多種文學獎勵。她有多部作品在海外出版,并于 1996 年榮獲意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獎特別獎,2002 年 10 月獲得國際青少年聯盟(IBBY)頒發的“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
秦文君是一位多產的兒童文學作家,她的作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少年群像,這些形象成為我國兒童文學畫廊中充滿獨特藝術魅力的“這一個”; 秦文君的少年小說被稱為“校園輕喜劇”,其主人公大多衣食無憂、天真可愛,像賈里這樣的少年雖然有時惡作劇,但內心卻是純真善良的孩子,較為典型地反映出了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特質。秦文君擅長以輕松詼諧的筆調講述一個個日常生活故事,這些故事往往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情節緊湊,格調明快,內容積極向上,可讀性極強,讓讀者在會心一笑的同時得到真善美的啟示。秦文君還通過設置巧合、對比烘托等手法以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和幽默感,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傊?,秦文君的小說廣受喜愛,不少作品已成為“20 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經典”①,不僅有《小鬼魯智勝》《男生賈里》《家有小丑》等十余部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連續劇播映,而且其作品還多次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新課標拓展讀物②,可以說影響十分廣泛,因而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截止目前,秦文君作品的研究者既有彭斯遠、梅子涵、王泉根等兒童文學評論大家,也有劉緒源、朱自強、方衛平、周曉波等實力派中青年學者,還有杜傳坤等一批博碩士研究生;秦文君評論也已進入了相關兒童文學史,比如王泉根在其《中國兒童文學 30 年》序言中就說:“以秦文君《男生賈里》《女生賈梅》為代表的少男少女青春小說……已構成一道絢麗奪目的文學風景線?!雹夔娋次?、啟功主編的《20 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經典》這樣評價秦文君:“被譽為‘雕塑當代少兒群像高手’的秦文君,一直自信地行進在現實主義創作之路上。她將作品的美學目標鎖定在‘感動當下',緊貼當下校園生活,流動著一股清新活潑、幽默機趣的靈氣。秦文君將描寫對象定格在小學五六年級與初中這一學生群體,主要人物形象(如賈里、賈梅、魯智勝、林曉梅)同時在幾部小說里穿插交互,分別擔當主角,意在營造一種網狀式的人物群像格局。她決心創作出十部這樣的系列長篇小說,為世界兒童文學推出真正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典型人物形象?!雹凇纱丝梢钥闯銮匚木言诋敶膶W史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秦文君的成長過程中,劉緒源在1980年代最早注意到了嶄露頭角的秦文君,認為秦文君的“少年小說”具有超出兒童文學范圍的、可與成人文學大家相媲美的藝術潛質。③在秦文君的《男生賈里》廣受關注時,梅子涵發現了秦文君少年小說創作的輕喜劇品質,并且肯定了這種藝術品質在兒童文學作品創作中的意義與價值。④劉緒源和梅子涵的評價最早肯定了秦文君少年小說創作的美學特質,確立了她在新時期兒童文學創作領域的地位,也助推了秦文君對自身創作風格的探索勇氣。
在隨后秦文君研究中,以下的評說具有代表性。周曉波認為秦文君最擅長少女心理的挖掘和性格塑造:“秦文君的少女心理小說以細膩見長,她能十分準確、細心地捕捉到少女敏感而脆弱的感覺,將少女瞬息萬變的心理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來。因此她筆下的少女形象特別富有個性……作者在揭示這些成長中的少女的心靈世界中絲毫也不隱諱她們的弱點和不成熟,并時時以當事者或第三者的身份發表議論和感想,表明作者鮮明地人生觀,以期成為少女們成長道路上’不盡的扶欄‘”.①朱自強特別重視兒童文學的教育功能,他把秦文君的《一個女孩的心靈史》稱為盧梭《愛彌兒》式的“教育小說”,并指出“在秦文君的許多筆墨中,從觀念到語體,我們都不難看到’發現兒童‘的盧梭思想的影響。但是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文本,它是中國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兒童心靈生活的一個寫照……”②這雖然還是一種社會學批評視角,但確實指出了秦文君少年文學創作的重要題旨,所以朱自強的評論是切中肯綮的。彭斯遠在《秦文君兒童小說的主體意識》一文中提到:“秦文君創作風格與藝術個性之所以十分鮮明,乃是因為她作為特定時代跨入我國兒童文苑并長期堅持創作的一位實踐者,她就必然會在其小說創作中,不僅樂此不疲地盡情表現自己的主體意識,而且透過這一表現,讓自己那充分顯出了豐富深邃精神境界的’內宇宙‘,與包含著成人與孩提生活在內的廣闊無垠的’外宇宙‘相契合,從而把自己的作品推向主客觀盡可能完美交融的境地?!雹圻@就涉及到了秦文君研究的核心問題,即創作風格、題材拓展和文體創新等,可惜此文并未進行深入研究和系統展開。
在秦文君聲譽日隆之際,真正從世界文學的高度進行批評,且具有理論深度的評論當屬方衛平。比如秦文君的《男生賈里》1994年獲得了“巨人”中長篇兒童文學作品二等獎,獲獎評語為“敘寫當代中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給予少年讀者情感和情操上的有益疏導;以輕喜劇的筆調出之,可讀性強。在大型兒童文學創作的健康、幽默品格方面,是一部具有一定啟示性、開創性的佳作?!边@樣的評價可以說是極高的,但獲獎評語是不可能指出作者的不足的,而方衛平的《幽默藝術及其超越》一文,一方面肯定了《男生賈里》的藝術價值,指出“《男生賈里》表現出了一種相當純正的幽默趣味和格調,是’具有代表性的幽默型長篇少年小說之一‘”,但是同時指出《男生賈里》的創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多少有些單調的人物個性世界”及“藝術內容的相對單薄和貧乏”等④。方衛平對秦文君的少年小說進行了客觀評價,對作品所表現出的幽默品格予以肯定,同時指出其作品藝術內容的貧乏和結構的散漫等不足之處,這就指出了作者的成長空間,真正擔負起了“批評家的任務”①。但不能不說的是,像方衛平這樣的評論文章的確太少了,這也反映出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研究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學術領域,具有較大的學術增長點。
秦文君研究近年漸漸熱了起來,近年關于秦文君研究的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有四篇:梁穎的《論秦文君的童年書寫》②主要對秦文君創作主題、題材與人物形象和敘事視角進行了研究,一方面追溯中國兒童文學童年書寫的歷程,另一方面橫向比較多個兒童文學作家的創作面貌,從歷時性與共時性兩方面探討秦文君童年書寫的獨特風格。梁穎對秦文君的當代童年書寫進行了較好的分析和把握,并在與現代兒童文學的比較中發現了秦文君的創新與獨特之處;但是作者并未對秦文君筆下的兒童所具有的早熟和“小大人”現象提出警示,未對尼爾·波茲曼所說的后現代社會中“童年的消逝”③現象及其原因進行評判。
李曉茜的《秦文君“賈里”系列校園小說語言特色分析》④從語言學和社會學兩大視角出發,集中對秦文君“男生賈里”系列六部小說的顯著語言特色進行細致分析。這樣以細讀為基礎的“小題大做”的研究論文,是當下特別值得提倡的學術研究方法,不僅有利于為讀者導讀,而且容易達到“深實細活”的論文寫作要求,更有利于人們發現經典的“內涵的豐富性、實質的創造性、時空的跨越性、可讀的無限性”等“經典性”⑤所在,這是論文的可貴之處。但是不能不指出的是,僅以“賈里”系列的語言來涵蓋秦文君的全部作品,就存在舉例不周、以偏概全的可能。
秦琴的《秦文君“成長小說”的審美文化研究》⑥把秦文君的小說歸為類型小說并進行了敘事模式探究,從主體的身體裂變和心靈的轉變兩個角度討論了秦文君“成長小說”中的成長意義。秦琴認為:秦文君在表現主人公的身體成長過程中,著力描寫了“鑒鏡行為”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表現,并細致地描寫出青少年第二性征出現時的轉變。這是頗值和玩味的發現,可以說秦琴將某些女性主義研究的方法靈活移植到了秦文君小說的評論中來,不失為一種創造性的論析。此外,秦琴還運用比較的方法,論述了秦文君敘述上的革新,即使用符合青少年個性色彩的本色化語言和富有時代特色的名詞,采用復合敘述視角和獨立的小故事結構等。難能可貴的是,秦琴的論文具有批判色彩,論文指出:消費文化使得文化的消費功能和娛樂功能被過分放大,文學作品以表現“樂”“玩”“性”為主要內容;而秦文君小說在這樣的歷史語境中形成,這一方面使得作品充滿了樂趣和正面的鼓勵性意味,但同時也令作品流于表面。
呂惠的《秦文君少年小說研究》①依據秦文君小說創作的時間和內容,將其創作劃分為八十年代質樸凝重的少年時代生活書寫、九十年代少年成長的幽默追求及新世紀以來對少年精神成長的深度開掘三個階段,并詳細論述秦文君少年小說創作的三大主題話語:人世真情、艱難成長和理想追求。論文還從敘述學角度,對秦文君少年小說的敘述視角、敘述結構、敘述語言、敘述技巧四個方面進行探究??梢哉f,這是一篇較為全面的研究,并嘗試通過秦文君與陳丹燕的比較,發現秦文君創作的不足與局限性。但令人有些遺憾的是,此論文也沒有上升到小說美學的高度進行深系統的闡釋。
總體看來,既有的研究成果中,對秦文君作品進行研究的專著屈指可數;真正進行系統深入研究的學術論文也為數不多;不僅大多評論文章比較零散,而且篇幅短小,蜻蜓點水,基本停留在印象式批評或“讀后感”的層面。因此可以說,秦文君研究還相對薄弱,研究方法和理論也相對滯后,她所取得的成就也未獲得應有的、更高的文學史地位。因此,筆者認為,秦文君作品是座有待開采的寶庫,呼喚著后來者更深入的研究,這也為本選題留下了充分的研究空間。
本論文擬采用文本細讀法和比較研究法,對秦文君作品進行整體研究,嘗試從敘事核心、人物形象、結構藝術、語言特色等四個方面對秦文君的作品進行研析,并與世界杰出的兒童文學作品進行對比,以期探索秦文君小說的藝術魅力所在,概括出秦文君的小說美學,同時指出其創作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局限。本文正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秦文君小說的敘事核心”.秦文君的創作大體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以自己的獨特經歷為代表的《十六歲少女》《黑頭發妹妹》《我做女孩》《一個女孩的心靈史》等作品,屬于自敘傳,比較厚重。第二類是以當代少年兒童為描寫對象的作品,如《男生賈里》《小香菇新傳》《小丫林曉梅》《花彩少女的事兒》《寂寞十七歲》等,風格大多清新明快,洋溢著樂觀的基調。秦文君的大多數小說圍繞“成長”這個主題,描寫了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通過跌宕起伏的情節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取材于日常生活,平平淡淡,但讀來饒有興趣。生動展示了成長中的種種問題,如和異性的相處,和父母的矛盾,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秦文君的小說敘事動力性極強,故事情節十分緊湊,符合少年兒童的欣賞習慣,可讀性極強。她的一系列校園小說展現了當代少年的風貌,時代氣息濃厚,與少年讀者的距離很近。
第二部分“秦文君筆下的重要人物形象”.秦文君塑造了眾多的少年兒童形象,他們中有美麗、自信、聰明的林曉梅,有善解人意的魯智勝,有善良細心的賈梅,有調皮粗心但又機靈的賈里,他們既迥異于“十七年”文學中的“向日葵”兒童,又不同于曹文軒筆下善良淳樸清貧的憂郁少年,而是生活在當下的新新少年,他們大多數家境殷實,樂觀,幸福生活中充滿了小波瀾,是一些小紳士小淑女的可愛形象。秦文君旨在通過這些人物形象為當代少年兒童提供精神導向,使他們在精彩的故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充分發揮了兒童文學的美育功能。至于其筆下的問題兒童,如暴躁的少女何桑、缺乏愛心的王星辰,并沒有被臉譜化為反面角色,而是揭示了他們產生問題的原因,即愛的缺失。
第三部分“秦文君的敘事結構藝術”.主要探討其三種敘事結構方式:復調敘事、復眼視角和“糖葫蘆”結構。這樣的結構藝術既有利于塑造立體豐滿的人物,又有利于在故事講述中巧設伏筆、興起波瀾,也十分契合少年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特點,符合他們的閱讀習慣。
第四部分“秦文君作品的語言特色”.秦文君的小說語言亦莊亦諧,她創造性地使用書面成語,靈活地運用比喻和夸張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心靈化和陌生化效果,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
總之,本論文期望在經過分析綜合和比較研究之后達到如下研究意圖:一方面指出了秦文君小說大獲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塑造了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講述了當代少年的成長故事,具有較好的敘事結構和語言藝術,這使其小說藝術突入了少兒文學的最前沿,把教育性與娛樂性完美結合起來;另一方面也善意地指出:秦文君作品存在著缺乏想象力、敘事模式化等缺點,與世界第一流的兒童文學創作相比,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秦文君是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創作領域的一個典型,她的成功經驗告訴人們:中國當代作家只有努力從中國傳統文學、現代文學和世界文學經典中汲取有益營養,積極進行文體和語體創新,改變兒童文學即“規訓文學”的舊觀念,才能塑造出具有時代精神的兒童形象,才能滿足中國廣大少兒讀者的精神需求。而秦文君與世界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之間的差距,也正是中國兒童文學與世界兒童文學之間的差距的一個縮影,也標識出了我們“從兒童文學大國走向兒童文學強國”還需要跨過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