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經過大量的研究、分析得出,一個人經過長達一萬小時的專業訓練,就足以在一個領域內變成大師。 青少年是學習羽毛球最好的時機, 無論是體能還是狀態都處于人生的巔峰。 我國的羽毛球國手也是在青年的時期就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似乎證實了這里一理論的真實性。 那么,怎么使青少年在嚴酷的訓練中堅持下去呢? 如何在這一萬小時的訓練中堅持不懈、 積極向上呢? 激勵機制似乎為這一問題找到了答案。
一、激勵機制概述
激勵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術語, 指的是激發人的內心,最終產生行為的心理過程,主要通過設計適當的獎懲措施和競爭環境, 使用溝通、合作等手段,激發、引導、保持、規劃組織成員的行為, 達到實現組織和個人發展目的,是一種系統性的心理作用活動。 激勵機制就是指在某種組織系統中, 組織團體通過組織與個體發生的一系列的激勵行為和激勵手段相互作用的關系總和[1]. 訓 練學中 ,激勵機制指的就是激勵手段、獎懲措施、競爭環境等綜合的、結構分明的系統。
二、激勵機制在專業青少年羽毛球訓練中的可行性
對于羽毛球訓練來說, 這既是一項對抗性的運動,同時也講究相互性的配合。 專業青少年羽毛球訓練,是一項艱苦、乏味的活動。
相對于青少年心理來說,極為不容易接受。 首先,通過激勵機制,教練員可以有效地滿足這一時期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刺激青少年的訓練熱情,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其次,激勵機制可以刺激青少年間的競爭心理。 這一時期,競爭與對抗正是青少年所最熱衷的, 通過營造激烈的競爭環境,比如說獎品、榮譽刺激青少年的競爭心理, 通過對比來加強青少年訓練的積極性。 激勵機制還可以長期保持青少年的競技心理和競技狀態[2]. 根據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人的行為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形成的。我們可以通過激勵機制建立一個刺激運動員的長效機制,長期的保持青少年的競技狀態和競技心理。 最后,激勵機制在專業青少年的羽毛球訓練中,可以幫助青少年建立長效的自我進步機制。 我們都知道,即時反饋是人自我認知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強化認知的有效方法,再加上馬洛斯心理學中的自我滿足理論, 可以通過激勵機制建立一個即時反饋、滿足青少年自我實現的激勵制度,促進青少年的自我進步。
三、激勵機制在專業青少年羽毛球訓練中的應用
(一)專業青少年羽毛球訓練的階段和特點
專業青少年羽毛球訓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技術動作分解階段、 動作認知和掌握階段、技術動作鞏固加強階段、技術動作的運用階段。 技術動作分解階段是青少年剛開始接觸羽毛球,技術動作很不熟悉。 同時,由于青少年思維發散, 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因為接觸到新鮮的事物而分心, 經常出現多余動作和錯誤的動作, 這時主要面對的是專心和學習;動作認知與掌握階段,青少年的肢體動作逐漸協調,錯誤動作能夠有效減少,技術已經基本的規范,由于對動作已經基本熟悉,思維的發散程度和興奮程度都有所下降, 主要面對的是動作熟練程度的問題; 動作鞏固加強階段, 主要是通過高強度的訓練使運動員熟練度和身體協調能力進一步增強。這一時期,主要面對的是動作、動力定型的問題。技術運用階段就是把所學到的技術動作內化成青少年自身的技術特點,并進行戰術,比賽心理、線路等問題的學習。 這一階段主要就是從心里、策略對運動員進行培養。
(二)激勵機制在實際運用中所受到的限制
在實際的運用中,激勵機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而這一機制也在不停的探索過程中,還很不完善。 這些限制條件主要來源于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家長以及激勵機制運用中的成熟度問題。 首先,目前我們的物質水平進一步提高,而我國都是獨生子女,在孩子身上投入過多,孩子各方面的物質需求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這就使激勵機制在某種程度上難以發揮作用。其次,青少年心理較為脆弱,抗壓力、抗打擊能力都很弱,激勵機制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很容易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傷害,打擊其訓練的積極性。 最后,教練在運用這一手段的時候還并不熟練,給這一手段的應用造成了很大困擾[3].
(三 )在青少年訓練中 對激勵機制的應用改進
在專業青少年羽毛球的各個訓練階段,激勵機制的運用也應該有所不同。 在第一階段,主要是一個人對于技術的學習。 這時,一對一指導的次數比較多, 在運用激勵機制的過程中, 主要是對青少年的學習進度進行歸納總結,這時主要是對青少年進行鼓勵,認同的同時,對于動作進行糾偏與改正。 第一階段正是青少年對羽毛球形成認識的階段,適度鼓勵與夸獎,形成青少年對這項運動的熱愛。 第二階段,主要是練習階段,這一階段比較枯燥,教練員就應該積極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性,可以加入一些競爭元素和獎勵機制。這一階段要注意進行即時反饋,使運動員時刻了解自己取得的進展和練習的不足。 第三階段,青少年對技術要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的訓練重點已經轉移到體能的訓練和難度的增加上了。各個隊員之間的對抗和相互鼓勵也在不停的增多。應該根據不同人的需求進行任務量的定制,同時設立一些評比、進度的對比,提供外界刺激,可以設立一些獎品,進一步的增加刺激。 最后一個階段,技術基本已經定型,這時更重要的是思維的發展與進步。教練員可以將青少年分成小組, 鼓勵對技術以及策略進行研究與創新,并培養團隊間的鼓勵與評比, 每月選出最佳團隊,鼓勵相互促進和競爭。
激勵機制的用法靈活多變,本文雖然給出了一些具體實踐方法, 但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還需要每位教練根據現實情況進行探索與改進。同時,還需要與家長良好溝通,共同配合訓練計劃。希望這一方法能夠對專業青少年的羽毛球訓練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楊 萬 立 . 天 津 市 青 少 年 男 子 羽 毛 球 運動員后場殺球技術運動學與表面肌電特征
[2]祝婭。湖南省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