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生線損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技術方面的原因
1.1.1 線路損耗過高
電網規劃不合理,電源點遠離負荷中心,長距離輸電使損耗升高;或因線路布局不合理,近電遠供,迂回供電,供電半徑過長等原因使損耗升高;導線截面過大或過小,線路長期輕載、空載或過負荷運行,不能達到最佳經濟運行狀態,引起損耗升高;線路老化,缺陷嚴重,瓷件污穢等原因引起絕緣等級降低,阻抗、泄漏增大,損耗升高;無功補償不足或過補償,致使無功穿越,影響了供電能力,使線路損耗升高。
1.1.2 變電主設備損耗過高
高耗能主變壓器不能及時更新改造;運行方式不科學,致使主變壓器不能按經濟運行曲線運行,造成主變過負荷運行或輕載運行;無功補償容量不足,無功穿越嚴重,通過線路、變壓器傳輸,造成功率因數低,電壓質量差,有功損耗增加;主設備老化,缺陷不及時消除等原因使介質損耗和瓷瓶、瓷套泄漏增大,導線接頭設備線夾接觸電阻增大,損耗增加。
1.1.3 配網損耗過高
配電變壓器容量與負荷不匹配,造成“大馬拉小車”或“小馬拉大車”,引起損耗增加;配電變壓器安裝位置不在偏離負荷中心;低壓無功補償不合理,高峰欠補,低谷過補;電壓等級設置不合理。
高耗能配電變壓器沒有進行及時更換;低壓線路三相負荷不平衡,引起中性線電流增大,損耗增加;因低壓線路過長引起末段壓降過高使損耗增加;接戶線過細、過長,破損嚴重使損耗升高。
1.1.4 計量誤差大
電流互感器角誤差不符合規定要求,精度不夠。二次線截面過小,二次壓降過大;用電負荷小,計量設備容量大,長期輕載或空載計量,使計量誤差增大。
1.2 管理方面的原因
(1)城鄉電工工作量較大 ,抄表人員估抄 、漏抄現象較為嚴重,竊電現象時有發生,并且不能及時發現。不進行負荷和電壓實測工作,低壓線路三相負荷不平衡得不到有效的調整。
(2)電能表未能按檢定周期進行檢定,計量設備安裝不合格,忽視計量設備運行管理,造成泄漏增加。
(3)用電各專業工作為條塊管理 ,各負其責的辦法容易造成各部門間管理界面模糊,許多實際問題在工作中難以界定清楚,制定的各類考核辦法可操作性差。
(4)電網規劃沒有和經濟效益掛鉤,電網結構對線損的影響。
(5)實行電表分裝 、抄表到戶后 ,由于缺乏防竊技術措施 ,加上管理不夠,竊電普遍,低壓網線破損居高不下。
2. 線損降損措施
2.1 技術措施
2.1.1 優化電網結構及輸配電設備
城市電網在建設或改造之初,就應該充分考慮到采取各種技術措施有效損。配電網結構應合理布局,將高壓深入到負荷中心供電,縮短電源與有效荷之間的距離,杜絕東拉西扯、迂回供電現象,減小低壓配電網的供電。 半徑配電線路導線截面應選擇適當,以經濟電流密度運行。對線徑細、半徑長、回供電的線路要堅決改造,在臺區整改時,要注意合理選擇低壓系統的導線面,不但減少輸線線路造成的銅損,而且改善了用戶端電壓質量。配電線路盡量絕緣化,不但減少了損耗,而且保證了安全和可靠性。
2.1.2 有效提高變壓器的使用效率
為使配電網損耗降到最低值,提高配網供電效率,供電企業應保證配電變壓器的運行狀態在額定容量的 40~80%左右,使變壓器的負載率達到合理值,此時也稱為變壓器的經濟運行狀態。 當電網中所有的變壓器空載時,其所需的無功功率將達到整個電網中無功功率的 95%以上,可見,變壓器是無功功率在整個電力系統中的較高消耗者。因而,為了降低功率損耗、節約電能,供電企業應通過相應的措施來減少變壓器的無功功率,如合理選擇變壓器容量、將空載變壓器拆除或停用、更換消耗功率大的變壓器等。 因此,在選擇變壓器容量時,應牢記變壓器空載無功功率將隨著變壓器容量的變大而增加,因而,為了避免“大馬拉下車”現象的出現,降低空載無功功率,供電企業應結合負荷的大小來選擇配變容量,不可盲目裝設大容量配電變壓器;此外,應盡量采用節能型變壓器,逐步淘汰老型號變壓器;對于新增用戶配變必須堅持采用低損耗型變壓器,例如,將型號為 S11-100kVA 的變壓器(空載損耗約為 0.2kw)替代型號為 SJL-100kVA 的變壓器(空載損耗為 0.65kw),一年就可節省電量約 3900kW/h,降損效果明顯。
2.1.3 調整電網中的無功功率分布,有效提高功率因數電網的電壓水平主要與電網中無功功率的分布有關,因此實現通過提高電網的電壓水平來降低線損,就應積極調整電網中的無功功率分布,以有效提高功率因數。 合理分布無功功率,首先應遵循就近原則,盡量減少無功功率的遠距離傳輸;其次應確保無功補償裝置的合理配置,總而言實現電網中的無功補償,并通過調整補償設備提高功率因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電網中的供電損耗。
2.2 管理措施
(1)加強計量管理,保證計量的準確性。
①計量點的選擇:客戶用電計旦點應盡恥選擇存供用電雙方的產權分界處,以便管理和減少線路的損耗。
②計量方式的選擇:高壓客戶在高側計還是在低側計量,主要根據變壓器的容齡而定,盡量選在高壓測計量。
③計量裝置的選擇主要是互感器的選擇和電能表的選用。且感器應滿足計量要求及符合計量點的額定電壓,還應根據負荷電流選擇合適的變比。為了方便管理和防竊電,有條件的應盡量采用集中表箱裝表。按戶分散裝表時,主要以安全、方便為原則,并采取防竊電的措施此外,要加強對計培裝置的定期校驗和巡視,使計量裝置處于正常健康的運行狀態。
(2)實行分片區、分線、分電壓、分臺區線損。 實行這種“四分”管理體系,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通過分級分層管理將線損指標落實到每個人,充分提高人員的積極性。
(3)加強用電檢查與營業普查力度嚴厲打擊偷竊電行為 ,迫補營業外損耗電盛。
(4)規范“抄、核、收”工作。 規范對“賬、卡、冊”的管理,防止錯抄、漏抄、估抄現象的發生。
(5)加強對配電網的運行維護,合理安排帶電檢修工作。
(6)供電企業中一線職工是執行降低線損計劃與措施的實施者、落實者,因此加強對電力工作人員,特別是一線職工的管理工作不容忽視。
對于如何檢查、監督一線職工的工作狀況,相關部門應制定統一的考核制度,從而實現將降低線損工作落實到每名職工的工作范疇中。除此之外,還應完善與考核制度相對應的獎懲制度,以起到充分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的重要作用,最大程度杜絕“人情電”、“漏抄電表”等不良現象。
總之,降低線損和線損的管理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隨著經濟體制不斷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電力行業作為能源企業,必須堅持降損節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降低線損是電力行業的當務之急,我們在今后應不斷采用新技術,利用配網自動化,數據無線遠傳等先進技術,提高配網降損管理水平,爭創更大的經濟效率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