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模塊化建造技術在AP1000機組建造中廣泛采用,它使建造活動處于容易控制的環境中,更加容易保證建造質量。模塊化建造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施工理念,它的先進在于它大量地引入了平行作業,從而大大地縮短了核電廠建造工期。它的精髓并沒有徹底顛覆傳統施工理念,而是把它進行了優化,依靠當今發達的先進技術,將土建、安裝、調試等工序進行了深度交叉。
但是,模塊化施工是有前提條件的,它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發達的制造技術、加工技術、信息技術以及項目管理技術。只有擁有了相當水平的加工本領與管理體系,才能實現大量模塊的對接;只有擁有了相當高的施工管理信息化水平,才能滿足各道平行作業有條不紊的同步管理。
作為全球首臺AP1000機組,三門核電一號機組除鹽水輸送與儲存系統催化除氧單元(MS08)采用模塊化建造技術。模塊化施工節約時間、空間,設備集中,便于操作和管理,但是MS08設備模塊在設計、建造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為了使模塊化建造技術更好地應用于AP1000機組建設,本文對MS08模塊設計、設備制造、現場接口施工及設備文件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介紹,避免在今后的設備模塊建造中出現類似問題。
2 DWS系統模塊介紹
在國內,模塊化建造技術用于除鹽水輸送與儲存系統,三門尚屬首例,DWS系統MS08模塊包含DWST CORS(DWST催化除氧單元)和CST CORS(CST催化除氧單元)兩套催化除氧單元,每套催化除氧單元裝置的尺寸為4270mm×1680mm×3000mm,除了輸送泵,其他設備、連接管道、閥門和附件都安裝在公共基座上。
3 三門核電一號機組DWS系統催化除氧模塊問題分析
三門核電一號機組除鹽水輸送與儲存系統催化除氧單元模塊,在移交調試前,發現MS08設備問題共計60多條,嚴重制約DWS系統移交調試,至DWS系統移交時,仍有28條設備模塊尾項,這些問題制約著DWS系統的調試,也影響了全廠除鹽水的供給。
3.1 設計問題
DWS系統MS08模塊由CBI、華東院和模塊廠共同設計,設計接口多,所以產生了很多設計接口問題。
3.1.1 模塊廠家電源設計不滿足原設計方設計要求
第一,DWST CORS模塊廠家電源不滿足設計要求。
CBI設計三路電源分別向除鹽水輸送泵A、B及除氧單元供電,但是根據廠家電氣圖紙,只需要一路MCC向整個除氧系統供電,不滿足西屋電氣設計冗余要求。經過三門業主、CBI及廠家三方協調,廠家恢復CBI原有電氣設計,但由于電氣柜已到現場,且該電氣柜有正壓防爆要求,廠家要求電氣柜需返廠整改,耗時三個月。
第二,CST CORS模塊廠家電源不滿足設計要求。
CBI設計兩路電源向除氧單元給水泵及除氧單元供電,但是廠家只設計一路電源向泵及除氧單元供電,CBI提給華東院的接口單也是兩路電源需求,結果造成上下游供電與負荷不一致。
3.1.2 接口管道漏設計。CST除氧單元接口管道由華東院設計,在審查華東院接口施工圖發現,CST除氧單元排氣、輸水管線缺少施工圖,CST除氧單元缺少壓空接口施工圖,經核實,華東院遺漏了這些施工圖和空壓接口的設計,導致現場無法施工。
3.1.3 供貨電機不滿足西屋設計規范要求。DWS系統兩臺除鹽水輸送泵電機接線盒接線采用了IEC規范,而不是電機規范書要求的MEMA規范。NEMA規范要求采用雙孔接線鼻子進行電纜端接,廠家則采用接線柱壓接電纜的方式進行端接,電纜連接可靠性降低。電機規范書要求,大于55kW的電機需采用兩點雙邊接地,且需要接地銅牌與電機相連,但廠家只有一邊接地,且沒有接地銅牌。
3.1.4 模塊內部電纜無橋架設計。模塊內部電纜需現場敷設和端接,但這部分電纜不屬于西屋設計范圍,故該部分電纜缺少的電纜橋架設計,施工人員現場敷設后,模塊內電纜非常凌亂,且沒有電纜保護管。
3.1.5 泵電機加熱器設計缺陷。根據電機規范書要求,泵電機加熱器在泵停運期間應投入使用,當泵運行時,電機加熱器自動斷電不工作,但是除氧單元給水泵電機加熱器在泵運行時仍處于通電工作中,這會造成電機發熱量增加,甚至可能燒壞電機。
3.1.6 泵動力電纜未設計接地線。在執行除氧單元給水泵電機空載試驗時,發現模塊內一電機動力電纜廠家采用三相三線制,缺少接地線,但根據電氣規范,電機接線盒內接線需安裝接地線進行接地保護,故需重新更換三相四線制電纜。
3.2 設備制造問題
由于國內很多設備模塊廠家制造經驗缺乏,對模塊施工缺乏管理,加之模塊廠對很多施工規范了解不足,且未考慮后續調試、維修需求,模塊廠組裝的模塊問題很多,給現場調試帶來極大不便。
3.2.1 設備安裝無調試檢修空間。氣動閥調節閥定位器朝向模塊內部,無法觀察閥門開度,且距離樹脂捕捉器太近,沒有調試檢修空間。
第一,樹脂捕捉器上方空間不足,影響以后檢修樹脂捕捉器濾芯更換。DWST除氧單元樹脂罐上方為電纜橋架,根據廠家運行維護手冊,樹脂捕捉器上方應有1米的空間,便于以后取出樹脂捕捉器濾芯,清理碎樹脂,但是現場實測距離不足0.9米。
第二,DWST除氧單元電控柜,與廠房構筑物干擾,電控柜柜門無法開啟90度。國標要求所有電氣柜柜門后方需留有足夠的空間,以保證柜門能開啟90度,便于日常運行及檢修。由于模塊在廠家設計、安裝,并未考慮現場安裝后的實際情況,導致模塊在現場安裝后,電控柜柜門與旁邊CVS系統(化學和容積控制系統)支架相互干擾,電控柜柜門無法開啟90度。
3.2.2 設備安裝不規范,影響操作和觀察。閥門手輪指向模塊內部,不便操作。
第一,壓力表表頭水平安裝,不便觀察。
第二,配電箱及控制箱內多跟接地線共用一個線鼻子,電氣和儀控電纜共用同一個接地銅牌。
核島內禁止使用生料帶,但MS08模塊內多處使用生料帶。
3.2.3 模塊施工不完整或存在缺陷。
第一,閥門缺少設備銘牌,缺少必要的設備制造信息。
第二,風機、電磁閥、電機等電氣設備未安裝接地線,無接地保護。
第三,MS08控制柜外部電纜需采用EMC屏蔽戈蘭,但是廠家僅使用普通戈蘭頭,無電磁抗干擾功能。
配電柜、儀控柜內接線無電纜編號,接線端子排無端子號。
3.3 接口施工問題
模塊化施工必然帶來現場模塊廠家與建安商接口施工,三門核電核島采用EPC總承包管理模式,設備采購(包括模塊)屬于JPMO(聯合項目管理機構)管理,現場建安屬于SPMO(現場項目管理機構)管理,這樣就會出現模塊廠和現場建安商接口部分工作職責范圍不清,雙方理解分歧,導致部分現場工作無人實施。
3.3.1 模塊內部電纜無人敷設和端接。模塊內部電纜需在現場進行敷設和端接,但廠家認為他們只提供電纜,不負責現場施工,現場電纜敷設不在模塊廠供貨合同范圍之內。另外,該部分電纜不屬于西屋設計范圍,故西屋也不會出相應的敷設、端接票,建安商認為該工作也不屬于他們建安合同內。
3.3.2 泵基座排水管未安裝。根據傳統核電建造經驗,在泵現場安裝后,由建安商安裝基座排水管,但建安商認為除鹽水輸送泵是模塊內設備,不屬于其安裝職責范圍。
3.3.3 泵未對中,泵加熱器未投用。在系統移交前,泵需由建安商進行初次對中,建安商應接臨時電源至電機加熱器接線盒,將電機加熱器投入使用,以防止電機受潮,但建安商認為泵是模塊內設備,不屬于他們的建安范圍,并未對泵進行對中,也不同意接臨時電源將電機加熱器投用。
3.4 模塊廠家處理問題進展緩慢
在處理模塊內缺陷時,廠家響應卻很遲緩,總是推三阻四,要么否認這些缺陷,拒絕來現場處理問題,要么索要高額的現場服務費,不能有效地處理模塊內的問題。
3.5 廠家設備文件缺失
由于模塊內設備均為模塊廠家自主采購,所以模塊內設備大多都沒有單設備圖紙及相關資料,廠家認為這些文件并不屬于合同范圍,廠家提交的文件大部分質量較差,也滿足不了現場調試及運行需求,可見模塊廠家設備文件的規范化還需進一步提高。
4 結語
模塊化建造技術是未來核電廠建設的趨勢,模塊化施工節約時間、空間,設備集中,便于操作和管理,它的優越性不勝枚舉,但是由于AP1000模塊化施工缺乏經驗,國內許多設備模塊廠家還不成熟,模塊化施工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只要優化設計,增強各方溝通,加強施工管理,模塊化施工將更加高效地運用于AP1000核電機組建設。本文通過介紹除鹽水輸送和儲存系統催化除氧單元設備模塊在建安、調試期間發現的問題,對AP1000模塊化建造積累了一些經驗,將為后續AP1000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顧軍,等。AP1000核電廠系統與設備[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0.
[2] 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規范(DL 5031-94)[S].
[3] APP-EM01-Z0-010 Rev2,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Non-Class 1E Low Voltage Induction Motors 250 HP(185kW)and Smaller,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4] 魏俊明,等。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機組AP1000的模塊化施工分析[J].電力建設,2008,29(4)。
[5] 方小朋,沈文榮,等。AP1000核電項目模塊化施工建造管理研究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第一卷)[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