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作為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之一,在長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戰爭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軍事斗爭經驗,形成了一系列軍事思想,對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本文著重就他在土地革命斗爭時期(1927 年 8 月至 1930年 2 月)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思想作一些探討。
一、對人民軍隊的建設“從人民出發,為人民服務”的建軍原則進行了初步探索
人民軍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朱德在人民軍隊創建初期,就已經從理論和實踐上對這一建軍思想進行了初步探索,為中國革命由失敗轉向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有重大的意義。
1927 年南昌起義失敗后,朱德對所率領的成分復雜、紀律渙散、組織和思想混亂的起義軍余部進行了嚴肅的思想、組織和紀律整頓,他指出:“要對全軍做艱苦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決扭轉對革命失卻信心的混亂思想,更要防止一些失敗主義者自由離隊、拖槍逃跑甚至叛變投敵的嚴重事故發生?!?。
他還在明確規定:“募款和繳獲的物資要全部歸公”,“武力和人民相結合,革命的武裝斗爭和群眾斗爭相結合”。此外,朱德還提出紅軍中官兵結合,軍民結合,“紅軍的紀律,指揮員和戰斗員都是一樣地遵守?!边@些原則在“湘南暴動”中及其后的砰石戰役等一系列戰斗都得到實踐。后來朱德完整系統的在《論解放區戰場》(1945)的軍事報告中提出的人民軍隊“民族的、人民的、民主的”的三大建軍原則,以及“從人民出發,為人民服務”的建軍總原則。
二、在理論和實踐上提出要建立一支新型人民軍隊,必須堅持和強調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朱德早年進云南陸軍講武堂,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強烈地尋求過救國救民的道路,但最終都失敗了。這種來自現實斗爭的深刻認識,使朱德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始終把堅持和維護黨的領導放在首要地位。因此在創建人民軍隊的過程中,朱德十分重視黨的建設。
“八一”南昌起義后,朱德帶領余部轉戰的過程中,實行了著名的“贛南三整”,包括天心圩整頓、大余整編和上堡整訓。天心圩整頓的主要內容是進行黨的思想教育,統一大家的認識。大余整頓,重點是加強黨對部隊的領導,成立了黨支部,把一部分黨、團員分配到各個連隊去,從而加強了黨在基層的工作,這是對于這支部隊建設有重大意義的一個措施。上堡整訓,主要是整頓紀律和實施軍事訓練。在“贛南三整”中,把思想教育、組織整頓、軍事訓練三者結合起來,這是朱德同志的獨創。正像朱德后來所說:“大敗之后重新整理隊伍,恢復元氣,轉變方向,深入農村,得到了群眾的擁護,才得以生存與發展”?!摆M南三整”時間雖然很短,但意義重大,部隊的組織狀況和精神面貌都大為改觀,團結成為一個比較鞏固的戰斗集體,成為不滅的革命火種;在建軍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以后的整黨整軍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1928 年 4 月下旬朱德率湘南起義起義軍第 1 師及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成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在朱德和毛澤東會師后,朱德十分重視紅四軍中的黨的建設。到 1929 年 2 月,紅四軍中的黨組織,自上而下,有軍委、團委、營委,連設支部。1929 年底,朱德與毛澤東、陳毅主持召開“古田會議”,明確規定:“中國工農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它必須絕對服從黨的領導”,明確作出了“紅軍的軍事機關與政治機關,在前委的指導下,平行地執行工作”的決定,這些決定都充分肯定了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三、開始醞釀軍事與政治相結合的思想,深刻地認識到政治工作對人民軍隊建設的重要性
朱德十分重視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建軍之初就注意加強軍隊的政治工作,提高軍隊的政治素質。朱德雖從未擔任過部隊政治工作方面的領導職務,但他一直特別重視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對其發表了許多獨到的見解,為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南昌起義失敗后,朱德在總結這次起義的教訓時說:“失敗的主要教訓,就是起義軍沒有和江西的農民運動相結合,而去了廣東。假如當時能夠利用軍閥內部相互之間的矛盾,就在江西各地開展農民運動,解決土地問題,建立革命根據地,同時也改造起義軍本身,那是完全可以站得住腳的”,可見此時朱德就倡導我軍必須提高政治素質,明確和堅定政治方向,是他以后提出“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的重要思想淵源。
在土地革命斗爭時期,朱德醞釀提出的軍事與政治結合的思想,在理論和實踐上重視軍隊政治工作,把它看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和靈魂,對人民軍隊建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對加強和改進我軍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關于人民軍隊建設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朱德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朱德軍事文選[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朱德年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27.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