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斗力的提升離不開軍事通信技術的發展
世界公認的三大戰略資源有物資、能源、通信,可見通信技術的發展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一個國家的強弱是通過軍事建設能力來區分的,而軍事通信技術的強弱是戰斗力的直接體現,只有抓住軍事通信這一重要的手段,加速信息的開發、傳輸和利用,才會對信息技術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加快現代化戰場中戰斗力的提升。眾所周知全世界在軍事通信建設上投入資本最大的國家應屬美國,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美國政府就通過“保證用于軍事通信方面的經費以每年10%的增長率增長”的決定,這也是在美國國防經費投入中一直處于增長的一個長期的建設項目。
二、創建完善的通信組織機制和保障制度
從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應該由地方政府和軍隊共同組建一個聯合的國防通訊機構來領導、協調軍地雙方相關的通信建設工作,擬定系列的政策與法規,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建立技術科研機構,規劃軍地移動通訊網絡布局形成項目立項、資金審批與投入、機器設備的標準選擇、網絡運用等科研技術支持,通過進一步細化預算評估,合理化技術參數以及標準,來保證軍地雙方網絡的互通互聯,從而發揮移動通訊網絡的最大利益化和軍事戰略的實效性。
要建立軍地共管的通信保障制度,進一步促進軍地通信建設的合理有效發展,從目前我國現有機制來看,應當組織相關的法律專家,進行軍地通訊建設的相關法律調研,從而在國防通訊、網絡運用、信息動員等等設計軍事通訊建設領域方面的內容,報請國家以法律條文進行立法規定。對于國家地方早已建立好的通信設施,而軍隊還存在空白的通信領域,可以以租借或是無償使用的模式,保障軍隊通信資源的完備,而國家地方可以對軍隊占用的通訊企業資源,可以從財政或是減免稅收、行政收費等方面進行補償和減免,從而鼓勵地方通信建設的積極性,保障軍隊通信化建設的良性循環。
三、提升通信與指揮裝備促進軍隊作戰能力現代化
從近來國外發生的局部性軍事戰爭來看,想要在戰爭中永遠握住克敵制勝的先手“法寶”,必須完全依賴信息的高科技化,即:通信指控系統的高科技化。誰的通信裝備先進,誰就能優先掌握軍事信息資源,從而掌握戰場上的主動權。
在全球范圍內,各國軍隊都把高技術信息裝備,做為優先發展的技術方向。信息化裝備呈現小巧靈活攜帶方便、技術應用高效、遠程和精準效果好等特點。有資料可查,美國的陸軍其裝備的信息化設備已經在53%以上,西方發達國家也都加大現有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投入力度。而我國軍隊雖然已經逐步改進裝備的信息化水平,但是總體程度還需提高,所以,需要我國軍隊要做好想打仗、打仗要發展提高信息化設備的戰略思想,加快裝備的信息化水平,成為保衛國防的拳頭力量。進一步提升通信與指揮裝備,一方面要在國家發展戰略層面與軍事裝備信息化相結合,以適應戰爭為準則,構建戰略體系。把通信與指揮裝備列入國防信息化建設總體布局,形成我軍軍隊能適應、實用、快捷、高效的發展模式。
另一方面要側重高技術通信研發與指控裝備的研發與使用。當今的通信網絡發展突飛猛進,設備的升級快、淘汰快,科技含量運用高。所以必須隨時掌握先進的科技技術,加快技術與裝備的投入和實際運用,保證我軍在通信與指控裝備在防干擾、抗毀擊性、可升級可更新等方面重點發展和研發。
四、以“三嚴三實”為指導思想,提升通信官兵能力素質建設
一方面要把住人才選拔關口。通信士官和軍官是通信裝備的運用者和操作者,我軍在通信士官轉型上急需轉型。以往的士兵和軍官是在入伍后在學習通信技能,同時由于知識水平發展不齊,帶來了一些學習時間長,技術運用效果差等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們以實際出發,優先征集通信和電子信息技術方面的大學生參軍入伍,充實我軍通信兵領域,從而把技術和成果運用上,穩步提升通信部隊的作戰水平和建設轉型。另一方面要抓住長遠建設關口。在我國近幾年的現代化信息建設進程不斷加快,通信工作中也漸漸凸顯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快速機動作戰與通信保障能力銜接不緊密,通信建設流于形式、輕視效益的問題;軍隊作戰訓練演習對信息化新裝備掌握還缺乏對原理的理解掌握。所以建議從當前現存的問題入手,查找問題、抓住難點,帶動通信建設工作穩步提升,引入新技術新機制打破困擾軍隊通信建設的難點問題,確保工作落實。
五、注重系統建設提高效率
1、提高指揮決策能力。通信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程序開發與設計時,要征求指揮人員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戰場的實際,對換取感知、數據輔助、制定執行任務和計劃等功能,開發適用的轉件和硬件設備,從而達到提高指揮人員的指揮和作戰能力。2、加快信息處理效率。在通信信息處理上,對指揮制動化系統中的信息顯示、傳送、收集、通訊等指控功能,應該做到操作智能化、反映速度快、存儲數據量大、數據保密等特點。3、加速戰術互聯網的應用研發。當前各級對戰術互聯網的重視程度已逐步提高,但指揮通信系統要做到互聯互通,要求系統必須是開源的。只有在系統開發上形成互相兼容、設備模塊化、協議定義標準化和規范化,從而形成一個綜合的整體,尤其是海陸空使用通信頻率、設備還不相一致,需要進一步實現戰術互聯網條件下各軍種之間的互聯互通。
參考文獻:
[1]何非常。軍事通信-現代戰爭的神經網絡[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0.
[2]李文清,郭宗良。軍事通信系統網絡通信安全問題淺探[A].2010年全國通信安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