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其他論文 > > 張鳴岐開展廣西近代軍事變革的舉措
張鳴岐開展廣西近代軍事變革的舉措
>2024-03-10 09:00:00


張鳴岐,字堅白,山東無棣人,舉人出身,國子監監生,后入岑春煊幕府。1904年4月,岑春煊主政兩廣總督時期,張鳴歧任總文案,兼管練兵處,積極襄助岑春煊推行“新政”。1906年10月,清廷任命張鳴岐為廣西布政使,署理廣西巡撫,1910年升任兩廣總督。直至辛亥革命爆發,參與廣西政務管理歷經9年,而這一時期是西方列強為在中國攫取更大權益而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最為激烈的9年。廣西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英法殖民者虎視眈眈,為有效維護西南邊疆,張鳴岐向清廷建言:“邊防重要,動輒牽及大局”,鄭重指出“桂省全局以邊防為要著”,清廷采納他變革軍事的主張,從而拉開了廣西近代軍事變革的大幕。

一、適應近代戰爭需要,積極調整軍隊編制結構

技術決定戰術,戰場上的作戰方式和樣式深受武器裝備的影響。隨著自強運動的深入推進,西式武器裝備在清軍中已得到推廣,但與之相伴的軍隊編制卻并沒有調整。而這一時期,西方列強普遍實行了諸如軍、師、營、連等編制體制和散兵隊形。但囿于落后思想和陳舊思維,晚清朝野大員仍拒絕采用西方軍隊的編制體制和指揮方式,這導致新式武器裝備不能充分發揮效能,這也是中國在后來的抵御外敵入侵中接連慘敗的原因之一。為改變不利狀況,從1901年開始,在張鳴岐的協助和主導下,廣西進行了新式軍隊的編練。

慈禧太后在逃亡途中,匆忙發布了“新政”命令,責令各省巡撫變革軍制。當時的廣西巡撫丁振鐸利用親兵衛隊組建了廣西新軍,并用西洋操法進行訓練,但只是對舊式軍隊略加整編,學學西方軍隊的樣子而已。張鳴岐主政后,一改歷任廣西巡撫的做法,主張“從根本辦起,寓征于募,慎重挑選”。鑒于邊防和匪患形勢嚴峻,他提出“先于龍州、南關兩處,編練部隊學兵兩營,騎炮工學兵各一隊”,“管帶及隊官均擬士官畢業生充之”。蔡鍔、李書誠、王孝縝、尹昌衡、陳之驥、何遂等一批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高材生得到重用,分別被委任為各級軍官和軍校教官。1907年12月,廣西設立督練公所,作為訓練新軍的專門機構,張鳴岐親任督練公所督辦,加大了對軍隊編制的調整力度。

按照“新政”的部署,在清廷編練的36鎮新軍中,廣西要完成1鎮的編練。然而對于地處荒遠、經濟貧弱、財政拮據的廣西來說這并非易事。編練1鎮新軍至少需要經費白銀200萬兩,而常年維持則需要145萬兩。雖經多方羅掘,張鳴岐僅從粵海關洋稅中得到15萬兩,此數量尚不足以編練1混成協。

但張鳴岐毫不懈怠,1910年,督促廣西提督龍濟光和總兵陸榮廷從其統領的舊軍中挑出精銳力量,單獨編練成軍,稱為新軍。主要力量為桂林的一個協和龍州的一個標,混成協包括2個步兵營和馬、炮、工、輜各1隊,一個標則包括3個步兵營。

1907年,張鳴岐將防營改為巡防隊,分地編列為四路:中路巡防隊共7隊、左江巡防隊共11隊、右江巡防隊共15隊、邊關巡防隊共20隊。在這個編制下,又根據各府的情況,對每一隊的組成作了彈性的調整:其一,新編邊關巡防隊第一至第十六隊,左江巡防隊第一至第六隊,右江第一、第二兩隊,每隊有472人,長夫30名。其二,防務較松之中路巡防隊第六、第七兩隊,左江第七至第十一隊,右江第三至第十五隊,邊關第十七至第二十隊,每隊310人,長夫24名。其三,中路巡防隊第一至第五隊,留編為新軍;其四,歸各府、廳、州兼統者計有9隊,應改為該府廳州之親兵營,章制暫仍其舊。除巡防隊外,還有下列營隊:左江的邊關隊、工程隊各一,專司工程;右江的墾兵之營,專辦墾荒;古宜的保商營,只令保護客商;撫標的練兵營、衛隊營,數量不多,專令護送餉械及巡緝街道。

經過軍隊編制調整,廣西新軍一改傳統綠營兵分溏汛駐軍的陋習,將巡防隊統一集中起來進行駐扎訓練,提高了軍隊整體機動和協同能力,適應了近代由于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戰場范圍擴大而需要增強機動能力的時代要求。在講求精細作戰的近代,強調的是快速、機動,訓練有素的作戰小分隊更為時代所歡迎。也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張鳴岐對舊軍隊編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和調整,建立了適應近代戰爭的師、旅、團、營、連各層級,這無疑提升了中國近代軍隊的組織和作戰能力。

二、為適應信息快速傳輸的近代戰爭需要,發展近代電信事業

近代郵電通信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軍事情報的傳輸效能。過去,戰場情報輸送主要靠舊式驛站、急遞鋪等方法,靠傳令兵星夜兼程,這種情報輸送方式時間長,效能低下,而戰場上的情況往往是瞬息萬變的,所以,待后方指揮官得到戰場情報信息而作出決策時,戰場形勢早已發生了重大改變,因而這種情報傳送方式是滯后的。

為有效地將戰場和后方指揮部聯為一體,晚清軍事變革的主持者積極吸納西方軍事技術成果,將無線電報技術引入軍事變革中去。

1876年,丁日昌創設了第一所電報學堂——福州電報學堂。1877年,通往臺灣的無線電報線路架設成功。中法戰爭的前一年,廣西架設了廣州經梧州、潯州、貴縣、橫州、南寧到達龍州的電報線,這是近代中國的第一條電報線,全長800千米。這條電報線成為中法戰爭中有效溝通前線和后方的無線通道。由于無線電報在作戰時能發揮重要作用,中法戰爭后,廣西加大了建設和發展無線電報的力度,張之洞籌劃了廣西第二條電報線,這條電報線全長為328千米,由梧州出發,經過昭平、平樂、陽朔達桂林。1886年,由英國人出資,連通了廣州至梧州的線路。同年,法國駐京公使照會總署,建議接通廣西至越南東京的法國電報線路,李鴻章反復思忖其中利弊,允許連接。至1901年底,“短短五年之內即已遍布桂省主要城市,并西與云南,南與東京,東南與北海相連”。電報業務量很大,共設10個電報站,而以廣州為總站,除省內各站外,有關當局還在邊界地帶另設11個小站,主要作為軍事聯絡之用。到1906年,廣西省已有電報站27處,而且仍處擴充之中。張鳴岐在主政時期,針對法國以越南為跳板對中國的侵略活動加劇的狀況,決定修繕和擴建電報線路,歷經3年,1909年7月,縱橫2345里之柳州至南寧線、邊防東路線、邊防西路線諸電報線,次第竣工。

為進一步整合各地的電報資源,加強對各條電報線路的宏觀籌劃,1907年,電報分局改組擴大為廣西官電總局,自營運以來,業務量擴大很快,除增設分局、子局10余所外,從1901年的10家,劇增為1911年的49家,并改以桂林為總局,分局11處,子局38處,鋪設電線則已長達7500里,比諸10年前,增長4.4倍。1900年后的10年,是廣西電報發展史上相當有表現的黃金時代,特別是后面的5年。

郵電通信的設施建設與機構設立,將廣西連結為一個戰場情報信息網絡整體,有利于戰場敵情的及時傳送和戰場指揮部命令的及時傳遞,對鞏固廣西邊防和西南國防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積極延攬新式人才,創辦近代軍事學堂,大力培養適應近代戰爭的軍人

1905年以前,各省設有武備學堂和將弁學堂,在校務管理、課程設置、學員人數、入學條件和培養標準上因地而異,各不相同,培養出來的軍官不是第一流的,而且缺乏創新精神,不能適應近代軍事技術的變革。1904年9月練兵處奏議,參照日本模式,設立不同等級的軍事學堂和參謀學堂,實施7-10年一貫制教學。據此,計劃在各省和八旗駐防要津建立陸軍小學堂,全國興辦4所陸軍中學堂,在北京則設立1所陸軍兵官學堂和1所陸軍大學堂。

1906年,張鳴岐出任廣西巡撫時,正值晚清政府大力創辦新式軍事學堂之際。他接連創辦了陸軍小學堂、陸軍干部學堂、陸軍測量學堂、陸軍講武堂等一系列軍事學堂。由于廣西為設巡撫的省份,按規定不具備設立陸軍中學堂的資質,只能設陸軍小學堂一所,且學生定額為210名,所以,作為廣西陸軍建設之根基的陸軍小學堂實為當時廣西最重要的軍事學堂。但當時廣西風氣閉塞,經濟、文化程度較為落后,如死扣條文,廣西考生的學業和身高都很難達到要求。為完成任務,張鳴岐將陸軍部所定章則關于資格、年齡及國文程度項稍加變更,但要求學員必須具備性情誠樸,素無過犯且為良家子弟出身。廣西陸軍小學堂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對考生的入學資格把控甚嚴,從1907到1911年,共招收4期,培養學員不過區區400余人,學堂解散時,第一、第二期學生160多人,已升到湖北武昌陸軍中學,后來參加了武昌起義,未畢業的第三、第四期學生參加了學生軍北伐,為民主革命作出了貢獻。

中國近代軍事變革的師法對象也是隨歐洲戰場的變幻而改變的。鴉片戰爭后,英、法陸軍訓練及戰法冠于世界。但隨著普法戰爭中德國的崛起,德軍的訓練及軍隊編制為世界所稱道,自然中國近代軍事變革的學習對象也由英法改為德國。而日本明治維新后,全方位學習德國的訓練和軍事制度,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堪稱學習德國陸軍的楷模。加之中日為東亞近鄰,文字、習俗相近,所以,晚清軍事變革把日本視為學習德國軍事的橋梁。廣西陸軍小學堂模仿日本軍制,要求十分嚴格。訓練分為學、術兩科,學科程度相當于舊制中學,除國文史地外,還有各門科學和外國語。國文教師都是些舉人或秀才出身,國學造詣極深。外國語為選修科,于日、法、德、英、俄語中任擇一種。因廣西和法屬越南接壤,法語被認為比較重要,所以,普遍選修的是法語。術科每天只上1小時,初期訓練包括徒手與持槍的制式教練,逐漸到班、排、連的密集隊伍教練,此外尚有器械體操和劈刺等科目。

為提高軍事教育質量,張鳴岐注重對教官的挑選,廣西陸軍小學堂的教官大多數是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歸來的高材生。由于留日士官生在日學習期間,廣泛接觸西方民主思想,他們普遍具有革命傾向,風氣相對保守的北洋軍比較忌諱這點,而南方風氣則相對開放,張鳴岐抓住機會,招攬了大批留日士官生,由他們任校務管理人員或軍事教官。留日士官生在日本留學期間,勤學苦練,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大多以優異的成績學成歸國。所以,他們執教下的廣西陸軍小學堂,教法新穎,管束嚴格,稍有不慎,便要受到警告或處罰。經過嚴格的管理和訓練,“陸小的校風是極為嚴肅篤實的,全校上下可說絕無狎娼、賭博情事發生。學生日常言談行動,都表現得極有紀律。即使星期假日在街上行走,也都是挺胸闊步,絕少顧盼嬉笑、行動失儀的事”。正是這樣嚴酷的訓練和管理,培養出了葉琪、黃紹竑、李宗仁等一批活躍在中國近代軍政舞臺上的高級將領。

在廣西近代軍事學堂的創建中,張鳴岐以敏銳的眼光積極吸引軍事人才,放權使用他們,任憑他們全面“移植”西方軍事教育管理模式,采用西式方法對學員進行教育訓練,不僅為廣西造就了一批軍事人才,而且對中國近代軍事變革的整體推進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將領在后來的抗日戰爭中皆成為獨當一面的優秀指揮官,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權利。

四、為有效運送兵員和作戰物資、增強部隊機動能力,拓展鐵路運輸

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以鐵路、輪船運輸為中心的交通業的發展,新技術蘊涵的高速度和巨大潛力,對西方人來說是一件令他們興奮的事情,但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些發明預示著一個不是擴大而是縮小的世界,一個更令人畏懼而不是令人高興的未來。所以,直到1880年,整個中國沒有鐵路。1876年英國未經授權而鋪設了從上海到吳淞的鐵路,清政府竟立刻買下而將它拆掉了。

但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德國采用鐵路運輸網將軍隊、給養、武器彈藥和郵件快速運往作戰地域,以極短的時間完成戰略投送,實現了兵力和火力的最大集中,并很快打敗了法國,這場戰爭給世界帶來兩個重大影響:一是德國陸軍從此揚名天下,各國爭相仿效;二是德國用鐵路輸送兵員和作戰物資的方法為世人所接受。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對付英法侵略一線,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但廣西糟糕的交通狀況嚴重桎梏兵員和作戰物資的輸送。據史料記載“其余道路,或盤繞山腹,則羊腸仄經,十里九折;或橫斷山脈,則登高步陡,一日百變。每遇盛夏草深,陰雨霧繞,則行路之難,尤匪言喻,盜奸宄乃得因以為利。一遇軍務,車馬皆無所用,輜重不能不借長夫,官長不能不自徒,非徒軍行濡滯,貽誤戎機,且跋涉艱難,給養缺乏兵力,自難遠到”,交通不便帶來的結果就是“有兵事之南,匪類之眾,揆厥由來,首在交通不便”。這種狀況就是造成在中法戰爭中,晚清軍隊首尾不能相顧,“后方物資堆積如山,而前線卻無以為繼”惡果的一大原因。中法戰爭后,法國為進一步打開侵略中國西南的大門,竭力鼓動晚清政府修建龍州至鎮南關的鐵路,再與河內鐵路銜接。后由于修建經費及法國戰略意圖的調整而作罷,但卻為廣西近代鐵路建設開啟了閘門。

1907年,張鳴岐出任廣西巡撫伊始,就上奏清廷,直陳修建鐵路的好處,明確指出:“果能全省建筑鐵路,一氣貫注,脈絡靈通,非惟湘、粵、滇、黔之貨,皆當藉以載運,即本省礦產各項,計約運費,已可成為巨宗。而通商惠工,征兵轉餉,種種大利,尤為不可枚舉”。他的奏議引起了清廷的重視,飭令群臣復議,并責令張鳴岐拿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在幕僚的全力配合下,張鳴岐向清廷提出了一個在全省建成四通八達鐵路網的設想,具體內容是:“以桂林為后方總樞紐,百色、南寧、郁林、梧州為前方總樞紐,歸順、龍州、寧明、上思為各邊根本地,平孟隘、隴邦隘、水口關、平而關、南關、汕隘、隘店、九特為各邊前進地,鎮安、養利、崇善、江州及博白為各后方第一線聯絡地,奉議、隆安、馱蘆、新寧、橫州為各邊后方第二聯絡地;交通網絡以桂林經柳州、南寧達于龍州之交通路為總干線,凡總樞紐地及各邊根本地、各邊后方聯絡地之交通路為副干線,其各邊前進地與各邊根本地之交通及各地點間之側方交通、錯綜交通各路為支線,惟綜計經上各路徑長約有八九千里”。

張鳴岐的廣西鐵路網設想得到了廣西官紳的積極回應,廣西官紳68人聯名,主張設立廣西全省有限公司,籌劃修建三段鐵路:全州—桂林—梧州;梧州—南寧;南寧—龍州。按照張鳴岐的設想,在各方的同力配合下,廣西鐵路建設進展迅速,僅一年時間即完成了龍州至鎮南、平而關、水口關的修建任務,龍州至歸順的任務也完成了30%。在建的路段有:龍州至寧明,寧明至上思達于廣東欽州的東干路;龍州至歸順,歸順至鎮邊達云南的西干路;龍州至太平,太平至南寧達桂林的中干路。廣西鐵路建設的展開是在張鳴岐大鐵路網設想下進行的。

如能有序次第完成,勢必能將廣西的各個戰略要點有效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覆蓋全廣西進而同云南、貴州等大西南地區聯結起來的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這為促進西南經濟貿易的發展和人員的流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戰略環境。但可惜的是,隨著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的快速倒臺,張鳴岐的廣西大鐵路網設想化為了泡影。

法國提議修建廣西鐵路的意圖在于方便對中國西南權益的掠奪。而張鳴岐作為具有近代視野的封疆大吏,深知廣西在對付英法殖民者侵略中占據的戰略地位,他是清醒地認識到加強邊防建設必須修建鐵路的第一人,這是從加強前線同后方聯系的角度來說的。因為南寧是重要的邊防要地,但距離省會桂林甚遠,遇有敵情,信息傳輸慢,而且輜重物資運送困難,往往會貽誤戰機?;谌艚y籌“桂省全局,首以邊防為要著”的認識,他上書清廷:“欲處南寧于安全地位,使其對于沿邊前敵可收縱容肆應之功,非與桂林省城聯為一氣不可;欲使桂林省城與南寧聯為一氣,非就桂柳、思恩一帶陸路設法聯貫不可,欲使桂柳、思恩一帶陸路與南寧聯貫而又便于軍行,非急營桂邕鐵路不可”,把修筑桂邕鐵路作為鐵路建設的重中之重。為實現廣西邊防的總體戰略部署,張鳴岐還以桂邕鐵路為基礎提出了廣西軍事鐵路網的規劃,這個規劃以南寧為總樞紐,建設從南寧至北海、從南寧至云南、從南寧至梧州、從南寧至湖南的鐵路,從而構成了以南寧為中心的比較完善的鐵路網,對于確保廣西邊防乃至西南國防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盡管張鳴岐對于修建桂邕鐵路信心滿滿,但清政府考慮到“該路線長工艱,需款至巨,若不上接桂全,右通滇省,就令成立,仍屬孤懸;設有緩急,腹地兵力不能直注邊陲,轉與桂林省垣不無牽掣。惟桂全一線,實為腹地交通之路,工程較短,成本較省,集款施工,尚易為力”,所以,最后的決策是先筑桂全鐵路,桂邕鐵路則暫緩修建,張鳴岐無奈之中只得服從,決定籌建桂權鐵路。為解決桂全鐵路勘測問題,廣西與英國一家公司簽訂了《桂林全州鐵路測勘合同》,計劃以英金3400英鎊從英國葆林公司聘請2名頭等工程師。為確保工程按質保量地完成,張鳴岐電令駐廣州談判代表,指示合同中必須強調四點:一是桂全鐵路的終點延至黃沙河;二是線路長度由300華里改為330華里;三是公司代訂之工程師須于合同簽押3個月內到粵,逾期不到,合同作廢增改;四是應用英文譯員酌定薪水。

按照設計方案,桂全鐵路長約300里,需耗銀600萬兩,張鳴岐以廣西歲入各款湊足300萬兩作為官款,其余300萬兩以招商入股的方式籌集。在奏請清政府先筑桂全鐵路并獲準后,張鳴岐在桂林設立桂全鐵路局,作為桂全鐵路修建的指揮機構,并委派準補鎮安府知府胡銘槃充當桂全鐵路總辦。

1909年9月,英國工程師鄂穆裴抵達桂林,立即投入測勘工作。測勘的結果為:桂全鐵路從桂林經靈川、興安到全州的黃沙河,全長102里,耗費約111.3萬英鎊。如此龐大的開支,已有款項杯水車薪。為擺脫困境,張鳴岐致電各府縣州廳,反復動員紳商集股,但最后的結果是“僅桂林府之人,他府之人多以此路于己無利,不肯出股”,由于建設款項籌集不到位,桂全鐵路的修建始終只能停留在圖紙階段。

鐵路在人員和物資的輸送中具有便捷、機動能力強的優勢,張鳴岐在經營廣西邊防的實踐中,針對廣西交通不便的劣勢,較早提出“加強邊防必須修建鐵路”的思想,并身體力行,制定了大鐵路網的設想,這是遠出時人之上的,為后來國民政府的鐵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五、余論

在西方列強的連番侵略下,特別是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后,晚清政府已徹底喪失了一個獨立國家所應有的主權。而在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的瓜分中國狂潮中,廣西地處列強侵略西南的前線。加上廣西遠離晚清政府的權力中樞,經濟落后,土地貧瘠,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自古以來就匪患嚴重。所以,出于解除“內憂外患”之考慮,推進廣西地區的軍事變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盡管由于技術、資金和人才方面的短缺,廣西近代軍事變革的推進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張鳴岐主政下的廣西,在世界新軍事變革潮流的推動下,能夠以開放的眼光積極吸納外國軍事發展的優秀成果,不僅在軍事技術上努力向西方學習,而且在殘酷的軍事失敗面前,大膽突破舊制的窠臼,不斷引進西方軍制,擺脫了中國近代軍事變革始終在低層次徘徊的怪圈,大幅度地推進了中國近代軍事的發展。所以說,張鳴岐主導的廣西軍事變革盡管存在很多的不足,但它卻符合軍事變革的發展走向,提升了中國的軍事近代化水平。而張鳴岐其人,雖然世人對其評價褒貶不一,但他主政廣西時的政治作為,特別是為了應對內憂外患所進行的軍事變革努力,客觀上促進了廣西地區的近代化進程,對于維護西南邊疆安全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10][12][14]張鳴岐.撫院張奏廣西邊防關系重要應行籌辦大端折節錄[J].廣西官報,1908,(33):225-532.
[2][3]清末新軍編練沿革[M].北京:中華書局,1978:289;289.
[4]桂撫再請抽收米谷鹽練兵經費[N].申報,1908-08-14.
[5]朱浤源.近代廣西的交通建設[M].臺北:中研院近史所集刊,1989:260.
[6]羅爾綱.晚清兵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9:61.
[7][8]李宗仁.李宗仁回憶錄[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31;33.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播放|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