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離散數學作為現代數學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離散量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離散數學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對于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它不但為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編譯技術、人工智能、數據庫、算法設計與分析等課程的學習提供必須的數學基礎,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具有嚴謹的科學研究的作風,提高學生的理論素質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離散數學高度抽象、概念多,理論性很強,在大多數的本科教學中崇尚理論教學,基本不開設實驗課,故造成學生學得枯燥,老師教得辛苦,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高。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實踐環節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離散數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對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實驗設計的原則、思路和內容,對實驗進行實施,并對實驗教學成果進行了分析。
1 實踐教學現狀
以"服務社會,面向地方"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目標,越來越多的高校在離散數學中增加了實驗教學,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與實踐的過程也顯現出一些問題。
⑴ 離散數學內容豐富,定義和定理較多,方法性較強,由于內容多且各成一體,讓學生覺得各部分間聯系不大,又由于繁多的定理和定義抽象難懂,增加了記憶的難度。
⑵ 實踐教學方式、方法單調。由于受課時的影響,實踐教學主要是通過實驗課來實現,一學期實驗課時一般在17學時左右,一般實驗課都是驗證性實驗,很少有創新項目。
⑶ 有的高校實驗安排沒有層次感,內容單調和分散,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有些高校開設了分層次實驗教學,把實驗分為驗證型實驗,應用型實驗,綜合型實驗和創新型實驗,但實驗與工程的結合性不強。
⑷ 由于離散數學的學習群體一般是高等院校的學生,其實踐教學未考慮本科和??茖W生的接受能力和不同專業的側重點。比如軟件工程專業的離散數學課重點放在圖論、集合與邏輯,而網絡工程專業重點放在代數系統。
⑸ 實驗課成績在該學科期末中所占比例不大,一般占20%左右,因此學生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同時由于信息獲取的渠道較多,因此,考試時學生存在上網抄襲別人勞動成果的情況。
2 開設分層次實驗的必要性
分層教學是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強調"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使多數邁大步,叫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其核心是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4].
為了增強學生畢業后的競爭力與國際接軌,許多高校紛紛設立了不同類型的實驗班、提高班(如"元培班"(北大),"錢學森班"(清華))并為其配備本校的教學名師,優質的教學科研資源(如購買國外數據庫),目的是培養創新型人才。
我校從 2010 年 9 月開始招收計算機的服務外包實驗班(安博教育集團與HP集團與我校聯辦),到現在為止已有三屆學生,對入選學生的要求是英語和數學成績必須達到120分(高考成績),為其提供聯合培養、到企業參與核心項目,為每個學生配備一個教師進行全程跟蹤,通過前二屆的學生就業情況看,相對于普通班比,其首次就業率達到90%以上(50%考研)。
實驗班的學生基礎好,學習積極性高,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動手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情況,本人在離散數學的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基于近15年的教學經驗和科研積淀,精心設計了實驗內容并建立了科學的考核機制。
離散數學的實驗設計基于其課程體系,面向實際應用,針對計算機程序設計大賽,在實驗過程讓學生協作工作,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得以體現,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的協作意識。
3 實驗設計
3.1 分層教學的原則
根據個體差異,在實驗設計中按如下原則。
⑴ 水平相近原則:將學習狀況相近,智力水平相同的學生為"同一層".
⑵ 動態變化原則:分層是動態的,進步的學生"升級",退步的學生"降級".
⑶ 化整為零原則:教學內容進行適度合并或者分解,對學生"放""扶"并重。
⑷ 適度控制原則:學生水平不一,因此教師要善于激勵、引導、精講、反思,做好分類指導。
⑸ 激勵為主原則:對學生的評價以縱向性為主。及時表揚、激勵進步大的學生并調高學生層次,鞭策后退學生,使所有學生隨時都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
3.2 實驗設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