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屬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又名側耳、糙皮側耳,因其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是世界上廣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中國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4].平菇生產具有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產量高、生長周期短、栽培工藝相對簡單、生產成本低等特點,一直被廣大菇農所認可。同時,平菇也是我國主要出口創匯菇類之一,產量居我國首位[2].市場化的逐步推進,對該產業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病蟲害的發生卻對平菇的質量和產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此導致菇農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病蟲害時,盲目施用甚至濫用農藥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原本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平菇也出現了某些有害成分超標現象,給產業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3].因此,了解和掌握平菇常見病蟲害發生的種類,并采取相應的有效對策,是平菇取得優質高產的保證?,F結合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總結分析草栽平菇的病蟲害發生機理及防治機制。
1草栽平菇的病害及其防治機制
1.1菌絲瘋長
平菇菌絲生長過程中,由于空氣濕度過大,通風不良,極易形成"菌絲瘋長"而不出菇的現象。這是由于菌絲表層氣生菌絲濃密,嚴重影響了子實體的形成。防治措施:在前期的管理中,加大通風量,降低平菇生長空間的濕度,也可加強冷熱刺激,以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1.2銹斑病
平菇子實體管理過程中,常見菌蓋、菌柄上產生銹褐色斑點,俗稱"銹斑病".銹斑病是平菇子實體生長階段容易發生的一種細菌性病害,該病的病原菌是一種假單孢桿菌。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菇房或菇棚通風不良、濕度過大。防治措施:如發現平菇子實體有此類特征,應及時加大通風量,降低菇房或者菇棚的空間相對濕度。
1.3子實體畸形/大腳菇
平菇子實體的表觀特征,不僅體現了其品質的優劣,更決定了它的市場價格。因此,良好的平菇子實體外觀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生產過程中卻經常出現子實體畸形,例如大腳菇,嚴重影響了它的市場價格。平菇子實體菌蓋小、菌柄粗長,是最為常見的類型。造成該類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子實體生長缺氧、通風不良。防治措施:加強菇房或菇棚的通風,注意光線。
1.4黃菇病
平菇子實體生長前期,常見子實體發黏,生長緩慢,繼而失去彈性,逐漸萎縮,并散發出腐臭氣味,這就是"黃菇病".黃菇病的發生是由假單胞桿菌引起的,出菇環境高溫高濕、通風不暢都會導致子實體出現黃菇病。防治措施:加強通風,加強出菇管理,及時摘除病菇,可用萬消靈和保清交替噴施。
1.5子實體枯萎
平菇子實體生長過程中,常見其生長停滯,逐漸萎縮、干枯。發生此類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子實體生長環境中的水分不足,通風量過大。防治措施:合理補充水分,增加噴水次數,加大空氣相對濕度,使料面保持濕潤,通風時切勿讓風直吹菇蕾或子實體,正確掌握通風技術。
1.6青霉
青霉通常發生在平菇制種和栽培管理過程中,該病菌初期為白色,以后變成淺綠色。出菇環境濕度過高、通風不良、培養料pH值呈酸性都是導致青霉發生的原因。防治措施:加強菌種早期檢雜工作,尤其是母種,防止被平菇菌絲掩蓋而對后期栽培生產構成隱患;污染較輕的可挖掉污染部位,然后噴灑50%多菌靈800倍液或生石灰;污染嚴重的應全部挑選出來,做妥善處理,燒毀或深埋。
1.7木霉
木霉屬于平菇的主要競爭性雜菌,對平菇菌絲及其培養料均有危害。木霉侵害平菇菌種后,在污染部位可見綠色斑點;污染嚴重時,木霉菌絲不僅能寄生于平菇菌絲上,而且深入到培養料內部,使菌種生產失敗。同時,木霉還可以使平菇菌絲逐漸消退,導致減產,甚至絕產。
防治措施:在配置平菇培養料時,可按干料重量比拌入0.1%多菌靈,或0.10%~0.15%克霉靈;發現污染后,對于污染較輕的,可挖掉污染部位,然后灑上50%多菌靈800倍液或生石灰,料內污染嚴重的,應全部燒毀或深埋。
1.8鏈孢霉
鏈孢霉多見于菌絲培養階段,可形成大量棉絮狀菌絲,48h后就可以產生大量粉紅色的分生孢子。鑒于其繁殖速度極快,應重點加強前期的預防工作。防治措施:在配制平菇培養料時,添加多菌靈500倍液或霉銹凈,在生產場所噴灑100倍"鏈孢克星";定期檢查菌袋,如有發現鏈孢霉,立即用100倍"鏈孢克星"對污染的菌袋進行涂抹、噴灑,并對嚴重感染的菌袋,進行妥善處理,銷毀或深埋。
1.9核桃肉狀菌
核桃肉狀菌是小孢德氏菌,一般發生在菇袋兩端,較平菇菌絲白且緊實,淺黃色至奶油色,老熟后成淺褐色,菌肉致密,壓破后有腥臭味[4].秋末冬初和春菇后期為多發季節,在平菇出第2潮菇時該病菌較為集中,平菇培養料中摻雜的土是滋生該病菌的溫床。此外,溫度過高也是引發該病菌的因素。防治措施:將發病較重的菌袋逐一挑出,防止病菌擴散,并噴灑"疣力克"等殺菌劑,加強通風換氣,防治病害再次發生。
2草栽平菇的蟲害及其防治機制
2.1螨類
螨類個體極小,黃白色,成堆時是淡黃褐色,繁殖速度快,主要存在于培養料中。螨類侵害菌種時,會使母種很難萌發或萌發后菌絲生長活力下降,甚至出現菌絲萎縮消退,導致生產失敗。防治措施:培養料充分暴曬,拌料時可噴灑20%三氯殺螨砜1 000倍液、20%二嗪農600倍液或50%辛硫磷1 000倍液,螨害發生時,可噴灑20%三氯殺螨砜1 000倍液、4%三氯殺螨醇乳劑800倍液或5%霸螨靈1 000~2 000倍液噴灑。
2.2跳蟲
跳蟲又名煙灰蟲,大多腐食性,取食平菇子實體,有時會鉆進菌柄和菌蓋中取食,造成孔洞。跳蟲較多時,多數集中在菌柄與菌蓋交界處,侵害菌褶,使之出現紅褐色斑點,影響平菇的商品價值。防治措施:對生產場所進行全面清理,可用50%辛硫磷200~500倍液或者80%的敵敵畏1 000倍液噴灑,子實體生長和出菇期間可用0.1%魚藤精或除蟲菊150~200倍液噴灑。
2.3菌蛆
菇蠅、菇蚊的幼蟲都是白色或黃色小蛆,在其活動過程中會取食平菇子實體和菌絲體,嚴重影響平菇的質量和產量。防治措施:及時清除生長活力較弱的菌絲體和已經發黃腐爛的子實體,利用殺蟲燈對成蟲進行誘殺,噴施高效低毒的殺蟲劑,例如敵百蟲1 000倍液,可有效殺死蟲卵及幼蟲。
2.4菇蠅
在平菇栽培生產中,由菇蠅引起的減產高達30%~60%,甚至造成絕產。防治措施:噴灑高效低毒農藥進行滅殺,也可利用其趨光性,加上粘蟲板進行誘殺。
3結論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食用菌生產也得到迅速發展[5].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由于國際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空間轉移和我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中國食用菌產業獲得了迅猛發展,現已成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產大國[6].然而病蟲害的發生與危害也日趨加重,嚴重影響了該產業的快速發展。增加對一線菇農的技術支持和專業培訓,可有效減少由于病蟲害帶來的經濟損失,提高生產積極性。對于平菇病蟲害的防治,重點在于前期的"防",而不是后期的"治".做好各個時期的生產管理,是預防病蟲害發生的最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賈身茂,陳士瑜,蔡德華,等.中國平菇生產[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2] 鄭素月,曹鶴,尹超,等.冀南地區22個平菇栽培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0,49(3):603-604,608.
[3] 陳今朝.食用菌病蟲害的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J].植物醫生,2005,18(4):33-34.
[4] 趙放達,楊建國.核桃肉狀菌對袋栽平菇的危害與防治[J].食用菌,2011(4):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