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路作為山林防火隔離帶,在林地管理中應用已十分廣泛。早期主要采用沿山脈將樹木、雜草進行全面清理,建設寬10~15 m 類似道路的裸地,以達到隔離山林火災的目的.該方式由于形成山體裸露,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近年來,大部分林區采取在防火路種植防火林帶的方式,防止山林火災蔓延,減少水土流失,涵養水源.防火林帶樹種主要選擇枝葉茂密、含水量大、含油脂少、不易燃燒、生長迅速、郁閉快、適應性強、萌芽率高的常綠闊葉樹種,本地主要選用火力楠、木荷、大葉相思等樹種;而選用楊梅作為防火林帶樹種,其生物學特性和經濟特性,決定了楊梅在防火林帶建設中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應用前景廣闊。
楊梅 (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 為楊梅科楊梅屬 (Myrica L) 植物,屬亞熱帶常綠喬本果樹,在自然狀態下樹高 4~12 m,樹冠圓形或半圓形,冠徑 4~7 m;葉革質,葉肉厚實,含水量大,葉齡可達14 個月;一年多次抽梢,生長繁茂;根系適應性強,根系與土壤中的放線菌等共生,向菌體輸送碳水化學物,并從菌體中獲取維持生長的營養物質,形成菌根;樹體生長健壯,壽命長,結果多,產量高.根據以上特性,楊梅適宜在貧瘠的山地生長結果,是本地防火林帶的優勢樹種.
1 種植區概況
山美水庫位于晉江上游東溪中游,是晉江流域唯一集供水、灌溉、防洪、生態、發電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集雨面積1 373 km2,水面面積達23 km2,是泉州市重要飲用水源保護區,泉州市的"生態調節器".
水庫庫區一重山現有林地面積3 385 hm ,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 2 233 hm ,森林覆蓋率達 91%,是晉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區和下游的生態安全屏障。水庫地處低緯度,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冬短夏長。多年平均氣溫 19.7℃,年均降雨量1 700 mm,水庫年蒸發量 17.8 萬 m .
種植區海拔 300~500 m,表土層大于 10 cm, 心土層大于 45 cm,土壤 pH 值 5.5,屬弱酸性巖赤紅壤土,土壤有機質1.5%~2.1%.種植區位于水庫一重山山脊,呈帶狀分布,長9 156 m,寬15 m,面積13.73 hm .
2 栽培技術
2.1種植地準備
清除雜草,一般采用劈、割的方式,不進行全面翻土,以減少土壤表層養分流失,防止造成土壤侵蝕.
整地挖穴,根據地形現狀,采用塊狀整地,每一種植穴平整成一小平臺,臺面向后坡傾斜,外高內低,前梗用清理的雜草堆積,后坡挖 20~30cm長環形溝,以利于蓄水保持水土。設計栽植株行距3 m × 2 m,每公頃栽植株數為 1 650 株,種植穴按"品"字形沿等高線排列,穴規格為 60 cm ×40 cm × 40 cm,挖明穴,回穴,施基肥?;匮☉忍畋硗?、濕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層壓實,回土應高出臺面 20 cm.基肥每穴施用有機菌肥 1 kg 加鈣鎂磷0.25 kg.挖穴、回穴應在定植前 2 個月完成,以防止植后穴土下陷.
2.2 定植
2.2.1 苗木規格、質量選擇株高 80 cm、地徑 1cm、2 年生的袋裝苗,植株健壯、長勢好、主干明確、規格一致,根系發達完整、主根達 30 cm、有較多的側根和須根、根系無劈裂,具有完整健壯的頂芽,苗木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2.2.2 栽植栽植時間以 2 月中旬至 3 月下旬為宜,選擇雨后或小雨天種植;栽植時先挖開1 個20 cm 深的穴,將楊梅袋裝苗輕輕放入穴內,去除塑料袋,扶正苗木,然后填入表土,用腳踏實或用鋤頭等工具敲實 (動作要輕,注意不要弄碎土球),再覆蓋1 層高 20~30 cm 的細土;山頂上風大,要用樹枝立 1 支柱,綁住樹干;澆足定根水,用雜草覆蓋,以減少水分蒸發。
2.3 幼齡樹撫育管理
種植后頭 3 年,每年分別進行塊狀鋤草、松土、擴穴 2 次,時間分別為 4~5 月和 10~11 月之間;幼齡樹施肥以"促梢擴冠"為主,每年施 2~3次的速效復合肥,氮磷鉀比例為 1.0∶0.8∶0.5,在穴面樹冠外圍開環狀溝施肥覆土.
2.4整形
種植后第2年開始定干整形,培養早實豐產的樹體,一般采用"1干3主枝"自然圓頭形樹冠,即對定干后萌發的新梢,選留3個不同方位、生長健壯的枝梢作為主枝,并在主枝上留2~3個副主枝或側枝,使之分布合理,層次分明;在3~5年形成基本樹冠骨架,同時要及時抹去其他部位萌發的幼芽.
2.5 病蟲害防治
楊梅蟲害主要有卷葉蟲、介殼蟲類、白蟻、天牛、果蠅等,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做好果園清潔、整形修剪、剪除病枝、樹干涂白、鉤殺幼蟲,用農藥噴殺 (掛果期不能噴灑農藥)、誘殺。楊梅病害主要有癌腫病、褐斑病、根腐病、小葉病、赤衣病等。防治主要是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和鉀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及時剪除病枝、枯梢,病部涂藥和土壤施藥。同時,要嚴格檢疫,禁止從疫區采購苗木;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堅持"治早、治少、治了"的原則,科學有效防治病蟲害。
2.6護林防火工作加強防火林帶巡查,防止牲畜踩踏苗木.加強火源管理.每年幼齡樹撫育時,及時清除林道及種植區邊界上的植被。
3小結與討論
防火林帶種植楊梅,充分發揮了其樹種優勢,生長快、易成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但由于建設防火林帶主要起到山林火災隔離及水庫一重山水土涵養的作用,種植考慮較多的是樹木盡快郁閉封行,因此株行距偏小,種植密度大,株數偏多,不利于楊梅的后期管理,光照、通風透氣不理想,易發生病蟲害,影響楊梅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今后可根據楊梅長勢及郁閉度,采取修剪或隔幾年逐步間伐的方式,保留適量的植株數,以提高楊梅的產量和品質。另外選用楊梅樹種作林區防火林帶,因種植地域狹長,未能成片,造成日常管理不便,管理成本偏高,是大范圍推廣應用的制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