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農業論文 > > 上海地區非洲菊真菌病的病原菌及發生情況
上海地區非洲菊真菌病的病原菌及發生情況
>2023-05-10 09:00:00



非洲菊(GerberajamesoniiBolus)別名為扶郎花、燈盞花、猩猩菊、日頭花等,通常四季有花,以春秋兩季最盛;非洲菊花大色美,嬌姿悅目,是重要的切花裝飾材料,大朵紅色非洲菊常用于新娘捧花。非洲菊為世界最暢銷的切花之一,在國際國內花卉市場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幾年來,因消費需求的增加以及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上海地區非洲菊的栽植量有明顯增加。然而隨著非洲菊產業的發展,其病害也越來越重,直接影響了非洲菊的品質與銷售,甚至在一些生產基地有可能成為限制非洲菊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筆者在上海地區非洲菊生產基地多年調查的基礎上,通過標本采集和鑒定,初步鑒定出非洲菊真菌病害11種,現將其癥狀、病原菌及發生情況報道如下。

1 疫病

1.1 癥狀

植株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而以開花期受害嚴重。病菌從近地面莖基部侵染,向下延伸到根部,受害部位呈水漬狀軟腐,后變淺黑色;植株葉片萎蔫變黃,后變灰褐色,拔病株時病部易折斷。最后根部皮層腐爛脫落,露出變色的中柱。潮濕時,病部表面長出稀疏的白色霉層,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1.2 病原菌

病菌有2 種,主要是隱地疫霉[Phytophthoracryptogea Pethyb.etLaff.],還有一種是惡疫霉[P.cactorum (Leb.etCohn)Schrter].隱地疫霉孢子囊梗長,呈菌絲狀;孢子囊倒洋梨形或卵圓形,大小為(25~50)m×(15~30)m,頂端鈍圓,無乳狀突起;卵孢子黃色,球形,直徑25 m左右。惡疫霉的孢子囊梗略分枝,無色,無隔膜;孢子囊頂生或側生,卵圓形,有明顯的乳狀突起,大小為(30~55)m×(20~35)m.卵孢子球形,深黃色,大小25~35m.

1.3 發生情況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組織內越冬。次年借雨水飛濺傳到寄主上,從近地面的莖基部侵染寄主,向下蔓延到根部。在梅雨季節和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容易形成大量白色綿毛狀霉。"雞蛋黃"、"粉色"2種品種抗性差發病嚴重。

2 菌核病

2.1 癥狀

菌核病主要發生在莖基部,初期莖基部出現水漬狀褐色軟腐斑,以后逐漸向莖和葉柄蔓延,病部生白色絮狀霉狀物,莖桿逐漸發生軟腐,后期在莖桿內外可見到黑色鼠糞狀菌核。

2.2 病原菌

為核盤真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 (Lib.)deBary].菌核不規則形,黑色,直徑為 5~10mm.子囊盤盤狀,中央凹陷,有柄,直徑 0.5~8 mm;子囊長圓柱形,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大?。?~12)m×(4~8)m.

2.3 發生情況

病菌以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內越冬,次年春季氣溫回升到5℃以上,土壤潮濕,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成熟后借風雨傳播引起初侵染。然后通過病株與健康株間的接觸以及土壤內菌絲體的生長進一步蔓延危害。前茬種植十字花科作物或連作地發病嚴重,春季低溫多雨、土壤潮濕或植株徒長時發病加重。

3 立枯病

3.1 癥狀

苗期受害重,病菌主要侵染幼苗根莖部,致病部變褐縊縮,潮濕時其上生白色霉狀物;植株發病后,數天內即可見葉片萎蔫、干枯,造成整株死亡。定植后一般停止擴展,但有少數花苗仍會繼續死亡。此外,立枯病也可以表現為猝倒和腐爛癥狀。

3.2 病原菌

病菌無性階段為立枯絲核菌莖腐病型(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有性階段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菌絲初無色,后轉褐色,有桶狀隔膜,細胞內含多個細胞核,有些菌絲分化成念珠狀細胞,菌絲體糾結形成菌核,菌核褐色,不規則形。子實層為薄片狀或環狀物,有時出現在近土面的莖或葉片及土粒上,由傘狀或總狀的無隔擔子組成,擔子圓筒形,大小為(10~25)m×(5~20)m,上面一般生有4 個小梗,小梗直立粗壯,長5~35m;擔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一側扁平,頂端細尖,表面光滑,大?。?~15)m×(5~10)m.

3.3 發生情況

以菌絲體和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 年。菌絲能直接侵入寄主,通過水流、農具進行傳播危害。病菌發育適溫20~25℃,最高40~42℃,最低13~15℃,適宜pH3.0~9.5.栽植過深,溫度過高或濕度過高及持續時間長易誘發本病。天氣、土壤干燥時發病停滯。

4 枯萎病

4.1 癥狀

主要為害地下根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根系黑褐色,須根少或不長新根,皮層易剝離,整個植株易拔起。病株發展緩慢時,葉片呈紫紅色到黑褐色,陸續枯萎;病情發展快速時主株呈青枯狀萎蔫。

4.2 病原菌

根腐病病菌主要為腐皮鐮孢菌[Fusariumsolani(Mart.)App.etWr.].大型分生孢子鐮刀狀,無色,足細胞不明,兩端鈍圓,3~5 隔,5個隔膜的大小為(37.3~47.6)m×(5~6)m,小型分生孢子,單胞或雙胞,無色,橢圓形至桿狀,(8~16)m×(3~6)m.還有部分尖鐮孢菌[F.oxysporum Schlecht.]大型分生孢子紡錘形,無色,頂端鉤狀,基部有小柄,3~5隔,多為 3隔,(35~46)m×(3~6)m,小型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卵形或橢圓形,(5~12)m×(3~5)m

4.3 發生情況

病菌在土壤和植株病殘體上越冬,因此帶菌土壤和受害病株是枯萎病的初侵染來源。保護地內3至8

月均可發病。環境濕度大,基質板結,通透不良,根際長期積水等情況下發病嚴重。露地栽培的土壤驟然干濕交替或頻繁中耕松土,易造成植株根部傷口多,病菌從傷口侵入,而加重發病。

5 白絹病

5.1 癥狀

主要為害根莖部分。感病后,近基質的葉基部感病呈水漬狀,逐漸變褐腐爛,導致全株葉片發黃,慢慢枯死,病部產生大量白色絹絲狀霉層,為病菌的菌絲體。菌絲體在根際基質表面蔓延,后期菌絲體中間產生大量的油菜籽狀菌核。

5.2 病原菌

病菌為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菌絲白色,疏松貼生于基物上;菌核表生,米黃色至深褐色,球形,表面平滑有光澤,似油菜籽狀,直徑2~3 mm.

5.3 發生情況

病原菌在土壤中以菌核狀態越冬,翌年產生菌絲經基質和風雨等傳播,從植株葉基部侵入危害。高溫多濕條件下易發??;植株過密,盆土積水,基質板結,通透不良,通風透光差等條件加重發病。

6 斑點病

6.1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上產生紫褐色至茶褐色的小點,后擴大為直徑約4~7mm、圓形、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黑褐色、具有同心輪紋。發病后期,病斑上出現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有時病斑組織開裂形成穿孔。

6.2 病原菌

病菌為菊葉點霉菌(PhyllostictachrysanthemiEll.etDear.)和非洲菊生葉點霉菌(Phyllostictagerbericola)兩種。菊葉點霉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褐色至黑色,直徑(80~100)m;分生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大小為(4~5)m×(2.5~3)m.非洲菊生葉點霉分生孢子器球形到扁球形,暗褐色,大?。?0~110) m,生在葉面;分生孢子卵圓形或短圓柱形,單胞無色,大?。?~6)m×(2~2.5) m.

6.3 發生情況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葉或隨病殘體留在地表越冬。帶病母株分根繁殖時引致新株發病。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侵染危害。一般下部葉片先發病,氨肥用量過多,易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多雨潮濕且氣溫25~30 ℃等有利于發病或流行。

7 褐斑病

7.1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片受害后開始出現多個紫褐色小點,后逐漸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小斑,直徑1~7mm,病斑中央灰褐色,邊緣深褐色、稍隆起,病斑正面和背面有時出現深褐色霉點,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7.2 病原菌

病菌有2 種,分別為菊灰星尾孢菌(Cercospora chrysanthemi HealdetWolf)和非洲菊尾孢菌(C.gerberae Chupp&Viegas)。菊灰星尾孢菌子座深褐色不發達,生于葉片病斑兩面;分生孢子梗密集叢生,淺褐色,直或微彎,有屈曲,偶有膨大,頂端平或稍屈曲,具有6~8個隔膜,大?。?0~80)m×(4~6)m;分生孢子鞭形,直或微彎,無色,3~12 隔膜,大小為(50~120)m×(2~5)m.非洲菊尾孢菌子實體黑色,生于病斑兩面,分生孢子梗屈膝狀,淺褐色,分隔多,大?。?0~170)m×(4~5)m;分生孢子無色,細棍棒形,直或微彎,基部近平截,具有8~30個分隔,大小在(80~380)m×(3~6)m.

7.3 發病情況

病菌以子座或菌絲塊在病葉上越冬,次年氣溫上升到20℃以上,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危害。棚室栽培常年均可發病。露地栽培一般在高溫、潮濕、陽光不足、土壤粘重、偏施氮肥等條件下發病嚴重。褐斑病有較長時間的重復侵染,屬于多次侵染性病害,故新葉需較長時間的保護,多次藥劑防治才能奏效。

8 葉斑病

8.1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和花器。葉片感病產生深紅褐色病斑,中央稍淺、凹陷;濕度大時病斑上生有黑褐色霉點,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ㄆ鞲胁『蟪跎鷪A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擴大變長。

8.2 病原菌

病菌為馬鈴薯鏈格孢菌[Alternariadaucif.sp. solani(Ell.etMart.)Neeg.]和蔥鏈格孢菌[A.porri(Ell.) Neerg].

馬鈴薯鏈格孢菌分生孢子梗單生或簇生,具1~7 個隔膜,暗褐色,大?。?0~90) m×(6~8) m;分生孢子長倒棍棒狀,具橫隔3~14 個,縱隔0~8 個,(42~110)m×(8~20)m,褐色;具長喙,喙長(15~150)m×(2~3)m.蔥鏈格孢菌分生孢子梗單生或叢生,黑褐色,具隔膜2~3 個,大?。?0~100)m×(4~8)m;分生孢子長棍棒形或紡錘形,淺褐色到黃褐色,具橫隔5~15 個,分隔處有縊縮,縱隔0~8 個,孢子大小為(60~130) m×(15~20) m,具長喙;長喙幾乎與孢子等長,曲折,向上漸尖。

8.3 發生情況

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殘體及種子上越冬,可從植株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經 2~3d 潛伏后出現病斑,3~4d 后產生分生孢子,并通過氣流、雨水進行多次重復侵染。如遇有持續5d 均溫在21℃左右,相對濕度持續大于70%的時候,葉斑病即開始發生和流行。因此,每年雨季到來的遲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都可以影響相對濕度的變化及病情的擴展。鏈格孢菌屬于兼性腐生菌,栽培管理不當或大田改種非洲菊后基肥不足等情況易發病。

9 灰霉病

9.1 癥狀

主要為害花,葉片和根莖也會受害?;ㄆ鞲胁?,初在花蕾和花瓣上產生水漬狀斑點,后逐漸擴大,引起花瓣枯死。葉柄感病,出現凹陷深色條形病斑,漸導致葉片枯萎成灰黃色。根莖處發病,向下及兩側擴展,引起腐爛,嚴重時植株死亡。濕度大時,病部均可長出灰色的疏松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9.2 病原菌

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Pers.exFr.)。分生孢子梗叢生,灰色,頂端分枝成小梗,小梗頂端簇生分生孢子呈葡萄狀;分生孢子卵形,單胞,無色,大?。?~15)m×(6~10)m.有性階段為[Sclerotiniafuckeliana(deBary)Whetzel].菌核黑色,不規則形,大小為(4~10)mm×(0.2~5)mm;子囊盤2~3個束生于菌核上,直徑1~5m;子囊圓筒形,大?。?00~120)m×(8~15)m,側絲有隔膜;子囊孢子橢圓形或卵形,無色,(8~12)m×(4~6)m.

9.3 發生情況

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病株上或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天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或昆蟲傳播。陰雨連綿,低溫潮濕的環境中,灰霉病開始發生。設施栽培比露地栽培發病早且嚴重。多年連作、陰雨連綿、地下水位高、濕度過大、種植密度大、枝葉茂密、肥水及通風管理不當等情況下病情加重。非洲菊貯運過程中,溫度不穩定、濕度大、不通風,或花上結露時發病嚴重。

10 白粉病

10.1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可發生在葉柄、嫩莖以及花蕾上。發病初期,葉面上的病斑不明顯,逐漸擴展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黃白色斑塊,病斑上覆有一層白色粉狀物,即病菌的菌絲體、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白粉層覆蓋全葉。在嚴重感病的植株上,葉片和嫩梢扭曲,新梢生長停滯,花朵變小,有的不能開花,最后葉片變黃干枯。發病后期,葉面的白粉層變為灰色或灰褐色,偶爾可見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閉囊殼。

10.2 病原菌

為菊粉孢菌(OidiumchrysanthemiRabenh.)。菌絲體生在葉片兩面,分生孢子梗從菌絲上垂直長出,圓柱形,無色,頂端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橢圓形,兩端鈍圓,(16~40)m×(10~25)m,成熟后脫落。

10.3 發病情況

病菌隨被害葉及莖葉殘體越冬,通過雨水及氣流傳播。通風不良、溫度較高時易發病,管理不善、植株生長不良時發病加重。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復侵染,因而發病期長,露地栽培以5~6月發病較重;而保護地栽培可周年侵染危害植株。

11 污斑病

11.1 癥狀

葉片上初生灰黑色到炭黑色斑點,分布在葉面局部或葉脈附近;病斑漸擴展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上生黑色霉污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霉污層覆滿葉面,后期葉片枯黃脫落。

11.2 病原菌

病菌為一種枝孢霉(Cladosporium sp.),枝孢霉菌分生孢子梗直立,叢生,黑褐色;分生孢子橢圓形或卵圓形,褐色,單細胞,少雙細胞,隔膜處縊縮,大小為(5~20)m×(4~8)m.

11.3 發病情況

污斑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葉上及植物殘體上或在土壤內越過休眠期。次年春天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及蚜蟲、葉螨、粉虱等害蟲傳播蔓延。棚室蔭蔽、濕度大以及梅雨季節易發病。粉虱等害蟲多發生時病害加重。

參考文獻:
[1] 戴芳瀾。 中國真菌總匯[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2] 魏景超。 真菌鑒定手冊[M]. 上海:上??萍汲霭嫔?,1979.
[3] 陸家云。 植物病害診斷[M].2 版。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播放|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