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農業論文 > > 馬鈴薯農機技術技術試驗應用效果
馬鈴薯農機技術技術試驗應用效果
>2023-03-29 09:00:00


1 農藝技術要求

種植地塊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坡度較小、前茬應為禾谷類作物的地塊。最好在上年秋季做好深松工作,以利于起到調節土壤水、肥、氣、熱和防除雜草、蓄水保墑的作用。耕深應達到25cm.其效果將會在起隆覆膜時顯現。

種薯準備。種薯應選擇塊莖大、口感好、抗病強、產量高的青薯2號、高原4號等優良品種。挑除龜裂、畸形、病爛、粗糙的薯塊后,于播前7~10天將種薯置于向陽背風處曬種,曬至薯皮變綠,種芽萌動時進行切薯。馬鈴薯具有頂端生長強勢,切薯時應沿頂端縱切,使每個切塊只少有2個芽眼。一旦切到病薯,切刀應用酒精擦拭消毒。為了使播種斗杯能順利舀到種薯,不出現漏播現象,種薯應切成重40~50g的塊狀,或選用直徑30~40mm的整薯進行播種。

1.1 合理施肥

馬鈴薯是高產喜肥作物,要合理搭配施足氮磷鉀,最好對土壤進行檢測,做到配方施肥。一般應施馬鈴薯專用肥50kg/667m2、在馬鈴薯現蕾開花期用3kg/hm2的磷酸二氫鉀兌水450kg進行葉面噴施。

1.2 田間管理

1.2.1 如發現缺苗時,要及時從臨穴里,掰出多余的苗進行扦插補苗。扦插最好在傍晚或陰天進行,然后澆上水。

1.2.2 苗出齊后,要按時除草松土,促進根系發育,在現蕾期進行培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

1.2.3 馬鈴薯在生長期,易發生環腐病和晚疫病。一旦發生要及時拔除病株并深埋,減少病害的蔓延。如果發生的是晚疫病,可用65%的代森鋅500倍液噴霧防治。馬鈴薯塊莖膨大期需水量較大,若干旱時,有條件的地方要及時澆水。

2 農機技術要求

2CMF-2B型馬鈴薯種植機是與25W以上的拖拉機牽引,后懸掛配套的寬窄雙行種植機,主要由機架,播種施肥裝置、開溝器、驅動地輪、起壟犁等部件組成,行距、株距可調。播種作業時與馬鈴薯種植機的開溝犁先開出一溝施肥、地輪驅動鏈條碗式播種機構將種薯從種箱中定量播到溝里,最后由起壟犁培地起壟,完成播種作業。在種植作業時主要有如下要求:

2.1 合理密度

密度的大小一是根據地力的條件而定。水肥條件較好,可適當減少,山區旱地可適當增加。二是根據品種的不同而定,早熟品種植株矮小,應實行密植。晚熟品種株高葉茂,密度要小。一般保苗6.3~7.2萬株/hm2為宜。行距15~25cm、株距20~25cm為宜。

2.2 播種濕度

播種作業時的土壤濕度應達到65%~70%.土壤過濕容易出現在機具上粘土、壓實土壤、種薯腐爛等問題。土壤過干不利于種薯出苗、生長。

2.3 機具調試

播種前要按照當地的農藝要求,對播種機的播種株距、行距、排肥量進行反復調試,以達到適應壟距,定量施肥和播種的目的。

2.4 起壟形狀

起壟形狀要高而豐滿,兩邊覆土要均勻整齊。土壤要細碎疏松,有利于根莖延伸,提高地溫。壟下寬應為80cm,壟上寬為45cm,壟高20cm為宜。

2.5 機械播種

播種深度應以10~15cm為宜,播深一致、播行要直。馬鈴薯屬于大株距中耕作物,種植時必須單塊或單薯點種,在種植過程中應當避免漏播或重播。種薯在壟上側偏移±4cm、重播率小于5%、漏播率小于4%、株距誤差±4cm.

2.6 分層施肥

馬鈴薯是高產喜肥作物,要合理搭配施足氮磷鉀,最好對土壤進行檢測,做到配方施肥。在馬鈴薯現蕾開花期用3kg/hm2的磷酸二氫鉀兌水450kg進行葉面噴施。在播種的同時將化肥分層深施于種薯下方8~10cm處。讓根系長在肥料帶上,充分發揮肥效。

2.7 平穩行使

馬鈴薯種植機一次完成的工序較多,為保證作業質量,機具行走要平穩、速度相對要慢一點。機具速度應小于5km/h,嚴禁地輪倒轉,地頭轉彎時必須將機器升起。嚴禁石塊、金屬、工具等異物進入種箱和肥箱。隨時觀察起壟、輸種、輸肥及機具運行狀況是否正常,發現問題及時排除。

2.8 故障排除

馬鈴薯種植機常見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出現鏈條跳齒時,應調整兩鏈輪在一條直線上,并清除異物。二是出現地輪空轉不驅動時,應適量加重,調整開溝器深度。三是出現薯種漏播斷條時,應控制薯種直徑,提升鏈條不能過松。四是出現種碗磨擦殼體時,應調整兩腳的調節絲桿使皮帶位于中心位置。五是出現起壟過寬時,應調整復土犁鏟的間距和角度。

3 技術試驗應用效果

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經過幾年的推廣,逐步完善積累了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技術通過魯沙爾、海子溝、總寨等地大面積種植,與以往畜耕手溜種植相比簡直無法比較。

3.1 播深一致,出苗齊壯

馬鈴薯種植機將種薯均勻地點播在10~15cm深的位置上,深淺合理一致,有利于早出苗、出齊苗、出壯苗。

3.2 株距、行距合理

株距、行距根據農藝要求可進行調整,使種薯的個體與群體布局合理。養分吸收足,通風透光好、有效分枝多。

3.3 壟播好處多

馬鈴薯壟作種植,具有邊際效應好、吸收熱量多,保溫時間長,蓄水保墑好的特點。有利于除草、培土、灌溉和收獲作業。

3.4 生產效率高

畜耕手溜種植,一般需要人工7個,每天只能播種0.2hm2,而機械種植,能一次完成開溝,播種、施肥、培土作業。只需要一人操作一臺354以上拖拉機即可完成作業。每天能播種1.33hm2以上,提高工作效率7倍,可節省大量勞動力。

3.5 節種節肥

由于機械播種的播深、株距、行距均符合農藝技術要求,發芽率高、分枝多,可節約種薯。同時采用機械化肥深施技術,將化肥深施于種薯底部、使根系莖塊直接吸收,充分發揮了肥效。

3.6 增產、增效、增收

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與畜耕人工手溜種植試驗對比表明,增收近300元/667m2,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經過多次的試驗,改進示范推廣,逐步完善積累了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與畜耕手溜種植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3.6.1 播深一致,出苗齊壯。馬鈴薯種植機將種薯均勻地點播在10~15cm深的位置上,深淺合理一致,有利于早出苗、出齊苗、出壯苗。

3.6.2 株距、行距合理。株距、行距根據農藝要求可進行調整,使種薯的個體與群體布局合理。養分吸收足,通風透光好、有效分枝多。

參考文獻:
[1] 趙勝男,蔡寶劍。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0,(6):43.
[2] 杜宏偉,尚書旗,楊然兵,等。 我國馬鈴薯機械化播種排種技術研究與分析[J]. 農機化研究,2011,33(2):214-217.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播放|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