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農場地處帕米爾山系公格爾峰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邊緣。場部位于喀什市南82 公里處,英吉沙縣境內,距英吉沙縣城17 公里。場部地理坐標為東經76°12′、北緯38°49′。農場周圍與英吉沙縣各鄉接壤,西北面有沙汗溝河圍繞,東北面3 公里處是“東方紅”水庫。場內各連隊之間有簡易公路相通,場區東北有315 國道經過,距場部5 公里。近幾年來,在師黨委及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農場加大以水利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農場部分渠道進行了防滲,農場渠系水利用系數得到了很大提高,農場生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排水系統仍然未進行建設,致使土壤中鹽堿日積月累,土壤次生鹽堿化日益嚴重,受鹽堿的危害,棄耕地數量逐年增加;導致鹽堿化問題有加劇趨勢,春耕之前由于洗鹽水不能及時排出,已經影響到了春耕播種等作業。由于堿害,導致作物營養不良,生長緩慢,造成作物大量減產。要實現灌區的可持續發展,抑制土壤鹽堿化,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強東風農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職工生活水平,加快農場脫貧致富的步伐,促進農場的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盡快地解東風農場鹽堿化的問題。
1 社會經濟狀況
2012 年末,該場有灌溉面積1.54萬畝,耕地面積1.28 萬畝,其中棉花種植面積為6610 畝,單產皮棉99kg/畝,皮棉總產298噸;糧食種植面積為6960 畝 (包括小麥5550 畝,單產180kg/畝;復播玉米 120 畝單產 324kg/畝),總產 1038 噸;經濟林種植面積為 7100畝,果類總產360 噸。2012 年末,農場共有人口1530 人,其中漢族92 人,占人口總數的 6.02%;維吾爾族 1434 人,占人口總數的93.72%;其它民族4人,占人口總數的0.26%。2012 年末,東風農場國內生產總值為2358萬元,人均生產總值15411元,人均收入8500元。農場的工業較為單一,僅有糧、棉、油加工業,主要加工本場農產品。農場交通主要依靠公路。近年來,路面狀況有了較大改善,農場對外交通干道已柏油化并與 315 國道相通,農場與各連隊均有柏油路,物資運輸較為便利。
2 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工程區現狀
東風農場以前主要種植小麥、棉花,但由于沒有配套排水渠,鹽堿程度越來越重,產量逐年遞減,直至棄耕。
2.2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 東風農場地處庫山河下游,土壤鹽堿較重,由于長期采取無排壓堿,再加之,部分地段土壤粘性含量較高及年高達2258.7m m 的強烈蒸發,加劇了鹽分在土壤表層的積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壓堿效果,造成部分地區土壤鹽堿極其嚴重,以致嚴重影響了作物的正常生長;2) 東風農場農業灌溉沒有水庫調節,每逢洪水期農場干渠引水流量在2.5~3.5m3/s,使場內地下水位迅速抬升,因而又造成土壤嚴重次生鹽漬化,導致場內農業生產受土壤鹽堿害的限制,農作物產量及農產品品質也較低;3) 由于沒有資金投入,該農場未修建排水渠,壓堿水無法排出,排水不暢導致地下水抬升,土壤鹽漬化嚴重?;谝陨显?,農場近10321畝耕地因鹽堿而被迫棄耕。
3 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1) 是職工脫貧致富的需要。2009 年底,東風農場耕地面積已達1.28萬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穩步增長。然而,項目區由于土壤鹽堿較重,且長期得不到治理,造成農作物產量極低,特別是中低產田的棉花產量徘徊不前,以致農業生產一直相對滯后,職工收入很低;據統計有20%的播種面積不出苗,棉花單產皮棉99kg/畝,而我師棉花平均單產皮棉130kg/畝,農業生產遠遠滯后,而且近10321畝地棄耕,農場職工負擔很重,目前農場經濟也只能維持現有規模最低水平的運作。因此,要充分利用項目區的地理優勢,修建完善的排水系統,徹底解決該區土壤鹽堿化問題,改良鹽堿土,在逐步提高現有耕地作物產量的基礎上,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本區,提高職工收入,為職工脫貧致富增加經濟收入創造了條件,使灌區職工安居樂業。因此,本項目的建設是農場職工脫貧致富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2) 是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需要。東風農土地總面積 4.9 萬畝,宜農可墾面積為2.8萬畝,現有耕地面積1.28萬畝,耕地后備資源十分有限,要滿足糧食及農產品的供給,就必須嚴格保護耕地,守住基本農田,通過鹽堿治理,恢復棄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增強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3) 是區域生態環境發展的需要。項目區排水渠工程的實施,可有效地降低項目區地下水位,改善灌區土壤,加速鹽堿地改良,徹底解決土壤鹽堿化問題,擴大農田面積,逐步提高林、草的種植比例,使鹽堿地變成綠洲,荒漠生態向良性轉變,使農場現有生態環境向良性發展。因此,從生態環境建設角度評價,本工程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4) 是項目區所屬地位的需要。第三師東風農場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葉爾羌河流域,是農三師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的骨干灌區團場之一??κ驳貐^是新疆邊境線較長的地區,是新疆維吾爾族的聚集地,也是西藏阿里地區的后勤供應地。區內有紅旗拉甫口岸、托帕口岸等,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之一,所以灌區所處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農三師各族人民與地區各族人民共同擔負保衛祖國邊防,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繁榮區域經濟,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農三師灌區要擔負起這樣的歷史重任,首先必須加強自身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灌區在本地區所屬地位,然而灌區經濟發展靠農業,土地鹽堿化是制約農業發展的因素之一。由此,發展經濟需要加快鹽堿地治理進程。
4 環境影響評價
工程在施工期對項目區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屬暫時性影響,且部分為流動性、間歇性,隨建設活動的結束,影響源消失。工程的興建有利于提高項目區環境質量,能產生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總的來說工程的實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以有利影響占主導地位,若能落實好水保、環保措施,這些不利影響是可以減免的,該工程將對農場的社會經濟發展及生態環境的改善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5 經濟評價
國民經濟評價結果:經濟內部收益率為12.6%,大于社會折現率12%;在社會折現率為12% 評價時,經濟凈現值為52.03 萬元,大于零;效益費用比為1.25,大于1。因此,該工程國民經濟評價是可行的。
綜上所述,本工程通過對東風農場鹽堿地治理,改造中低產田,使職工增收,達到扶貧的目的。本項目的實施對灌區職工脫貧致富、生存條件的改觀、生活環境的改善都具有一定的貢獻,因此項目的實施需國家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