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源供給,土地做為有限的資源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尤為重要,在以往的經濟發展中,過多的重視經濟的發展速度而忽視了資源的消耗程度,特別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漸漸的顯得捉襟見肘,所以國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改變了以往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如何做好土地這一有限的不可再生資源的管理、協調好土地管理與經濟的發展關系成為土地管理中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關于土地管理與現代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成果
我國經濟學者與社會學者對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已經有一段歷史了,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當前的土地政策、土地價格、土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三個方面。
1.當前的土地政策
目前,一些經濟學者研究的結果普遍認為土地政策可以像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一樣具有宏觀調控的作用,可以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不違背經濟發展本身的規律的情況下,通過土地政策的調控來調控經濟的發展,這一理論在土地政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中已經得到了經濟學家的普遍認可,特別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土地的公有制形式,使土地的所有權掌握在政府的手中,這就增加了以土地政策調控經濟發展的可操作性,所以通過土地政策調控經濟發展在我國十分具有可行性。
2.土地價格
無論是什么樣的市場體系,價格都是市場的重要因素,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因素,目前已有的研究結果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政府壟斷土地供應造成了土地價格虛高不下,開發商的成本增加了,從而造成了相關產業,例如房產的價格虛高;另一種觀點認為房價過高與土地價格無關,是受房產市場本身的供求關系的影響。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市場運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是相互關聯的,其中任何一個鏈條都會影響到其他的環節,所以土地相關的行業受到土地市場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3.土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這一研究的過程必然要采用數理計量的方式來研究,將土地與經濟的增長數值化,再進行數值的比較,從而使比較更加直觀化。以上海市為例,經過一系列的數值化換算,最后得出土地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4%,資本對上海的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25%,勞動對上海的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40%,由此可見,土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資本與勞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要大。
二、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關系的三方面結合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土地的傳統功能也在發生變化,土地的功能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土地最初的生存手段,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化水平的提高,土地的功能漸漸的轉變為保障的手段,再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日漸豐富,土地的功能也已經轉變為增值的功能,所以,越是經濟的進步越要重視土地的功能開發,而不能僅僅把目光局限在土地形態的開發上。
1.要將土地的形態開發與功能開發相結合
土地的開發要從經濟發展的目的出發,做好土地的功能定位,以項目的開發為主導,以項目發展模式的轉變以及土地的功能開發為主,這樣才能在土地開發的過程中,目標明確、穩步推進,與經濟同步發展。
2.將土地開發與產業開發相結合
土地開發的目的就在于為產業的發展創造條件,使經濟的發展與土地的開發相結合,使土地的開發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土地開發為基礎,結合周圍的環境,從最基本的房地產開發再到其他配套設施的組團開發,然后拓展到金融業、商業、旅游業、交通運輸業等的開發,形成土地資本與產業資本多功能區域聯動開發的格局。
3.應將土地資源管理和土地資產管理相結合
在土地管理的過程中應將土地的資源管理和資產管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能只注重土地開發過程中的收益,還要用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使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
三、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關系中的土地使用權的問題
我國的土地所有制是公有制形式,其中包括歸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國家所有制的土地所有制模式主要體現在城市中,土地歸政府所有,土地轉讓所得到的利益也歸國家所有,由于城市的居民大多有自己的職業和收入,所以對土地的依賴不大,土地的使用問題對城市居民的影響不大,所以城市土地的轉讓可以使政府增加收入,推進經濟的發展。相對于城鎮的土地制度而言,農村的土地所有制采用的是集體所有制的制度,土地以村為單位歸村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出租、轉讓、承包、抵押等權利歸集體和國家所有,所以農民只是形式上的擁有土地的使用權,并沒有實際上的土地支配的權利,當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通過轉讓、出租等形式改變其使用權的時候,農民只能獲得很少的補償,而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土地,盡管被轉讓的土地經過開發商的規劃與開發,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帶動局部區域經濟的發展,但是農民失去了生存之本,仍然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所以,要加強農村土地的制度創新,拓寬農村發展的融資渠道,加快農村城鎮化的建設,讓農民即便進城之后也能保留對原有的宅基地和承包的土地的處置問題,在土地轉讓的過程中征求村民自身的意見,使村民自愿出讓和出租,并給予相應的補償,這樣,有助于推進土地管理與土地集中、人口聚集、城鎮化、產業聚集和經濟聯動的發展。
總之,土地的管理與現代經濟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合理的、符合時代發展的土地政策,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祥元.關于土地經濟問題的思考[J].齊魯學刊,2007,(2):142-145.
[2]郭力群.土地經濟淺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規劃,2005,(3):54-55.
[3]辛文.土地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支撐基礎[J].天府新論,2004,(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