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近十年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發展探究
【第一章】10年來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概述
【第二章】近十年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十年以來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時代特征
【第四章】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策略
【結論/參考文獻】網絡小說制作成電視劇的問題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1引 言
1、研究原因及意義
小說是電視劇文本常用的選擇對象,在全媒體時代下,在網絡上閱讀小說現如今已成為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的一種習慣,這也是小說發展的一個狀況,在已經擁有如此廣泛的受眾群的情況下,網絡小說和電視劇之間的聯姻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由于網絡小說門檻低、法律政策不完備、監管體系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網絡小說在質量上的參差不齊,那么電視劇在選用網絡小說作為文本的時候,如何以視聽語言來呈現文字、提升電視劇的質量并秉承影視劇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義向社會傳遞出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這些都是本文所想要研究的。
將網絡小說作為電視劇的文本新世紀之初就開始了,期間經歷了低潮,但是在近十年由網絡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由成為一個潮流,尤其是《甄嬛傳》的成功更是將其推向了高潮,這近十年來,由網絡小說而改編的電視劇涉及題材廣泛,并且多部電視劇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如《蝸居》、《裸婚時代》,也掀起了某些類型劇的風潮,如《步步驚心》就掀起了一股穿越之風,在這些前者成功的例子之后,據知還有多部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會陸續上映或者已經在策劃之中,可見由網絡小說而改編成電視劇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那么網絡小說在這近十年的現狀如何就很值得研究。
十年來,由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已經逐漸走向了成熟穩定的時期,并逐漸成為電視劇的發展趨勢,在電視觀眾當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并不是完善的,在它的身上還是存有一定的缺點的,比如商業利益綁架藝術、價值觀扭曲等,現如今國家出臺了關于網絡凈化的相關政策,這勢必對網絡小說的規范有一定的意義,所以電視劇在選用網絡小說作為文本時應該要如何把握,對此提出一些建議是很有意義的。
從電視劇美學、小說與電視劇的雙向互動、與觀眾互動、由網絡而衍生出多產業、價值觀等多角度來闡釋小說改編電視劇策略,并與傳統小說改編電視劇進行一定的比較,來對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進行綜合研究,是有一定的意義。
2、研究對象界定
"小說是最能滿足人們將生活與藝術緊密結合之愿望的文學形式"這是小說區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們常說的傳統小說是指在紙質媒體上直接發表的作品,受到文化導向、出版機制以及商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限制了對小說創作的自由。
那么什么是網絡小說呢?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進行解讀:從廣義層面來說,凡是在網絡上發布以及流傳的小說都可定義為網絡小說;從狹義層面來說,主要是依據其起源而定義的,首次在網絡上發布并流傳的可定義為網絡小說。"一是將傳統的'平面印刷'(紙媒小說作品數字化,然后發表于網站或張貼于文學創作版的作品;二是指含有'非平面印刷'成分的數字方式發表的時下小說作品-學術上慣稱超文本小說。
對于前者,網絡只是一種新的媒介方式,在于把印刷類小說從紙上搬到網上;而后者,非平面印刷'成分包括動態影像與文字、超級鏈接設計、交互式讀寫功能等,指作者直接創作并把網絡作為首次發表的媒介而發表的作品,這時網絡就不僅僅是媒介工具而已。"這是一位學者在定義網絡小說所說到的。
國內網絡小說最早可以追溯到 1991 年《鼠類文明》,但是對網絡小說產生深刻影響的還是 1998 年蔡智恒在 BBS 論壇上發布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啟了網絡小說言情化、娛樂化、青春化的時代。
網絡小說區別于傳統小說最大的特征就是在表達上有著極度的自由、個性化十足并不帶有功力性。因為網絡平臺的開放性,所以拉近了網絡創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距離,改變了以往的那種作家寫完讀者再看的形式,而是連載模式,讀者與網絡寫手之間在思想、認知、生活方式、情感和人生感悟上都有了很強的互動,書寫方式不再是精英化而是平民化,體現出巨大的集體力量。
網絡小說題材多樣,語言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受眾年齡跨度大,所以受眾人群廣。從市場角度說,由網絡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本身就有一定的觀眾基礎,在收視上有保障,且話題性足,在宣傳上更便捷,所以選用網絡小說作為文本從商業角度來說是可行的。尤其是近年來,就一個文本小說翻拍多次現象嚴重,光《西游記》兩年之內就出現了兩個版本,可見目前電視劇劇本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題材匱乏的問題,網絡小說的出現也為電視劇劇本改編方面提供了一劑良方。
網絡小說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從 1991 年到 1999 年可以視為開創期,發展期則為 2000 年到 2010 年這十年,進入 2010 年后有網絡小說而改編成的電視劇則走向了繁榮期。本文主要從狹義角度定義網絡小說,選取了 2004 年到 2015 年 3 月份這近十年由網絡小說而改編成的電視劇進行分析探索。
3、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通過對過往期刊、書籍、網絡等文獻調研,了解該課題目前研究狀況,吸取經驗,了解不足之處。
文本分析法:對網絡小說文本及所改編電視劇文本進行閱讀分析,找出這兩種藝術形式的特征。
比較法:對網絡小說和傳統小說文本進行比較,從中更能清晰看到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的特征所在。
4、文獻綜述
小說一直是電視劇改編的重要文本之一,筆者發現由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年,但是這種現象已經成為電視劇改編的潮流,國內碩士論文中有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的研究論文:有的是從敘事角度來分析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有《網絡小說電視劇改編的敘事策略研究》,通過對文字與圖像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相互轉換中體現的敘事特征,分析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女性的"他者"藩籬突圍--網絡言情小說改編電視劇的女性敘事探析》,從女性敘事角度來分析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當中的女性主義;從作品角度分析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有《<后宮甄嬛傳>網絡熱門小說改編影視劇分析》,這一篇主要是從通過研究《后宮甄嬛傳》這一部作品來研究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的原因等問題;《中國網絡小說影像改編作品研究》,這一片主要是通過后現代主義并結合作品對其進行研究的;有從網絡小說電視劇改編綜述角度寫的,有《中國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研究》,通過對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的原因、過程、方式、問題等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梳理;有從傳統小說與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兩個方向來分析的《論傳統小說和網絡小說的電視劇改編》,通過對兩者的比較,提出了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有待進一步發展。
此外的期刊論文中有針對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這一現象進行研究的 ,例如《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現象之反思》、《網絡文學影視改編熱現象探析》;有從媒體角度對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進行研究的,如《互聯網時代的跨媒介互動--談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有從傳播學角度看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的,如《從傳播學視角看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熱播》;有從原因角度分析網路小說改編電視劇的,如《影視劇對網絡小說改編之原因探究》;有分析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困境,如《從自由到捆綁--網絡小說影視改編困境探究》。
目前國內關于網絡小說改編的專著研究:因為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針對網絡小說改編的專門著作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有待進一步發展,網絡小說屬于網絡文學的范疇,所以在本文中會從中找到理論研究支撐,目前網絡文學的研究主要是歐陽友權等著的《網絡文學論綱》,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3 年出版。
《網絡文學論綱》是從一個較高的學術層面上,對包括上述問題在內的一些網絡文學"元問題"做了自己的詮釋,實現了對網絡文學基礎理論問題研究的學術性原創。它在問題設定和原理建權上所做的拓新式努力,進一步拉開了網絡文學研究這一新領域的學術帷幕,并將其推進一個新的階段。該書中,作者在廓清互聯網時代文學生態的基礎上,深入考辨了網絡文學的文化邏輯,人文內涵,意義模式,存在樣態,主體視界創作嬗變,接受范式和價值取向等問題,最后,還對網絡文學的發展對策做了省思和前瞻。應該說,從文學基本理論的學理原點上研究網絡文學,無論是對于人們正確認識和評價網絡文學,還是對網絡文學自身的健康發展,抑或是對網絡文學理論的創造性建構,都是一件意義深遠而又十分緊迫的事情。由是觀之,本書的致思致理,不啻"篳路籃縷,以啟山林。";歐陽友權著的《網絡文學本體論》,是由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年出版。從網絡文學本體進行研究;譚德晶著的《網絡文學批評論》,是由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4 年出版,《網絡文學批評論》分為五章,內容包括多維視野下的網絡文學批評、網絡文學批評的主體、網絡批評的美學特征、批評文本的革命以及回顧與展望。
第 1 章 近十年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概述
1.1 近十年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概況
在本文的引言中提到了將研究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現象界定到 2004 年到 2015 年3 月份這期間,2004 年以前對網絡小說的影響改編多集中在電影身上,電視劇只是零星可數,在 2004 年以后由網絡小說而改編的電視劇開始真正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地發展。
由網絡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在這期間里首先從量上有了很大突破。因為網絡小說題材新穎、語言獨特、受眾群體廣,所以深受電視劇創作者的喜愛。自 2004 年開始,由網絡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大幅增長,以胭脂為代表的網絡作家其作品《蝴蝶飛飛》等先后從網絡走上銀幕,并在各大衛視頻道播出,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但是由網絡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并沒有如火如荼地展開,主要是受到網絡小說自身水平良莠不齊、選角和置裝無法滿足觀眾的期望、電視劇制作粗糙等問題的影響。
2007 年可以說是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的一個轉折點,《雙面膠》的橫空出世,在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取得了收視和口碑上的雙豐收,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六六的網絡小說。2008 年改編自同作家的電視劇《王貴與安娜》也火遍全國,成為當年最具代表的電視劇,六六也成為國內身價最高編劇之一。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駛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上,到 2013 年大約共有 27 部電視劇是由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在 2014年更是呈井噴式大發展,《金玉良緣》、《金牌律師》、《杉杉來了》、《失戀 33 天》、《錯點鴛鴦·戲點鴛鴦》等影視作品陸續上演,并且大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視成績,其中的《杉杉來了》更是創造了內地偶像劇的模板。2015 年由網絡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華胥引》、《花千骨》、《云中歌》、《偏偏喜歡你》等也將會陸續被搬上大屏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立項要拍攝成電視劇的網絡小說約有 90 部,網絡小說以其接地氣、有人氣而成為電視劇改編的熱門選擇。
由網絡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在這期間從質量上也改進很多。由網絡小說而改編的電視劇過去成本低,制作粗糙而被人詬病,比如 2007 年由明曉溪《會有天使替我愛你》,雖然請來了韓國當紅小生,卻因為演員不符合小說中人物形象,在場景設置與小說大相徑庭,而被吐槽,也被視為網絡小說走上熒幕最不成功的例子。不過,在網絡小說備受關注的同時,其改編的電視劇也備受重視,電視劇制作方投入越來越大的制作成本,服裝道具上都有很大的提升。比如《錦繡緣華麗冒險》的主角服裝或華麗或青春,套數之多、制作精致令人咋舌,《何以笙簫默》中唐嫣的服裝更是不乏一線品牌。
1.2 近十年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分類
網絡小說題材多種多樣,在晉江等網絡文學網站上有著清晰的分類列表:總裁、軍旅、耽美、仙俠、校園等等。筆者通過分析,近十年搬上熒幕的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2.1 現代生活劇
1.2.1.1 青春都市愛情類
青春都市愛情類題材的網絡小說在網絡文學網站上占有很大比重,在國產電視劇中愛情類也是很重要的題材之一,這是因為在人類中愛情是不可缺少的內容。除此之外,青春都市愛情類電視劇能夠在電視劇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這與商業利益有著不可脫離的關系。在快餐式流行文化暢行的今天,大家很難再對一樣事物持有長久的喜愛或者是堅持,這是商品社會所衍生出來的,所以將這種氣息成功捕捉到的青春都市愛情類的電視劇,與廣告廠商合作向觀眾輸出這種消費意識,這是對消費社會的一種反映。在市場上有一定知名度且受歡迎的都市言情小說都成為了劇本的選擇之一,其能迅速抓住青少年的心,提升收視率,又能通過植入廣告獲得更大利益。
從 2000 年將《第一次親密接觸》改編成電視劇之后,便有多部都市青春愛情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稅凵蠁窝燮つ猩贰稌刑焓固嫖覑勰恪贰跺X多多嫁人記》《最美好的時光》等都獲得了很大的反響,其中 2014 年上半年改編自網絡人氣小說作家顧漫的《杉杉來了》一經上映,便取得了很大反響。該劇首輪播出平臺是江蘇衛視、東方衛視,收視率位列 2014 年全年電視劇收視率的前十名,之后在多個衛視輪番播出。
這類題材的電視劇多定位在年輕人身上,其情節主要溫饒著主人公的愛情與事業展開,演員以年輕偶像為主角,通過時尚靚麗的服裝、場景,以及浪漫動人的愛情畫面,再經過市場化的運作,迅速抓住了一批年輕人的眼球。
例如,在 2015 年初根據網絡小說《何以笙簫默》改編而成的同名電視劇在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同時播出,劇中何以琛和趙默笙本是一對校園戀人,相愛至深卻因為誤會,女主角去了美國,男主角受到傷害后更加傷心難過。七年之后兩人再次相遇,雖然傷痕累累,但是彼此依舊相愛,即便是男主角的父母因女主角的父親間接而死,兩人最后依然走到了一起,過著甜蜜的生活。這是一部典型的青春都市愛情劇,在拍攝之時就備受矚目,播出時自然收獲了一批少女粉絲的喜愛,劇中某雞尾酒廣告的植入更是無處不在,而受到眾網友的調侃。
1.2.1.2 貼近生活類型
與都市青春愛情類所追求愛情至上不同的是,貼近生活類型網絡小說而改編成的電視劇里的愛情更為現實。當愛情遇到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生活,便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在這樣一個高壓的社會里,房子、工作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壓在了年輕人的頭上,要物質還是要感情,這一沖突就擺在了男女主人公的面前。
比如《蝸居》中,海藻本是一個單純的小女孩,與疼愛自己的男友小貝過著簡單幸福的日子,但在房子這種現實生計的重壓下,而不得不向有錢有勢的宋思明獻出了自己。在與宋思明相處的過程中,海藻感受著金錢與權勢的巨大魔力,在物欲面前,她放棄了自己那份最珍貴的愛情,而奔向了能為自己提供更為優渥生活的宋思明懷抱當中,最后卻落得一場空的結局。作為他人婚姻當中的"第三者",尊嚴與她而言漸行漸遠,悲慘的命運似乎是早已注定的。海藻慘痛的結局告訴年輕人:金錢買不了愛情。
在偶像愛情小說,最終會以男女主角幸福生活在一起結局,但是在貼近生活的這類電視劇中,結婚只是剛剛開始。男女主角即便突破種種困難走到了一起,但是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卻是兩個家庭、兩代人之間的事。比如在《裸婚時代》中,童佳倩和劉易陽因為愛情,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結合到了一起,在婚后卻因為兩個人之前生活環境不同,出現了種種矛盾。童佳倩從小家庭優渥,而劉易陽家卻很清貧,且三代同堂,所以童佳倩的生活觀與劉易陽家不同而造成了沖突。來自生活的種種壓力,即便擁有極深厚愛情的兩人,也在金錢面前不得不無奈。金錢的作用在劇中被無限放大,從而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矛盾,最后男女主角以離婚收場,在傳統的婚戀劇中最后多以兩人又走到一起而結尾,但是這部電視劇卻以開放式收尾,兩人矛盾化解后并沒有明確是否又重新走在一起。再比如改編自闌珊網絡小說的電視劇《婆婆來了》,講述了城市媳婦遇到農村婆婆之后的婆媳戰爭,劇中有意突出了城市和農村之間在物質、思想上的差距,兩人在爭搶一個男人的時候不斷起爭執,到了最后才明白愛情不是支撐婚姻的唯一,需要維持婚姻的東西還有很多。在由網絡小說而改編成的電視劇在衡量愛情在生活中究竟所處的位置是什么時,似乎在告訴觀眾這樣一件事:愛情的獨立是建立在生活需求與物質生活達到一定平衡時,愛情才能夠獨立于生活之中的。
創作者想告訴觀眾,在落地的生活中僅僅有愛情是不夠的,物質也是保障婚姻生活的有利條件,但是凡事要有度。如果一味奉行金錢至上的原則,那么金錢也會成為謀害婚姻的毒藥,不會有好的下場;沒有物質保障只有愛情的婚姻也是不可取的,這樣的婚姻在現實面前顯得脆弱不堪。所以物質和生活所需之間需要一個臨界點,這個臨界點就是一個平衡點。在愛情婚姻里,不只是享有,還要有擔當。學會承擔責任,這樣的婚姻愛情生活才能持久。
1.2.2 古裝戲說類
1.2.2.1 穿越戲說歷史類
網絡小說之所以備受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創新精神。在網絡小說的創新基礎上衍生出了穿越類題材,穿越類型的小說這些年來一直備受歡迎,因為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通過穿越借助現代人的視角來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反思歷史,不僅極具創新,而且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說,以華人所熟知的文化背景作為噱頭,在推廣上也是賣點十足。
穿越題材電視劇的開發,在形式上重構歷史,以另類角度展現帝王的生活。穿越題材的電視劇在 2005 年以前就有,但是將穿越題材推上巔峰的是 2010 年于湖南衛視播出的改編自網絡小說作家桐華的《步步驚心》,現代人靈魂穿越到清朝康熙帝年間的若曦身上,現代人闖進了古代生活,以她的視角為我們再現了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歷史。若曦的現代思想讓眾阿哥覺得與眾不同,為十阿哥想出現代人的慶祝生日方式、早已知道古人結局的女主角刻意討好四阿哥、知道八阿哥失敗的結局后而不敢愛等等,這些都構成了推動電視劇一個個小高潮的情節伏筆。在劇中,皇帝不再只是威嚴的形象,而是一個父親,形象飽滿,兄弟情、父子情讓電視劇有反以往的歷史證據,豐功偉績不再是網絡小說而改編成電視劇的重點。
雖然這是穿越劇的高潮,在當時卻也成了絕唱。因為很快,廣電總局就將穿越類型的電視劇叫停。
1.2.2.2 宮斗戲說歷史類
宮斗類的電視劇早就有之,主要講述后宮嬪妃為得寵上位而不擇手段,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題材之一。戲中人物沒有絕對的好人,可惡但是也有可憐之處,宮斗劇的情節模式較為固定,一直以來臉譜化明顯。
由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宮斗劇,多源自架空類的網絡言情小說,由于相關政策的原因,網絡小說改編的歷史類電視劇不可以"架空",而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因此改編自《未央?沉浮》的《美人心計》,將虛擬王朝設在了漢代文景年間,講述了竇漪房如何從一個宮女一步步成為漢代有名的竇太后的。而火遍兩岸三地的《后宮?甄嬛傳》
則將虛擬的大周帝國移植到了清代雍正年間,講述了甄嬛本來是一個對向往愛情的單純小女生,深受雍正的喜愛,因此招到了眾嬪妃的嫉恨,在深受其害以及目睹身邊至親被害的過程中,學會了自保并一步步成為一個腹黑的妃子,最后成為后宮的勝者。
將網絡小說中虛幻的王朝放到真實且眾所熟知的歷史洪流中,變成了"真實"的歷史故事,迎合了大眾的快餐式娛樂消費觀后感,在娛樂中認知歷史,似曾相識卻又充滿了新鮮感的觀后感。在壓力重重的現實社會中,這種宮斗類的電視劇讓觀眾仿佛看到了辦公室的種種斗爭,有一種深入其境的代入感,古代與現代相互碰撞,自然引得觀眾爭相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