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在過磅、中轉、入倉、儲存、出庫等各個環節都會出現自然和誤差損耗,使得出庫數量總是小于入庫數量,為企業帶來一定損失。特別是機械化收割的糧食已達不到以前的干、飽、凈特點,庫存幾年均會出現一定損耗,其中稻谷損耗尤為嚴重。為了降低損耗為企業增收創益,作者認為,加強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把好糧食進出關提高科技儲糧水平,是挖掘倉儲潛在效益,尋覓保管中的“無形糧倉”,為企業增效的重要途徑。
一、糧食入庫、儲存、出庫、過磅等過程中的各種損耗因素
(一)過磅計量誤差、整進零出因素
過磅計量誤差原因有:1.地磅運行時間長且工作頻繁,導致地磅感應原件靈敏度降低,稱量誤差大,需要及時校正磅秤或更換感應原件減少誤差;2.載重車輛有大有小,小車過大磅誤差也會增加,建議大小磅分設。糧食入庫多數是車皮直接入倉,而出庫基本是貨車拉出,形成“整進零出”,俗話說“分斤折兩”,導致出入庫數量差異。
(二)出入倉作業撒漏、現場清掃不凈因素
車皮與倉房間的連接是靠庫內中轉車完成,中轉車在過磅后運輸時,路途的少量撒漏無法回收損耗,出入倉作業機械壓碎損耗、包裝物清理不徹底損耗、中轉車箱未掃干凈損耗,出入倉作業完成后清掃作業現場殘糧不徹底,灑落在溝渠的糧食不能回收損耗。
(三)入倉糧食水分高、雜質多因素
如果入倉糧食水分偏高,在入倉過程中,糧粒在搬倒、經過輸送帶輸送入倉會散失水分;在炎熱的夏季或在干燥的冬季儲存中,糧食水分快速散失,糧食重量減少。如果雜質偏多,在入倉整理清除雜質后,原糧食重量會減少。
(四)存儲過程中各種扦樣因素
無論何種儲備糧,在存儲過程中都免不了入庫驗收扦樣、中途質量品質檢驗扦樣、銷售出庫時的樣品扦樣等,雖說樣品數量不多,但是各種扦樣累計下來,一個倉一個輪換周期估計也得扦取幾十公斤樣品。
(五)儲存過程中的干物質消耗因素
糧食在保管過程中,由于每粒糧食均是有生命的個體,無時無刻都在呼吸消耗糧粒內干物質,使整個糧粒的凈重減少。
(六)保管過程中采取的儲糧安全措施因素
無論何種糧食,在入倉完成后都會采取整倉均衡糧溫和水分通風,冬季降溫通風,而通風的直接后果就是引起糧食水分整體降低,導致減量。一個4500噸的倉,如果水分降低1%,重量直接減少45噸。
二、根據不同損耗因素,采取不同措施減損降耗
(一)完善規章制度,精細化、規范化工作流程
完善規范出入庫各項規章制度,教育職工愛惜糧食,嚴格遵守倉庫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嚴把入庫質量關、嚴格履行保管員職責,不合格糧食不能入倉,盡量杜絕偏高水分、雜質糧食入庫;出入庫雜質處理規范、有憑有據,作業現場灑掉的糧食清掃干凈,做到顆粒歸倉。
(二)做好糧食入庫前的準備工作
糧食入倉前,做好騰倉并庫,對倉內徹底清掃,進行有效的空倉消毒處理,杜絕新糧入倉感染霉菌和傳播。通風道根據要求合理布設,保證通風效果,不留死角。
(三)抓好細節,保證入庫數量
出入庫前對電子磅秤進行校驗,做到大車過大磅、小車過小磅,車輛盡量放置在磅秤中央減少誤差。溝渠鋪墊好收糧席,作業現場仔細認真清掃。入倉包裝袋、中轉車廂清理干凈。
(四)嚴把入庫質量關
入庫糧食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儲存過程中水分減量和自然損失。高水分糧食自身呼吸旺盛消耗干物質快而多,高雜質糧食,微生物富集,易感染蟲害、易生霉、通風熏蒸易形成死角,嚴重影響儲糧品質。
(五)采取措施、高效回收地面殘糧
過磅、中轉、進倉等作業免不了撒漏糧食,這些糧食經車輛碾壓基本都作垃圾處理,為回收變廢為寶,應設計或購置吸收機,每天中午、晚上對庫區地面殘糧全部進行回收,再分離除雜后銷售,保證了庫區清潔衛生美化環境,又為企業增收創效。
(六)努力提高綠色保糧水平
1.低溫、準低溫儲糧。溫度是影響糧油安全儲藏的重要因素。糧堆內的害蟲在水分和氧氣條件適宜情況下,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采取低溫、準低溫儲糧,就能抑制糧堆內各種生物成分旺盛的生命活動,減少糧食干物質損耗,延緩糧食陳化。
2.氣調儲藏。目前,我國使用的氣調儲糧技術有:氮氣氣調儲藏、二氧化碳氣調儲藏、脫氧劑脫氧缺氧氣調儲藏。當糧堆中氧氣濃度降到2%,或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40%--60%,糧堆中大多數害蟲死亡,糧食自身呼吸降低,消耗干物質減少。
3.電磁輻射滅菌。電磁輻射是一種比較新的防治技術,可以檢測和殺死糧食內部不容易被發現的害蟲,還能起到滅菌、消毒、防霉作用,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對糧食品種基本無影響。如熊鶴鳴研究的將秈稻用光觸媒袋包裝儲存和用光觸媒膜六面密封包裝儲存,兩個光觸媒實驗的防蟲效果明顯,并且具有延緩品質陳化作用。
4.惰性粉防蟲。近年來,利用惰性粉防治儲糧害蟲在國內有很多研究,利用沸石粉、磷酸三鈣、無定形硅粉、殺蟲粉、草木灰、礱糠灰、硅藻土等惰性粉防治害蟲,達到了很好效果。
5.信息素滅蟲。用信息素防治害蟲方法有:干擾交配,利用昆蟲信息素干擾雄蟲對雌蟲的定向,降低交配率;誘捕,利用信息素引誘害蟲到誘捕器中,降低蟲口密度;信息素與其它制劑混合使用:利用信息素引誘害蟲到指定容器中感染病毒,再讓這些害蟲回到種群中,擴散和引發害蟲種群生病死亡。
(七)科學保管,減少水分減量
糧食入倉完成后,適時進行全倉均衡糧溫和水分通風,既減少水分散失、又能達到通風的目的,需要采取現代科學技術通風---保水均溫均水通風,既在水、溫都能夠全倉均衡情況下,糧食水分散發也少的通風技術。
1.風機選擇。要做到保水通風,風機選擇是關鍵。大功率的風機能夠快速的降低糧溫同時也快速的把糧食水分帶走,并且大功率風機通風降溫,溫度反彈現象嚴重。所以,要選擇小功率風機,風機要求風壓大、風量小、風速慢的軸流風機,合理配置在倉房內。如裝糧6米的高大平房倉要求軸流風機功率為2.2kW,安裝在通風道的另一側,長44米的倉房最好安裝4臺。
2.通風方式。冬季對高大平房倉開展保水降溫通風,一般要求采用吸出式,由下而上通風。均衡糧溫和水分通風可根據大氣條件和糧堆溫度采用壓入上行式、吸出上行式等方式。
3.通風時機的選擇。①外界溫度與平均糧溫溫差達5℃以上可以開展通風。②選擇夜間通風,夜晚溫度較低,相對濕度高,此時通風可減少糧堆與大氣濕度差,減少通風水分散失。③均溫均水通風可選擇低溫相對濕度大的陰天通風,通風完成后再選擇干冷天氣低速通風4個小時,目的在于排除糧堆內的濕空氣,確保糧食安全儲藏。
4.密閉空間低功率內循環。均溫均水通風。夏季溫度回升時,采取密閉倉內空間,使用功率≤1kW風機內循環通風均衡糧溫水分。夏季表層糧受大氣影響糧溫升高,可以充分利用“冷心”內循環通風技術,用“冷心”平衡全倉糧食溫度,使整倉糧食溫度均衡不升高,同時也確保水分不散失,安全度夏。
5.智能系統通風。智能通風系統能夠自動全天候采集大氣溫濕度、倉內溫濕度,并根據溫濕度控制,適時自動捕捉最佳通風時間通風,既節能又減損。
(八)適時進行糧食輪換
在充分考慮市場糧價的基礎上,出倉輪換最好安排在春季和雨綿的秋季,利用大氣相對濕度較高時段,打開門窗讓糧食盡量吸濕,適當調整糧食水分,既達到糧食合理調質,也能適當降低企業損失。出入倉作業,盡量避開夏季高溫天氣,減少水分丟失和糧食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