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而隨著人們對建筑要求的提高,在當前的建筑設計中通常會融入藝術文化,在建筑設計中融入藝術文化不僅能夠提高建筑的形象,而且還能夠彰顯出建筑的個性,從而使建筑在“外形”和“內秀”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而為了使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能夠更好的融合,加大對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滲漏關系的分析研究力度不僅意義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一、藝術文化與建筑設計背景
1.世界不但是一個經濟聯系的整體,也成為一個文化聯系的整體。從世界歷史的發展來看,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建筑物的考察來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狀況。如果沒有這些具有特色建筑設計,我們對歷史的挖掘和了解也不能深入。這些建筑不但表現體現 獨特的建筑風格,更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藝術主流。在很多歷史的建筑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藝術和設計的結合。設計本身就是站在藝術的角度上進行的,而且當時的建筑背景受到文化藝術的影響頗大,比如西方的金字塔、埃菲爾鐵塔、空中花園等,這些不但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藝術的集中表現,從那個時代的建筑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其藝術的主流。了解到當時人們的社會狀態和文化氣息。
2.建筑設計中融合了建筑的藝術,建筑藝術由蘊含在藝術領域里。所以建筑設計也是藝術文化中的一種。一個沒有藝術的建筑的沒有靈魂的建筑。所以建筑設計和藝術文化的滲透才能保持建筑物的文化性和社會性。只有藝術的設計才是不脫離社會發展的藝術,才是對后代的發展具有貢獻的建筑。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建筑,每一個建筑都表現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水平。這些建筑都是對社會的真實記錄,在這建筑藝術的背后隱藏著的是人們對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所以建筑設計和藝術的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
二、建筑設計和藝術文化的概述
1.建筑設計的概述。在現代的建筑工程中,建筑設計主要是指建筑物在建造施工之前,建筑設計者根據工程建設任務,將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某些狀況或問題進行事先的預想,將可能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的解決辦法和處理措施提前擬定好,并且用圖紙和文件等書面形式將其繪制和表達出來,即繪制建筑的設計圖紙。在建筑的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如果發生設計圖紙中的類似問題時,其處理方式將參考設計圖紙中擬定的措施進行解決。建筑設計中的“設計”二字,在早期時候是用來區分繪畫和實用美術的。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設計”的概念漸漸沾染上了藝術性的東西,并且還具有了一定的實用性和審美價值?,F在是建筑設計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和經濟價值。它其實就是指“設計者的構思--建筑的施工建造-建筑物的使用價值”這一完整的,富有創造性的過程。
2.藝術文化的概述。所謂藝術,其意思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一是精神層面,藝術是隸屬于文化范疇內的一個特殊領域,它是類似宗教、倫理等相關的文化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二是活動過程的層面,在這個層面,一般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創造活動,即藝術家創造藝術作品的創造過程。三是活動結果層面,這個層面的藝術含義最容易理解,認為藝術就是指藝術作品,即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具有一定價值的藝術作品。藝術是人類審美的一種,也是現代化發展的一種核心環節。事實上,藝術是人類的一種情感活動,而藝術文化是指人類的一種情感文化。前者是人類的一時之感,是一種生命的啟示,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人類的生命質量。而后者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通過提高人類對美的評估和欣賞能力,完善人類人格和充實文化品格的一種學科。
3.藝術文化和文化藝術的區別。文化藝術是指以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藝術,簡稱“文藝”,它的著重點是藝術。且它是較為具象的一種文化價值的表現形式,比如:文章、書畫等。文化藝術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是很直觀、直接的。藝術文化則是指隸屬于藝術領域內的文化,它的著重點是文化。
三、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的滲透關系
每一個建筑物都有其特有的藝術特征。首先他是工程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建筑中的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內的建筑構件均體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許多外漏構件既是景觀重點,也是美學處理上的難點。所以建筑物應協調各部分之間的比例,把握人們對于建筑物的審美方向和標準,創造出大眾認可的建筑物。
1.空間。建筑主要通過創造各種空間來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在建筑作品中,空間位置的轉換是最迷人、最激動人心的。巧妙地利用空間,可以大大增強建筑藝術的表現力。比如住宅中不同房間之間的空間比例關系,公共建筑中的廣場上各種所得分配等。
2.比例。巧妙地處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建筑中長寬高的比例,凹與凸的比例,虛與實的比例等,可以改善人們的視覺形象。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建筑美。
3.均衡。主要指建筑物在構圖上的對稱,包括建筑物上下、左右、前后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最常見的均衡方式是在中軸線的左右實現對稱。如北京故宮,埃菲爾鐵塔,普通建筑中的大部分教學樓和辦公樓,另外還有部分民居等。其中北京故宮作為一個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對稱,其中每座建筑物都在一條由南到北的中軸線上展開,整個建筑群的中心是太和殿,以此為中由南向北伸展。
4.形體。主要是指建筑物的總體輪廓,通過線條和形體、空間和實體的不同組合方式,突出建筑獨特的個性色彩和特有的藝術感染力。其中“色彩”能給人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難忘的印象。
5.與自然達成一種和諧之美。建筑之美最重要的是美在自然。有的建筑設計只顧個體,不考慮群體。單獨看起來不錯,然而和其他建筑放在一起“王顧左右而言他”,則往往成為遺憾的作品。例如現在在北京城中的許多重要的街道中地很多建筑,單獨看起來很不錯,然而放在周圍環境中則顯得很不協調。建筑設計不僅要與周圍的其他建筑物相協調,而且還要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協調。在這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應屬別墅了,一座成功的別墅住宅首先要與周圍的山水等構成和諧的統一。只有這樣才做到了重視歷史的連續性和文脈的完整性。
在建筑工程建設之前還必須要對建筑進行精心地設計,從而才能夠使建筑工程施工按部就班的進行,從而才能夠確保建筑的質量和性能。而隨著人們對建筑要求的提高,在當前的建筑設計中通常會融入藝術文化,在建筑設計中融入藝術文化不僅能夠提高建筑的形象,還使建筑的個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從而使建筑的形象和功能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而為了使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能夠更好的融合,就必須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滲漏關系的分析研究力度。
參考文獻:
[1]同化。淺談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的滲透關系[J].平原大學學報,2010(5)。
[2]阮波。建筑學的美麗 .今日科苑,2010(16)。
[3]梁曉慧。向設計的主體回歸--建筑設計與技術教育的整合[J].文教資料,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