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利用建筑空間語言在建筑設計中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緒,建筑設計的空間語言是一種無聲語言,是社會語言的一種。人類失去了語言能力就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緒,不能直接交流??梢哉f,語言決定了我們如何表達所思所想。建筑設計者應認識并了解技術與空間藝術設計交匯的契合點,認識結構這種形成和界定空間的元素對建筑空間語言的制約性。
在技術革新的今天,人們能夠不受限制地對建筑進行輪番改造,賦予各種建筑風格以人性。建筑大師不斷揚棄,不斷回到起點又重新出發,運用新的技術語言創造著現代建筑空間的個性語言。
一、建筑和空間語言的理論概述
1.建筑與空間設計的概念
所謂建筑就是用藝術的眼光與施工方面的技術相結合,這種結合物產生了一定的功能,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提供了環境、房屋或場所。建筑內部空間一般由6個面(建筑地面、建筑頂棚以及建筑的四個墻面)圍合而成,建筑外部空間一般由建筑的外圍墻體與其他周邊建筑物,或建筑物與建筑物周邊其他景物圍合而成。就是這樣的建筑內部空間與建筑外部空間構成了建筑的所有空間。從上文所述不難看出,與建筑關系最緊密的就是建筑空間和建筑實體,而建筑實體是建筑設計所形成的直接對象,形成建筑空間才是建筑設計的最基本任務。而我們所說的建筑空間的創造就是對已有的建筑空間的運用,怎樣使其更加符合建筑物的功能,更符合人們的心理需要,這才是我們所說的空間設計。
2.空間語言的內涵
人類利用建設好的建筑空間表達自己某種特定的思想、情緒,或是傳達某種特定的信息時所運用的設計手法,就是建筑空間語言,其屬于一種特定的無聲語言范疇,是社會語言的一種。
從人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生存在社會中的人對自己所生存的空間大小的需求是有一定欲望的。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因為人是不斷活動的,在交往過程中是一種動態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一種不定的存在,而這種距離也是語言的一種,也需要我們去注意。這是因為人與人在交往中會表達出某種特定的感情或信息片段,而他們的表達手法就是運用空間語言。從人際關系受空間語言的影響這一方面來說,兩個互不認識的人在很空曠的野外相遇和這兩個人在一個空間狹窄的擁擠的大城市地鐵中相遇,其產生的結果肯定是完全不同的。這兩個人在空曠的野外不期而遇,可能在相互打招呼之后,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相談甚歡,甚至交上朋友;而同樣的兩個人在一個狹小擁擠的地鐵中相遇,即便是他們坐在相鄰的位子上或是扶著同一個扶手站在一起,也可能是面無表情,互不理睬,很難出現相談甚歡的場景。人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有人在室內發生摩擦,勸解者總會將兩個人分別帶到室外去,用空曠的環境幫助他們熄滅內心的怒火??諘绲暮?、山野不僅環境優美,也能使自己置身于一個開闊空間當中,有助于增進兩人之間的關系與感情。而在擁擠的城市,空間相對狹小,個人生活空間容易被侵占,人們往往處于一種不安的狀態。
總之,空間的變化為我們表達了各種各樣的信息與情緒,我們應該更加合理充分地理解和使用空間語言。
二、建筑設計的空間語言分析
1.建筑空間的聯系和分割
為能夠有效體現人們對建筑空間的使用功能的需求,以及體現出每個空間的良好構圖關系,設計者必須妥善處理對建筑物中每個使用空間的空間想象,更要妥善地處理好建筑空間之間的分割與聯系,這也是營造空間的重要手段。在空間中設置墻體,在一些連續的空間中開洞,這些則是劃分建筑物中空間與空間的聯系與分割最直接的手法。而設置欄桿、加設窗臺或增加地面高差和臺階,以及利用已有家具中如柜子、書架、屏風等室內裝飾元素,則是分割與半分割建筑空間的一些常用手法。在幾個建筑空間與另一個相鄰的建筑空間之間設置一個過渡的開敞或半開敞空間,則是既要使空間隔離又要其有一定聯系的最常用的設計手段之一。
2.建筑空間設計的韻律
所謂建筑空間設計的韻律,就是在建筑的室內空間中運用一些藝術化的處理,并以建筑的形態、建筑的構件以及建筑的裝飾設計元素進行的一些重復的、有規律的、有組織變化的表達形式,使其建筑空間達到我們想要的一種表現效果。這種韻律的美來自人類對周邊事物的感悟,感悟于生活環境中大自然那時刻變化的形態,更是感悟于對周圍已知環境的景色及聲音在精神上的升華。審美的一些基礎性原則,則是我們對周圍所熟知的自然環境變化的韻律分析而來的。人們有目的地運用一些重復的、有一定韻律變化的手段,從而使建筑物室內空間的功能流線組織形式以及室內空間的裝飾具有一定形式的韻律之美。設計者可以讓建筑物中的許多組成部分都具有韻律之美的形式變化,如,最常見的建筑物室內空間的構件窗戶、大門、承重墻、支撐柱,甚至裝飾線等最細小、最普通的組成部分,又如組成室內空間的裝飾細部線條與裝飾顏色的大色塊以及一些最常見的室內家具。由于設計者在建筑物空間設計中運用的設計手段有所差別,從而使最終形成的韻律之美也有所差別,主要分成四個不同的類型:逐漸變化的韻律之美、像海浪一樣起伏的韻律之美,以及最常見的連接型韻律之美和交叉型的韻律之美。
3.建筑空間設計的序列特征
在建筑空間內部,隨著人們在建筑內部的時間長短和進入建筑內部空間的先后順序,建筑內部的空間會按照一定的順序在人們的眼前依次展開,而對于建筑的感受也會按照時間順序在人們的腦海中形成,人們按照這個順序形成了一種對于建筑空間有規律、有序列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就是人們對生活空間的一種審美體驗,即所謂的建筑審美。而這種對于建筑空間有規律、有序列的體驗就是建筑空間的序列特征。由于人們在體驗建筑的三維效果時產生了一種在時間上的新體驗,所以又有人將建筑空間的構成稱為“四度空間的藝術”。設計者在建筑空間的設計中既要思考怎么才能滿足建筑空間內部的功能需要,又要思考空間序列特征是以何種形式與建筑空間結合和展開的,只有同時想到這兩點才能使建筑空間的組成與藝術化的處理完美結合。在建筑空間的組成與藝術化的處理方面,室內設計師可以運用很多種設計手法,如,使空間具有層次感、呼應感、主次感,通過展開、閉合的方式讓建筑空間營造與藝術化處理更加完美地結合。
在藝術化處理與一種大型的、莊嚴的、宏偉的空間結構中,常常會用一種有目的的、不間斷的空間序列方式,而這種序列方式就是所謂的規則序列。這種規則序列通常用一種連續的方式規劃建筑空間布局,并且分步驟地通過建筑空間的過渡、鋪墊與夸張達到一種建筑空間體驗上的精神制高點。設計者在組織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筑空間時總會用到這種空間序列特征。
結語
建筑空間設計中的建筑結構是根據建筑的功能類型決定的,而建筑設計的空間是根據建筑的功能擬定的。因此,設計者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與語言創造空間,對不同的設計手法加以運用,這樣才能創造出不同的建筑空間。在20世紀以后的建筑設計中,新材料、新技術與建筑結合產生了許多種新的建筑結構,使建筑空間語言的表達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新穎獨特。
參考文獻:
[1]黃浩.中國傳統民居與文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2]汪之力.中國傳統民居建筑.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3](芬)埃斯科·米耶蒂寧,(芬)瑞斯托·薩爾尼.鋼結構住宅.凌珀,譯.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4]李雄飛,巢元凱.快速建筑設計圖集(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5]鄒德儂,戴路.印度現代建筑.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6](英)弗蘭克·惠特福特.包豪斯.林鶴,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7](奧)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論確實性.張金言,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8]張永和.平常建筑.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9]張永和.非常建筑.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10](捷)J.A.夸美紐斯.圖畫中見到的世界.楊曉芬,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11](法)卡巴內.杜尚訪談錄.王瑞蕓,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2]朱鍔.張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2.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
[13]王群.空間、構造、表皮與極少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