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連續墻結構剛度大,防滲性能好,整體性好,耐久性好,結構安全可靠,同時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時基本無噪音,地下管線影響小,能適應各種復雜的地質條件和較深的基坑。地下連續墻施工工藝流程:測量放線;導墻施工;地下墻成槽;清基;鋼筋籠吊放;砼澆注;墻后注漿。
1、 測量放線
由業主提供正確的基點、導線和水準點,基點不少于 3 個,導線不少于 2 條,水準點不少于 2 個,辦好移交手續。根據基點和導線在施工場地內設立測量導線網和水準點,施工前進行復核以確保放線的準確性。
2、 導墻施工
導墻施工要精心施工,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地下墻的施工質量,它控制了地下墻的軸線和標高,對挖出槽設備進行導向,保證存儲泥漿的穩定水位,維護上部土體穩定,防止土體塌落,因此施工中應注意以下事項:放線要正確,導墻之間距離比成槽設備大 4cm;導墻頂面比地面高出 20cm;模板、鋼筋工程要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導墻在拆模后及時將左右導墻之間支撐起來,并且在導墻達到強度以前禁止重型機械在旁邊行走,以防導墻變形;導墻尺寸需滿足以下要求以保證成槽垂直度:中心軸線累計誤差值為±10mm,導墻頂標高誤差為±10mm,導墻內側墻面應垂直,墻面不平整度小于 5mm。
3、 循環泥漿和成槽
在地下墻施工中,泥漿的好壞直接影響地下墻成槽施工。為防止泥漿滲漏及土體失穩,破壞槽壁穩定,在成槽施工前,試配幾種性能指標不同的泥漿,根據施工成槽中實際泥漿護壁效果取樣測試后予以調整選用,從而改善和保證泥漿的護壁性能。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攪拌泥漿,否則影響泥漿的質量。為保證護壁效應及質量,應對每批制作新漿及槽段中被置換后的泥漿進行測試,其比重、粘度等重要指標都要滿足相應的要求。
對于一般為嚴重被水泥浸污及大比重泥漿作為廢漿處理,將其采用全封閉式的車輛將廢漿外運到指定地點,保證城市環境的清潔。
在我國,成槽的專用機械有:旋轉切削多頭鉆、導板抓斗、沖擊鉆等。施工時應根據地質條件和筑墻深度選用。一般土質較軟,深度在 15 米左右時,可選用普通導板抓斗;對密實的砂層或含礫土層可選用多頭鉆或加重型液壓導板抓斗;在含有大顆粒卵礫石或巖基中成槽,以選用沖擊鉆為宜。成槽機導桿垂直于槽段,抓斗張開,照準標志徐徐入槽抓土,嚴禁快速上、下,終槽時應輕放慢提,以防破壞槽壁引發坍塌。
4、 清基及接頭處理
清基先利用成槽機撩抓法初步清淤,再用壓縮空氣法\\(空吸法\\)吸泥清基,如清基后澆灌混凝土間隔時間較長,可利用混凝土導管在頂部加蓋,用泵壓入清水稀釋或壓入小的新鮮泥漿將槽底密度和含砂量大的泥渣置換出來,以保證墻體混凝土質量。清基結束后,要測定距槽底(設計標高)20cm 處泥漿比重不大于 1.20,淤泥厚度<20cm,砼接頭上的淤泥要認真細致的清刷干凈,用吊車起吊接頭刷緊貼混凝土接頭面,垂直上下的清刷,時間控制在 30 分鐘左右,其次數應在 30 次以上。
5、 鋼筋籠的制作與吊放
5.1 鋼筋籠必須在平整的路面上制作,保證尺寸規范標準。
5.2 鋼筋籠采用電焊成型,按規范和設計圖紙制做。
5.3 鋼筋籠采用一部 100t 吊車和一部 50t 吊車聯合起吊,起吊時主鉤起吊鋼筋籠頂部,副鉤起吊鋼筋籠中部,采用多組葫蘆平衡起吊,使鋼筋籠逐漸起高轉而垂直,慢慢地入槽,鋼筋籠不允許發生不可恢復的變形,吊放時應垂直,并按設計要求將 8# 槽鋼焊接擱于導墻面上,控制其標高,入槽過程中,應禁止強行放置鋼筋籠以及任何割短結構鋼筋的現象。
5.4 主鉤扁擔采用 I32 型鋼制作,副鉤扁擔采用 I28 型鋼,鋼筋籠桁架豎直筋上端和 I14 槽鋼雙焊牢,擱置在導墻面上。
5.5 鋼筋籠應在泥漿置換和清淤合格后及時入槽,入槽后至澆砼時的總停置時間不應超過 6 小時。
5.6 為保證轉角槽段鋼筋籠起吊時的整體穩定,不發生變形,轉角鋼筋籠夾角間均采用槽鋼斜撐進行支撐。
6、 布置導管和水下砼澆注
澆注水下砼采用導管法施工,鋼筋籠入槽后,放置兩根或一根(根據槽段長度設置)導管于鋼筋籠中,用吊車依次將接長的導管吊入槽段的規定位置,直至接近槽底,然后設置混凝土機架,導管頂端安上方形漏斗,準備澆注混凝土。
澆注混凝土前必須有混凝土配合比報告,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滿足一定的要求,并應現場測試;保證砼的和易性,砼到現場后應及時澆灌入槽,做好砼澆注,導管拆除記錄。
為保證砼在導管內的流動性,防止出現砼裂縫,夾泥現象,槽段砼澆注應保持砼面均勻上升,且連續澆注;導管埋入砼內 2~4 米,以免使砼頂面的沉渣或泥漿卷入砼內,影響砼質量;槽內砼面上升速度,不應小于 2 米/小時,否則無法保證砼的質量;在砼澆注時,不能將砼灑落槽內,污染泥漿;澆注后砼面超高 30~50cm。
7、地墻接頭墻后注漿
為改善地下連續墻各槽段連接處的防滲性能,保證基坑土體的順利開挖,擬在部分地下連續墻接頭外側施作品字型壓密灌漿\\(如下圖\\),使水泥漿在土層中起到填充、擠塞、滲透等效應,從而切斷接頭處地下水的滲流路線,徹底改善地墻接頭的防滲功能。
墻后接縫注漿采用品字型壓密注漿,注漿孔徑 100mm,孔間距0.8m,內側孔中心距地墻外緣線 0.6m,注漿孔深 18m。注漿用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標號 425,注漿用水采用清潔自來水。
地墻施工完畢后,在地墻接縫外側鉆孔,并插入注漿管注漿,灌漿應根據地層特點,調節漿液濃度,控制漿液流向和范圍,在承壓水處應增加漿液深度和縮短初凝時間;對滲漏水嚴重地段,在接頭縫墻外側封堵后,可在地墻接頭內再采用化學注漿進行第二道封堵(該處注漿利用混凝土澆注前預先埋設的注漿管進行壓漿),無漏水現象后并用水泥砂漿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