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況
清華科技園\\( 太原\\) A,B 座及地下車庫工程為太原市高新技術開發產業園區重點建設工程,位于太原市南中環街與濱河東路交匯處,是集科技研發、科研培訓及科研配套功能于一體的科研孵化產業園,為現代化辦公綜合體,總建筑面積 15. 8 萬 m2,地下3 層,地上 26 層,總高度 98. 7 m,框架核心筒結構。
本工程占地面積大,平面超長、超寬,工程中包含 30 萬 m3土方開挖,16 300 t 鋼筋加工及安裝,近 36 萬 m2模板支設、拆除和77 000 m3混凝土的澆筑。本工程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節約能源、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為目標,在施工過程中采用綠色施工技術,使得各階段現場布置統一、有序,并制定了各階段目標,在施工中嚴格執行,為實現工程的質量目標和成本目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工程特點及難點分析
2. 1 基礎數據少,工作量大
項目首次涉及綠色施工,缺少可以比較的基礎數據,目標不易設定,項目部對同類工程的能耗和資源消耗進行了充分調研、分析,對技術參數進行收集整理、比對,工作量大。
2. 2 社會影響大
該工程為太原高新區重點工程,地處太原市交通主干道,車流量大,周邊高樓林立,且鄰近施工項目多,工程進展、工程質量及文明施工狀況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2. 3 施工現場平面布置難度大
本工程施工作業面大,可利用現場場地小,因此,要求合理布置現場臨時設施和操作加工區域、施工道路,減少二次拆搬次數。
2. 4 交叉作業、分包單位多
由于本工程工期緊、任務重,各專業交叉作業多,施工過程中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完成生產任務,實現安全管理,需要各單位配合,調配難度大。
2. 5 “四節一環?!币蟾?/p>
以綠色施工過程為研究對象,分階段對綠色施工指標進行量化綜合評估,降低綠色施工成本,統計綠色施工為項目部累計節約的成本,開展施工全過程的綠色施工評價體系研究。為實現綠色施工提供務實、高效的評價工具,通過分析整理為下階段綠色施工的管理提供引導。同時對綠色施工全過程進行總結,形成《綠色施工作業指導書》,獲“第三批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評價等級“優”。
3 綠色施工實施措施
3. 1 成立綠色施工組織機構
本工程中標之初,就確立了創建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目標,公司領導高度重視,隨即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綠色施工領導小組,下設分公司督察小組、項目部綠色施工實施小組,實行三級管理。
3. 2 積極組織參加綠色施工培訓
為確保全國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順利創建,組織管理人員分別參加了中國建筑業協會在蘇州、北京、南京舉辦的綠色施工培訓與觀摩,使管理人員深入了解綠色施工的內涵與做法。再由管理人員對現場工人進行綠色施工宣貫與培訓,樹立了全員綠色施工的理念。
3. 3 加強綠色施工前期策劃
施工過程始終堅持策劃先行,編制創建綠色施工示范工程實施計劃,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與分工,有計劃的進行實施; 提前編制綠色施工實施方案,經專家進行討論最終定稿,使現場綠色施工的實施更加全面、更加條理。
4 主要綠色施工技術
4. 1 節材與材料資源實施措施
1\\) 有健全的機械保養、限額領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材料優化等制度。
2\\) 根據就地取材的原則進行材料選擇并留有記錄,本工程建筑材料 95%以上均為現場 500 km 以內的廠家生產提供。
3\\) 根據材料類型及數量選擇合適的運輸工具,嚴禁超載,防止損壞和遺撒,材料裝卸前專人交底,并根據現場平面布置情況就近卸載,采用四臺塔吊,各自負責相應區域,減少二次搬運造成損失。
4\\) 加強現場防盜檢查,圍擋密封嚴密,車輛出入均要進行檢查并做好出入登記,材料出廠必須開具出門證。
5\\) 積極開展關于綠色施工“四節一環?!狈矫娴?QC 小組活動,帶動全員參與,通過 PDCA 循環,推動綠色施工順利實施。
6\\) 臨建設施采用可拆遷、可回收材料; 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提高周轉次數,直接再利用廢棄鋼筋,經過挑選后用作護欄、馬凳、梯子筋、施工通道等,使用三級鋼和高性能混凝土,減少資源能耗,混凝土余料及落地砂漿通過制作墊塊、預制過梁、臨時道路等進行修補加以合理利用; 模板專人翻樣,專人下料刨邊、對接,提高周轉次數,避免漏漿減少浪費。
4. 2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1\\) 該工程施工場地位于太原市汾河界地,地下水位高,土層結構復雜,與周圍建筑及周邊道路距離較近,基坑深處達 18. 5 m,施工時既要保證深基坑圍護結構的安全、解決地下水對施工的干擾,同時又要減少地下水的抽取。
2\\) 整個施工階段施工現場噴灑路面、霧化降塵、混凝土表面養護用水、沖洗廁所等非生活用水不使用市政自來水,節約水源;基坑降水階段多余的地下水抽入地下 - 3 層消防水池內進行儲存,地下管井封閉后使用,延長地下非傳統水資源使用周期,減少傳統水源用量。
3\\) 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根據用水量設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100% 采用節水器具,在水源處設置明顯的節水標識; 與勞務分包單位、專業分包單位簽訂合同時,明確節水指標,以便節水控制,專人進行逐月考核; 現場實行分區分段用水計量,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別計量,用數據控制用水消耗量; 現場廁所采用手拉式水箱,比自沖式水箱大大節約用水量。
4\\) 采用先進的節水工藝,如: 混凝土養護采用覆蓋草袋、薄膜養護; 獨立柱混凝土采用包裹塑料薄膜養護; 墻體表面采用表面噴灑混凝土養護液養護,節約施工用水。
4. 3 節能與能源利用
1\\) 施工現場的生產、生活、辦公和主要能耗施工設備有節能控制措施,對主要能耗施工設備定期進行能耗計量核算,施工現場建立照明運行維護和管理制度,及時收集用電資料,建立用電節電統計臺賬,提高節電率。
2\\) 實行用電計量管理,生活區與施工區分別裝設電表,分別計量,施工現場生活區、辦公區、生產區分別設定用電控制指標,嚴格控制施工階段的用電量,定期進行計量、核算、對比分析,并制定糾正預防措施。在電源處設置明顯的節電標識。
3\\) 采用國家、行業推薦的節能、高效的設備,充分利用太陽能等再生資源,施工升降機采用高速電梯,設置變頻控制器,有效減少能源的消耗。
4\\) 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合理安排工序及施工作業面,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相鄰作業區域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安排施工工藝時,優先考慮耗用電能或其他能耗較少的施工工藝,避免設備額定功率遠遠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
建立設備技術檔案,定期進行維護、保養。
4. 4 節地與土地資源保護
1\\) 由于本工程場地可供臨時設施用場地較小,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合理、緊湊,在滿足環境、職業健康及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下,減少廢棄土地和死角,臨時設施占地面積有效利用率達到95% ,施工場地布置合理并實施動態管理,根據不同施工階段,對施工場地進行合理規劃。
2\\) 在經批準的臨時用地范圍內組織施工,根據現場條件合理設計場內施工道路,道路布置與原有及永久兼顧考慮。
3\\) 工程禁止使用粘土磚,全部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和煤矸石砌體材料,節約土地資源。
4\\) 施工現場內的倉庫、鋼筋加工場地、材料堆場均靠近施工現場內部臨時道路,位于塔吊有效半徑內,方便材料裝卸,縮短運距。
5\\) 鋼筋加工配送化,構件制作工廠化。
4. 5 環境保護
1\\) 工程施工現場降水采用止水帷幕降水,最大可能的減少對基坑周邊環境的干擾,減少地下水的抽取,在生活區安裝了中水處理器,對生活用水進行回收處理。
2\\) 場區主要道路進行硬化處理,安排專人清掃灑水。
3\\) 施工現場混凝土澆筑,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塵和垃圾時,使用吸塵器,建筑垃圾采用麻袋裝好,并運至指定地點,杜絕從高空向地面拋撒現象。
4\\) 對粉塵性、松散性材料,在轉運過程中 100% 覆蓋,作業人員戴防塵口罩,搬運時禁止野蠻作業,造成粉塵污染,對砂、灰料等按氣候環境變化采取加蓋措施,防止因風引起揚塵,五級風以上不得進行土方施工、砂、灰料的篩分,大風氣候條件下不得作業。
5\\) 施工現場大型機械、機具多,盡量使用電能這種清潔能源,對使用柴油、汽油的機動機械,使用無鉛汽油和優質柴油做燃料,對機械設備定期進行維護保養,降低廢氣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6\\) 現場鋼結構、管道的防腐施工過程中,正確佩戴防護用具,對油漆、稀料等有毒有害物品,建立專門的倉庫存放,地面進行硬化,避免污染土地,庫房遠離生活區 50 m 以上,保證人員的健康,同時減少揮發氣體對大氣的污染。
7\\) 施工過程中合理安排作業時間,盡量減少夜間施工,塔吊吊裝作業采用對講機指揮,噪聲大的設備遠離生活區和辦公區。
8\\) 電焊、金屬切割產生的弧光采用圍板與周圍環境進行隔離,防止弧光漫天散射,大功率投光燈加設燈罩,隨著工程進度及時間調整照燈的角度,保證強光不射出工地外。
9\\) 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設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并安排專人清運,土石方垃圾用作回填使用,辦公區、生活區節能燈具配備率100%,以20 W 節能燈代替60 W 白熾燈,按照每天照明4 h計算,1 支燈1 年可節約58.4 度電,可減少 CO2排放58.2 kg。
5 技術創新打造綠色施工示范工程
針對工程特點和難點,集團公司和項目部成立了技術攻關組,超前謀劃,攻堅克難,主要開展了 13 項重大科研課題攻關,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取得 2 項發明專利、4 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省級工法,總結完成論文論著 3 篇,節約了施工設施,提高工效,節約了成本,確保清華科技園項目施工過程綠色環保、安全可控、質量優良\\( 該工程主體結構獲太原市結構迎澤杯和山西省結構優質工程\\) ,2014 年 5 月經中國建筑業協會驗收,工程評價為“優”,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JGJ 146-2004,建筑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S].
[2] GB/T 50640-2010,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S].
[3] 王有為. 中國綠色施工解析[J]. 施工技術,2008\\( 6\\) :1-6.
[4] 吳 昕,馬德勝,韓立國,等. 機場航站樓工程綠色施工管理[J]. 建筑技術,2014,45\\( 5\\) :427-429.
[5] 任文良. 談高層建筑綠色施工技術[J]. 山西建筑,2014,40\\( 18\\) :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