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是建筑工程設計中,由建筑專業的建筑師承擔的那部分工作。建筑設計時,要根據審批下達的設計任務書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綜合分析其建筑功能、建筑規模、建筑標準、材料設備、施工技術、地段特點、氣候條件、建筑經濟及建筑藝術等要素,著重解決建筑物內部各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間的合理安排,建筑物與周圍環境、外部條件的協調配合,內部和外部的藝術效果,細部的構造方案,創作出既符合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生活或生產環境。
由于建造房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物質生產過程,影響因素很多。因此,在施工前必須有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遵循一定的設計程序,劃分必要的設計階段,才能做好建筑設計。在做好設計前的準備工作后,建筑工程設計一般按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兩階段進行,稱之為兩階段設計。
1 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1.1 熟悉設計任務書
設計前,首先需要熟悉設計任務書,設計任務書的內容有:建設項目總的要求和建造目的的說明;建筑物的具體使用要求、建筑面積以及各類用途房間之間的面積分配;建設項目的總投資和單方造價,原有建筑、道路等室外設施使用情況;建設基地范圍、大小,原有建筑、道路、地段環境的描述,并附地形圖;設計期限和項目的建設進程要求。
設計人員應對照有關定額指標,校核任務書中單方造價、房間使用面積等內容,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嚴格掌握建筑標準、用地范圍、面積指標等有關限額。
同時,設計人員在深入調查和分析設計任務以后,從合理解其使用功能、滿足技術要求、節約投資等方面考慮,或從建設基地的具體條件出發,也可對任務書中一些內容提出補充或修改,但須征得建設單位的同意;涉及用地、造價、使用面積的,還須經城建部門批準。
1.2 收集必要的設計原始數據
通常建設單位提出的設計任務,主要是從使用要求、建設規模、造價和建設進度方面考慮的,房屋的設計和建造,還需要收集下列有關原始數據和設計資料。即:氣象資料,地形、地質、水文資料,水電設備等管線資料,設計項目的有關定額指標等。
1.3 設計前的調查研究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2)建筑材料供應和結構施工等技術條件。
3) 基地踏勘。根據城建部門所劃定的建筑紅線進行現場踏勘,了解現場的地形、地貌以及基地周圍原有的建筑、道路、綠化等,考慮擬建房屋的位置和總平面布局的可能性。
4)當地建筑傳統經驗和生活習情。
在建筑設計中也要考慮到當地的生活習慣以及建筑形象。
2 初步設計階段
初步設計是建筑設計的第一階段,它的主要任務是提出設計方案,一般不少于兩個,以供建設單位選擇,選定的方案經進一步的修改完善,綜合成較理想的方案,送有關部門審批。初涉設計的圖紙和設計文件有:
1)建筑總平面。常采用的比例是 1:500 或 1:1000,應表示出用地范圍,建筑物位置、大小、層數、朝向、設計標高,道路及綠化布置及經濟技術指標。地形復雜時,應表示粗略的豎向設計意圖。
2) 各層平面及主要剖面、立面。常用的比例是 1:100 或 1:200,應標出建筑物的總尺寸、開間、進深、層高等各主要控制尺寸,同時要標出門窗位置.各層標高,部分室內家具和設備的布置、立面處理等。
3)說明書。設計方案的主要意圖及優缺點,主要結構方案及構造特點,建筑材料及裝修標準,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等。
4)工程概算書。建筑物投資估算,主要材料用量及單位消耗量。
5)鳥瞰圖、透視圖或建筑模型。根據設計任務的需要,可能輔以鳥瞰圈、透視圖或建筑模型。
3 技術設計階段
技術設計是三階段設計的中間階段,它的主要任務是在初步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房屋各工種之間的技術問題。經批準后的技術圖紙和說明書即為編制施工圖、主要材料設備訂貨以廈基建撥款的依據文件。
4 施工圖設計階段
施工圖設計的圖紙及設計文件有以下幾種:
1)建筑總平面。建筑總平面圖常用比例為 1:500 和 1;1000。應詳細標明基地上建筑物、道路、設施等所在位置的尺寸、標高,并附說明。城市建筑物位置的確定,應包括該建筑物城市坐標的位置,以及和道路紅線的相互關系。
2)各層建筑平面、各個立面及必要的剖面。這些圖紙常用比例 1:100、1:200。除表達初步設計或技術設計內容以外,還應詳細標出墻段、門窗洞口及一些細部尺寸、詳細索引符號等。
3)建筑構造節點詳圖。當工程設計全部采用標準圖集時,也可省去做節點大樣圖。
4)各工種相應配套的施工圖紙。這些圖包括基礎平面圖和基礎詳圖、樓板及屋頂平面圖和詳圖、結構構造節點詳圖等結構施工圖;給排水、電器照明以及暖氣或空氣調節等設備施工圖。
參考文獻
[1] 余志宏.探討教學樓實驗樓的建筑設計[J].建材發展導向,2013(5):26.
[2] 劉躍,陳 .民用建筑設計過程的管理與控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0):138.
[3] 鐘正偉,康洪軍.論學校教學樓全過程設計要點[J].中國科技博覽,201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