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深基坑支護的設計和施工一直是技術難題。特別對有水基坑,不僅要求保證基坑內正常作業安全,而且要防止基坑及坑外土體移動,同時要保證基坑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1 工程概況
永濟熱電廠火車卸煤溝位于永濟市上下榆林村一帶,緊臨南同蒲鐵路正線,地形平坦。卸煤溝基坑開挖的尺寸為:長 300m,底寬為 14~18m,基坑開挖深度 8.5~12.5m。地下水水位埋深為 1.5~2.0m,基坑邊緣距南同蒲正線為 8m,南同蒲正線的另一側為伍姓湖。
2 地質勘探
為了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務,施工前對地質進行了補充勘測。土工試驗結果表明:黃土狀粉土地層粘聚力為 16.5~25.35kPa,內摩擦角為 16~23 度,重度為 20kN/m,滲透系數為 2.6~10-5cm/s;粉質粘土地層粘聚力為 17.5~30.35kPa,內摩擦角為 15.2~19.95 度,重度為 20kN/m,滲透系數為 1.7~10-6cm/s。
3 降水試驗
①目的:為降水方案設計提供依據。②工作量:2 眼降水試驗井(以后作降水井),6 眼觀測孔進行多孔抽水試驗。③工作方法:采用穩定流抽水,非穩定流觀測。④技術要求:采用 3 次降深,需對主孔及觀測孔做恢復水位試驗。⑤試驗結果:探孔揭露地下水位為 1.3~2.2m,地層以黃土狀粉土、粉質粘土為主,局部夾有粗砂層。井位間距易為:13-17m,井深易為 21m 左右。
4 降水方案選定的原則
4.1 原則:本著經濟、安全可行的原則,結合成功的經驗提出支護、降水方案。
4.2 基坑降水方案:①基坑降水方法確定:依據場地條件和基坑開挖深度,選定管井降水方法;②降水深度及降水管井深度確定:卸煤溝基坑開挖深度 8.5~12.5m,據《降水技術規范》(JGJ/T111-98)要求,確定基坑內降水深度為 9.5m,局部 13.5m,考慮到水躍值,井管內動水位 15~20m 左右;③降水井井數及井間距確定:據基坑的降水觀測和涌水量的估算,降水井數定為 58 眼,井間距 15m。
5 降水井和回灌井①降水井:根據場地地層結構,基坑開挖深度,確定降水井井深 20m,孔徑¢700mm,管徑¢400mm 的水泥質管,管外填¢2~8mm 規格濾料,過濾器為園孔骨架的包網過濾器。上部 1m 為實管,底部 2m 為沉砂管,中間部分為花管。②回灌井:由于場地緊鄰南同蒲鐵路,考慮到地下水位下降會引起鐵路的不均勻沉降,本次降水布置 21 個回灌井,與降水井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確?;毓嘈Ч?。根據地層結構,基坑開挖深度,初步確定回灌井井深 15m,孔徑¢700mm,管徑¢400mm 的水泥質管,管外填¢1.5~2.0cm濾料。上部 1m 為實管,底部 2m 為沉砂管,中間部分為花管。
6 基坑支護
①場地北側(緊鄰南同蒲鐵路一側)一級放坡,放坡坡度 1誜0.5,同時采用雙排水泥土攪拌樁作止水帷幕。②基坑南側采用一級放坡,坡度為 1誜0.7。③開挖深度 12.5m,地段(1# 轉運站)采用灌注樁及錨索組合支護方案。④止水帷幕水泥土攪拌樁樁徑 0.5m,樁距 0.35m,樁長 10.0m;格柵式水泥土攪拌樁擋墻樁長 12m,樁徑及樁距同上。⑤降水、支護周邊影響分析:預測施工期間鐵路路基最大沉降量約 10mm。⑥鐵路路基變形觀測:變形測量等級為四等。1)水平位移測量:采用經緯儀投點法進行水平位移測量,變形點的點位中誤差小于 12mm;2)垂直位移觀測:采用水準儀進行垂直位移觀測,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小于2.0mm,相鄰變形點高程中誤差小于 1.0mm。
7 深層攪拌樁帷幕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要求
7.1 深層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 鉆機就位→攪拌下沉→噴漿攪拌、提升→重復攪拌提升→關閉注漿機→樁機移位。
7.2 水泥土攪拌樁(深層攪拌樁)帷幕施工技術要求
①施工前,應事先平整場地,清除樁位處土地,地下障礙物等。
②深層攪拌樁樁位偏差≤50mm,垂直度偏差≤0.5%,搭接寬度 150mm。
③鉆機提升速度應掌握在Ⅱ擋操作,采用 4 攪 2 噴,經常檢查鉆頭直徑,隨時補焊。
④施工前應標定鉆機的灰漿泵輸漿量,灰漿經輸漿管到達攪拌機噴漿口的時間和設備提升速度等施工參數。
⑤施工過程應有專人記錄,對不合格的樁位根據具體的情況分別采取補樁或加強鄰樁等措施。
⑥水泥土墻樁在施工后一周內進行開挖檢查成樁質量,若不符和設計要求應及時調整施工工藝。
⑦水泥土墻在設計開挖齡期采用鉆芯法檢測墻身完整性,鉆芯數量不少于 7 根;并根據設計要求取樣進行抗壓強度試驗。
8 降水工程井點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要求
8.1 降水井及回灌井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要求
8.1.1 降水井及回灌井施工工藝流 場地平整→埋設護筒→鉆機就位→成孔→清孔換漿→下井管→回填濾料→洗井→成井→鉆機移位。
8.1.2 降水井及回灌井施工技術要求
①降水井及回灌井宜在觀測孔施工完成后進行。
②施工場地要平整、壓實,鉆機安裝應平穩。
③保證孔直、孔圓,每百米孔斜度不得大于 1.5 度,每50m 測一次孔斜度。
④對水位以下地層應嚴格控制泥漿稠度,必須用泥漿攪拌機制作泥漿,泥漿比重控制在 1.20~1.25g/cm3,粘度20~22S,膠體率 95%以上。時刻控制孔內水位,以防大量漏漿造成塌孔。
⑤鉆進過程中應認真記錄地層、巖性厚度、變層位置、循環液漏失量、水位等。
⑥成孔后,應立即采用鋼絲繩刷對水位以下孔壁進行刷孔,然后清底換漿,確??椎谉o沉渣,泥漿稠度小于1.05g/cm3,方可下管。成井后井管應高現自然地面 20cm。
⑦井管下置完畢后要立即填料,填充濾料時應從井管四周緩緩倒入,保證濾水層厚度均勻,且不小于 100mm。
⑧洗井:用活塞及空壓機洗井,至水清砂凈,水位恢復穩定后進行抽水試驗。
8.2 觀測井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要求
8.2.1 觀測井施工工藝流程 平整場地→鉆機就位→鉆進→成孔→拔出護筒→下 PVC 管→回填濾料→成井→鉆機移位。
8.2.2 施工技術要求
①觀測孔施工采用護管加清水沖擊鉆進,施工技術要求同工程地質鉆探孔。
②孔深 12m,開孔直徑 168mm。
③濾水管包纏:濾水管采用管徑 70mm 的帶孔 PVC管,用 60 目尼龍底包纏二層。
④管外填 準1.5~2.0cm 濾料,填充濾料時應從 PVC 管四周緩緩倒入。
⑤成孔后井 PVC 管應高現自然地面不少于 30cm。
8.3 基坑降水、回灌、觀測。
降水:降水井要每眼井單獨配備箱和配漏電保護器。
開始降水時,先將水泵放置到距離井口 15m 的位置試抽水。根據降水情況可適當調整水泵位置。抽水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基坑內外水位變化和基坑水位移、周邊建筑物的沉降觀測等多方位的監測工作。
回灌:是控制和減小基坑北側鐵路發生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本工程視抽水情況調整設計回灌井。
觀測:水位觀測在水位穩定前 3 次/天,水位穩定后 2次/天。
基坑開挖到位后,坑內水位應保持在 9~10m,待土建單位基礎施工出±0.000 后降水工作結束。
抽水注意事項:
①在降水深度范圍內要連續抽水,不能間斷。嚴格控制降水深度和速度。降水深度不得超過設計深度。水管連接要嚴密,不得跑、冒、滴、漏。
②下泵、提泵要特別小心,以免碰壞井壁。
③抽水期間要有可靠的電源。
④要緊密配合土方開挖,防止降水井被破壞。
⑤降水期間,因現場電纜、水管等布置較密,尤其在土方開挖施工中,必須做好現場電纜、輸水管道的保護工作,嚴禁因現場電纜和輸水管破損,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及其它不必要的損失。
⑥排水要全部進入水渠不得漫流。
⑦加強監測和做好回灌工作。
9 基坑開挖
基坑開挖在全部支護和降水設施施工完成后進行。同時降水天數不得少于 7 天,并觀測降水深度達到要求后,方可進行開挖。
因本工程開挖工作面大,開挖工作易分段進行,為后續工作創造條件,同時本工程開挖深度較深,采用臺階法開挖,分為上下兩個臺階。兩臺挖機一上一下接力開挖。
在開挖過程中注意保護降水設施,在降水井的位置上插上紅旗,作出明顯的標記,引起作業人員的注意,同時配專人進行防護。
10 基坑支護和降水的實施效果
本工程支護和降水相當成功,地下工程施工歷經 4 個多月的時間,沒有出現過任何大的事故。降水井的布置,根據在施工過程中,幾臺泵發生了故障后,只要有一臺泵停止抽水的時間達到 1 小時,坑底就會有水涌出。證明井距的布置相當合理。
通過回灌技術的實施,南同蒲正線的下沉量控制到了4mm,經過沉降觀測得出上述結論?;毓嗉夹g實施關鍵問題:是對南同蒲正線一側的水位要勤觀測,如果水位低于正常水位 2m 時,要立即回灌,確保南同蒲正線一側的水位。
11 成本
本工程施工降水和基坑支護費用約為 250 萬元,與其它類似的工程相比,節約費用約為 150 萬元。
12 結論
深基坑的支護和降水是復雜的,施工前必須調查清楚,拿出可行的方案來指導施工。同時在施工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能一概而論。以上施工設計和施工過程也為我們積累了不少的經驗,要認真總結經驗,為以后類似的工程施工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JGJ/T-98,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S].
[2]TB/10025-2001,鐵路路基支擋結構設計規范[S].
[3]JGJ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