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再加上識字量較大,學生在識字教學中出現了形近字容易混淆、 記得快忘得也快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如何讓學生主動識字、 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鉆研的重要課題。 筆者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 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利用游戲識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也是促使學生主動識字的有效動力。 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 游戲教學就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 低年級的小學生剛剛走進小學校園,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是他們的特點,他們喜歡玩游戲,喜歡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因此,教師可以組織游戲教學,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識字,一方面寓教于樂,讓學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學生的心理負擔, 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有助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比如, 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開展猜字謎游戲:心———一個小鍋炒豆豆,三顆豆,兩顆掉外邊,一顆留中間;告———一口咬下牛尾巴;合———一人一口,等等。 這樣的游戲活動有很多種,可以是猜字謎、摘蘋果,也可以是開火車、撿落葉,只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律去選擇合適的游戲方法,就能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并且也能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二、以“熟”帶“新”,在復習鞏固中學習生字
小學生識字有一大特點:記得快、忘得也快。 怎樣讓學生對學過的生字牢固地記憶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筆者認為,必須要多復習,并在復習中將新、舊生字結合起來一起學習,即以“熟”帶“新”,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鞏固已經學習過的生字,也能學習新生字,并且可以避免混淆。 在日常識字教學中,筆者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一是熟字換偏旁法。 也就是說,將曾經學過的生字先復習一遍,然后將這個生字的偏旁進行變化,就能出現新生字,以這種方式進行識字教學, 學生既鞏固了已經學過的生字, 也容易對新學的生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小”與“少”,“小”字學生學過,只要變化一下,就成為“少”字,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新字;再比如“東”與“車”,也是如此。 在開始識字時,這樣的對比學習,能讓學生在復習的同時掌握新字, 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二是拼擺筆畫法。即引導學生自己制作生字卡片、筆畫卡片,讓學生自己將這些卡片自由組合、拼擺,就能得出新的漢字,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探索,不但學習了新字,也能達到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目的。 比如,將“大”字和一些偏旁部首、筆畫拼擺在一起,都能得出哪些字? (太、犬、頭、天、因等)這樣的動手學習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合作學習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進行自主、 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合作學習就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式。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 即學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學生自己讀生字、學習課文,然后小組內進行評價。 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夠發揮合作精神, 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比如,學習《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在小組內預習,學生不認識的生字、朗讀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向小組內的同學請教:有個同學在朗讀課文時,“格外”兩字難住了他,在其他小組成員的幫助下,他學會了。 這樣的互幫互助,不僅有助于語文學習, 也能幫助學生學會人際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對于學生的性格發展大有助益。
四、借助圖書角,在閱讀中識字
圖書角在很多班級中都有設立, 這也是進行識字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教室中設立一個圖書角, 收藏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多種報紙雜志, 引導學生多去圖書角讀書。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于學過的生字,是一個復習鞏固的過程; 當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時,不要輕易放棄,可以引導學生去請教教師、同學,也可以利用“拼音字典”的查閱方法查字典解決。 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生字,既可以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以后的閱讀和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圖書角的創建與運營,要引導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建設中來,將自己的書籍集中起來, 豐富圖書角書籍的種類,同時由于都是學生自己的圖書,學生格外愛惜,閱讀的積極性也非常高,這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開展課外活動,讓生活成為識字的大舞臺
課堂短短幾十分鐘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需要利用課外時間去鞏固練習。 而且,母語社會背景是語文學習的強大優勢,學生有著得天獨厚的識字條件。 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自己去識字,在廣闊的生活大舞臺上自主識字。 筆者是這樣做的:一是組織多種識字競賽活動。 識字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學習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認識生字 ,比如 ,引導學生做一個 “識字本”,讓學生將自己身邊的字、常出錯的字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組織“識字擂臺賽”,讓學生互相交流識字本, 看看誰認識的生字多。 這樣不僅肯定了學生的自我成就,增加了學生學習自信心,而且在互相激勵中增強了識字興趣。 二是開展社會實踐,幫助學生認識生活中接觸到的生字。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走進生活、走入社會,認識我們生活環境中的生字。 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我們生活中的食品包裝袋上的字, 方便面袋、糖紙、小食品的外包裝等都是很好的認字道具。 再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放學路上的廣告牌、商標、牌匾上的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學生可以請教教師、父母和同學,在主動探知中牢固地掌握生字。 這樣的識記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 刺激了學生的感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自主識字,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識字,有效地提升了識字效果。綜上所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探尋更多的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識字、快樂識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