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推進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數學具有人文價值、科學價值、應用價值,這些價值決定了數學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從數學與理性精神、數學與各門科學、數學與計算機、數學與社會進步這四個方面,探討數學與人類社會進步的關系。
1 數學與理性精神
提到人類的理性精神,自然想到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約公元前 330 年 --前275年)的著作《幾何原本》?!稁缀卧尽酚?1482 年出版到現在已有一千多種版本,它在歐洲的銷售量僅次于《圣經》,有人說它是數學家的圣經。
《幾何原本》產生于古希臘奴隸制時代,當時希臘的雅典城邦實行奴隸主的民主政治,男性奴隸主的全體大會選舉執行官,對一些戰爭、財政等大事實行民主表決。奴隸主之間經常發生爭執,往往需要用理由來說服對方,使學術上的辯論風氣甚濃。為了表明自己堅持的是真理,就需要證明?!稁缀卧尽氛窃谶@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幾何原本》是數學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它最大的成就在于創建了-數學中演繹推理模式,這種推理是在一些基本定義和被認為不明自白的基本原理--公理或公設基礎之上,公理適用于各門科學,公設只適用于幾何。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公理化思想。
《幾何原本》全書共 13 卷,包括 5 條公理,5 條公設,119 個定義和 465條命題,構成了歷史上第一個數學公理化體系。歐幾里得從這些定義、公理、公設出發推導出所有的定理。
歐幾里得的推理模式成為后人研究問題、確立學說的典范。例如,阿基米德從“相等的重物在離支點相等距離處平衡”公理出發,證明了杠桿定律 ;牛頓從“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公理出發,建立了力學體系 ;愛因斯坦從“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公理出發,建立了相對論。
《幾何原本》不僅對數學本身以及其他科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此而產生的人類理性精神,人們利用這種理性精神獲得堅定信念。人們不僅把理性運用到自然科學領域,而且運用到社會科學領域。如神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都紛紛效仿歐幾里得的公理化模式,建立起自己的理論。
人類有了理性思維,擺脫了愚昧、武斷,學會了有根有據的邏輯推理,使人們的思考和處理問題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飛躍。
2 數學與各門科學
數學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在這些科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數學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提供了工具、思想和方法,極大地促進了各門科學的發展和現代化。
2.1 數學與哲學
哲學是一切科學的根本,它是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門科學。數學和哲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像畢達哥拉斯、牛頓、羅素等,他們不僅是著名的數學家,同時又是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哲學,同時哲學又為數學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方法。
2.2 數學與經濟學
經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在社會科學領域,經濟學是最早成功地實現數學化的科學。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經濟學分支。數學為經濟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經濟管理中,數學在每一個環節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對于任何一個產品,從原材料供應、檢驗、運輸、分類、下料,到產品毛胚的準備、加工、檢測、包裝、貯存、物流、,到貯存、銷售、服務、市場開發,直到市場信息反饋、成本核算、產品改進設計等等,數學中的最優化決策論原理促進了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開發的科學化。
1900 年至 1965 年全世界在社會科學方面的 62 項重大成就中,數學化的定量研究就占三分之二。自 1969 年至 1981 年間頒發的 13 項諾貝爾經濟學獎中,有 7項的獲獎者都是直接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經濟問題而得到重大突破的。
2.3 數學與語言文學
在學校教育中,數學和語文是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必學的兩門課程。這說明數學和語言文學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數學語言是符號語言,它具有簡捷、精確等特點,數學語言是人類唯一通用的語言?,F在,數學語言已經成為傳媒和公文的通用語言。
2.4 數學與戰爭
戰爭是用極端手段解決爭端的極端方法,它也是一種政治。當今,數學中的運籌學、控制論、信息論對戰爭勝負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和美國都成立了運籌小組,研究雷達提供的信息與戰斗機的協調,研究搜索潛艇、兵力分配、投放深水炸彈等方面。把研究成果應用于對法抗西斯戰場上,曾經屢建奇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運籌學。目前,運籌學包括有博弈論、排隊論、決策分析、圖論、庫存論、搜索論、數學規劃論、可靠性數學理論等許多分支。
控制論也是二戰中研究預測飛機位置和過濾噪音、復原信息問題,即“預報問題”和“濾波問題”.控制論的創始人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家納維。
在現代戰爭中,戰前要用蒙卡羅方法建立數學模型,對雙方軍事實力、政治、經濟、地理、氣候等因素進行模擬。選擇出對自己有利的作戰方案。如 1991 年的海灣戰爭前,美國擔心伊拉克點燃科威特的油井而引起全球污染,科學家們利用流體力學原理及熱傳導方程建立了數學模型,經過計算得到的結論是不會引起全球污染。有人說,海灣戰爭就是數學戰爭。
2.5 數學與物理學
數學在物理學中的滲透和應用最為突出。牛頓把地面上的物體間的引力和天體間引力統一起來,麥克斯韋把光波和電波統一起來,都是借助數學的結果。愛因斯坦發明的廣義相對論,正是用到了黎曼幾何。
2.6 數學與生物學
在上個世紀 50 年代,數學家用微分方程建立了生物模型??茖W家們發現脫氧核糖核酸(即 DNA)的雙螺旋結構在細胞中呈扭曲、?擰、打結和套圈等形狀,采用把 DNA 的扭結打開,再把它們復制出來的辦法去了解 DNA 的結構,這正好是數學里代數拓學中的紐結理論研究的對象。
1976 年以來,數學家與生物學家合作,運用統計學和組合數學來了解 DNA 鏈中堿基的排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F在研究生理現象、神經活動、遺傳學、生物學都離不開數學和電子計算機。
2.7 數學與醫學
數學在醫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20世紀 60 年代,醫院里出現了 CT 掃描儀,使醫學診斷更準確。CT 的發明者科馬克在計算人體不同組織對 X 射線吸收量的數學公式時,正是用到了積分幾何中的拉東變換,這是發明 CT 掃描儀最關鍵的一步。隨后,亨斯菲爾德發明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X 射線斷層掃描儀??岂R克和亨斯菲爾德共同獲得了 1979 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我們看到,數學與各門科學聯系越來越緊密,形成了一系列交叉科學。如數學物理、數學化學、生物數學、數理經濟學、數學地質學、數理氣象學、數理語言學、數理心理學、數學考古學等。
3 數學與計算機
電子計算機是數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20 世紀中葉,高速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非常深遠。20 世紀 40 年代末和 50 年代初,數學家馮·諾依曼設計并制造出存儲程序計算機-ENVAC.提出現代計算機設計思想的數學家還有圖靈,圖靈從數學上證明了制造通用計算機的可能性。從馮·諾依曼和圖靈研制的第一代晶體管計算機起,已經發展到現在的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梢钥隙ǖ恼f,進一步研制新型計算機,如大規模并行計算機、光學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神經網絡計算機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數學理論和數學思想方法。
由于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理論、實驗、科學計算已經構成當代科學研究的三大支柱。計算機有如此非凡的功能,主要的是因為有非凡的軟件。計算機是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的,如果說硬件是他的軀體,那么軟件就是它的靈魂。軟件的核心是計算方法,所以說計算機技術是就是數學技術。
現代科學技術的突出特點是定量化,只有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才能定量化。定量化是指人們從實際中提煉數學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用計算機求出模型的解或近似解,然后回到現實中進行檢驗,必要時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實際,最后編制成計算機軟件,以便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動、高質量、高效率是高技術的主要特點,高技術是通過數學模型和數學方法并借助計算機的控制來完成的。我們看一些例子 :
借助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天體力學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天文學家們應用牛頓定律和高速計算機,已經預測了太陽系在未來 2 億年內的運動情況。
1997 年,IBM 公司制造的“深藍”計算機擊敗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世界為之震驚?!吧钏{”計算機有這樣高的水平,主要是由于應用巧妙的算法以及高速的計算。
計算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用機器代替人的智慧。定理機器證明取得了巨大成就。1960 年美籍中國數學家王浩,在一臺速度不高的計算機 IBM704 上證明了羅素--懷德黑?!稊祵W原理》中一階邏輯部分的全部 350 條定理。1977 年,中國數學家吳文俊實現了初等幾何主要定理的機器證明,并證明了初等微分幾何中一些主要定理可以機械證明的結論。吳文俊的方法形成了中國特色,國際上稱為“吳方法”,使中國學者在數學機械化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4 數學與社會進步
數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的影響 ;同時數學的發展又反過來對社會的進步起推動作用。社會的進步主要表現在精神的和物質的兩個方面。
數學對人類精神的影響,表現在對人們的思維方式、教育方式、以及世界觀、藝術觀都有著巨大的影響。由于嚴謹的邏輯推理和精確的科學計算,數學往往成為解放思想的重要工具。
數學對人類物質的影響,突出的表現在產業革命上,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物質生活方式。人類歷史上共有三次重大的產業革命。第一次產業革命的主體技術是蒸汽機、紡織機等 ;第二次產業革命的主體技術是發電機、電動機、電氣通訊等 ;第三次產業革命的主體技術是電子計算機、原子能、生產自動化等。這三次產業革命的主體技術都與數學的新理論、新方法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總之,數學的發展與人類社會進步的關系非常密切,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所以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數學與人類社會進步,就是要更好地學習數學、研究數學、應用數學、發展數學,促進人類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文林 . 數學史概論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錢寶琮主編 . 中國數學史 . 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3] 李迪 . 中國數學通史:宋元卷 .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4] 梁宗巨 . 世界數學通史:上冊 . 沈陽 :沈陽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