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統游戲具有悠久的歷史,是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幼兒園開展民間傳統游戲,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增強幼兒體質,還能夠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培養其樂觀、堅強的態度。因此,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個體差異,結合幼兒一日生活,開展富有趣味性的民間傳統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同時獲取知識、鍛煉體質。應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在幼兒園中開展民間傳統游戲,通過民間傳統游戲,開發幼兒智力,使民間傳統游戲對幼兒的成長產生積極影響。
一、民間傳統游戲在幼兒園開展的意義
幼兒園的每一次活動前,老師都會設計一些簡單的游戲活動,以此導入教學內容,例如在引導幼兒學習數數前,我們通常會和孩子玩“指鼻子”的游戲,在鍛煉幼兒手口一致、有節奏地數數的同時,培養了幼兒團結守紀,自我控制等品質。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傳統游戲逐漸被電腦游戲、手機游戲取代。在電子科技發達的今天,很多家長會讓孩子跟著平板電腦學數數、學兒歌,一玩就是一天,正因為如此,在幼兒園隨處可見戴著眼鏡的孩子。幼兒期是孩子們身體素質、智力因素和各種習慣品德培養的重要時期,由于民間傳統游戲主要以小組形式開展,且多為戶外游戲,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學會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了讓民間傳統游戲不斷流傳,幼兒園教師應大力開展民間傳統游戲,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家長應盡量抽出時間,與幼兒一起進行民間傳統游戲,開展親子活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還可以促進親情交流??梢哉f,民間傳統游戲是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輕松有趣。
二、開展多樣化的民間傳統游戲
民間傳統游戲的種類繁多,按照游戲性質,可將游戲分為動手類游戲、動腦類游戲 ;按照活動形式,可以分為合作游戲、競賽游戲 ;按照活動場所又可以分為室外游戲、室內游戲。動手游戲如玩泥巴(或橡皮泥)、動腦游戲如看圖猜詞語、合作游戲如躲貓貓、競賽游戲如跳繩 ;室內游戲如擊鼓傳花、室外游戲如老鷹捉小雞等,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如天氣、教學需求等選擇合適的民間傳統游戲。如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時,教師當老鷹,幼兒當小雞,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這樣一來,既可以增加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也可以讓幼兒意識到團結合作的意義。
民間傳統游戲形式簡單、便于操作,所用道具隨處可尋,有的甚至可用廢品進行游戲,如“滾鐵圈”“穿大鞋”;很多道具都是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如“丟手絹”,只需要一塊手絹就可進行游戲 ;也有一些游戲,不需要道具即可進行,如“老鷹抓小雞”“貼膏藥”等。老師可以根據當地的民間特色、民俗風情及當地文化等,自己編兒歌,組織孩子跳皮筋,一邊跳一邊唱兒歌,逐漸拉高皮筋高度,增加游戲難度,使游戲趣味性更強,從而鍛煉幼兒的節奏感,增強幼兒體質。如果游戲人數不夠,可以將皮筋綁在樹上。我們還采用了聯合游戲的形式,戶外活動時你能看到相鄰班的幼兒一起玩著“斗雞”“三人套圈”“我們邀請一個人”等游戲。通過合作游戲的開展,發展了幼兒團結、合作的態度,做到了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
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民間傳統游戲
民間傳統游戲可分為很多種,應以幼兒的實際情況為準,盡量選擇符合幼兒發育特點的游戲。若幼兒的年紀較小,接受能力有限,則應選擇一些簡單有趣的民間傳統游戲,例如常見的“木頭人”“喜怒哀樂”等,讓幼兒聽口號做出表情反應,增加游戲的趣味性。中班幼兒年齡稍大,動作發展較好,思維活躍,但控制力不強,團隊意識較差。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可選擇角色扮演作為游戲主題,如“趕馬車”,讓幼兒自己尋找游戲伙伴,分工合作,明確各自的角色,一個扮演馬車,一個扮演馬夫,共同完成游戲,這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參與欲,培養幼兒的組織能力。在游戲過程中,應讓幼兒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道具,玩好玩的游戲,采用多樣化的游戲方式,一個道具嘗試多種玩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體會游戲的快樂。大班相對于小班和中班,幼兒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可大力開展戶外活動,以合作性、競賽性及規則性的游戲為主。大班的幼兒通常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參加戶外游戲時,常常不聽指揮,喜歡自由活動。在開展戶外游戲時,應有針對性,以“捉迷藏”“抓包”等民間傳統游戲為主,應選擇寬敞的地方作為游戲地點,并且要求幼兒遵守游戲規則,以此培養幼兒的自覺性。充分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盡量提高游戲的趣味性,讓幼兒充分感受民間傳統游戲帶來的樂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民間傳統游戲是一塊瑰寶,它的魅力經久不衰。將民間傳統游戲深入幼兒園活動,讓孩子們傳承民間傳統游戲的精髓,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