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篆刻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對提升幼兒的審美素養、沉淀良好的學習品質、培養愛國愛鄉情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開展研發工具、確立各年齡段的課程目標、構建主題課程、創建童印工作室, 開設班級童印工作坊、打造特色園所環境以及開展家園合作等研究, 發現重視幼兒興趣、團隊教研、營造環境和家園共育, 對篆刻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起到關鍵作用。
關鍵詞:篆刻藝術; 幼兒園課程; 園本課程;
篆刻藝術是將書法 \\(主要是篆書\\) 和鐫刻 \\(包括鑿、鑄\\) 結合制作印章的藝術, 是書法、章法與刀法三者渾然天成的結合, 迄今為止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又稱璽印、印或印章等。[1]一方印章中, 既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 又有賞心悅目的繪畫構圖, 兼得靈巧生動的雕刻神韻, 可謂“方寸之間, 氣象萬千”。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 中國申報的中國篆刻和端午節、中國書法等22個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錄”。福州市晉安區擁有享譽全國、名揚海外的壽山石文化資源, 將地方積淀深厚、歷史悠久的篆刻藝術轉化為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 研發篆刻園本課程, 有助于幼兒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 體悟篆刻藝術的獨特魅力, 豐富幼兒審美體驗, 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一、篆刻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導向
\\(一\\) 提升審美素養, 促進精神成長
學習篆刻園本課程, 創作童印作品, 有助于幼兒積累對各種線條和圖形的審美經驗, 激發審美情趣, 逐步提升審美素養和能力?!?-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 幼兒藝術學習的核心是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 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體驗, 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想象和創造, 達到和諧與自由的狀態。[2]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需要以及個人的生活經驗、能力水平創作出具有個性特點的童印作品, 實現創造性發展。感受底蘊深厚、內涵雋永的篆刻文化, 有利于幼兒抒發情感, 促進幼兒的精神成長。
\\(二\\) 養成良好習慣, 沉淀學習品質
有序的童印活動, 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認真細致的操作習慣, 產生探索、學習的愿望, 發展觀察、創造、想象和表現的能力, 養成專注認真、堅持不懈、有始有終的良好學習習慣。面對一幅幅精心篆刻的藝術作品, 參與班級環境的創設和藝術節展示活動, 能使幼兒產生極大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為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對話地域文化, 激發愛鄉之情
篆刻園本課程為幼兒提供了零距離接觸地域文化中篆刻藝術的機會。兒童人類學強調文化對兒童的作用, 兒童的學習要以所處的文化環境為基礎。篆刻藝術正是一種區域本土資源, 這種本土資源作為幼兒身處的文化背景, 對其進行篆刻藝術的教育符合兒童人類學的觀點。幼兒創作童印作品的過程即與篆刻文化進行直接對話, 有利于切身感悟本土文化的魅力, 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篆刻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踐路徑
高深的篆刻藝術與幼兒處于認知、操作發展水平初期似乎格格不入, 傳統的篆刻技藝只有通過常年專業訓練才能掌握, 所以把篆刻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并非易事。通過研發工具、確立各年齡段目標、構建主題課程、創建童印工作室、開設童印工作坊、打造特色園所環境、開展家園合作等路徑, 晉安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幼兒園 \\(簡稱晉師附幼\\) 通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 探索出行之有效且助力幼兒健康成長、促進教師和家長共同成長的篆刻園本課程。
\\(一\\) 研發工具, 破解課程首要難題
孔子曾說過:“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盵3]由于幼兒的手部肌肉還未發育完全, 傳統的篆刻工具并不適合幼兒操作。如何制作適合幼兒使用的篆刻工具成為課程研發團隊面臨的首要問題。經過多次反復修正與改良, 課題研發團隊終于找到便于幼兒篆刻的油泥代替壽山石, 用挖耳勺和刮刀作為陰陽刻的主要工具。適合幼兒使用的安全工具、材料由此誕生, 而指令明確清晰的童印制作工序也呼之欲出。
\\(二\\) 確立目標, 引導幼兒逐步提高
為達成教育目的, 晉師附幼將教育目的轉化為課程目標。確立課程目標時, 綜合考慮了幼兒發展、社會發展、幼兒教育領域知識特點以及國家和地方政策要求等因素, 并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4]
課程研發團隊綜合考慮幼兒發展的需求、篆刻藝術的特點和地域特色文化, 確立了篆刻園本課程的總目標。在總目標的指引下, 課程研發團隊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 從認知發展、動作技能發展和情感社會性發展等方面分別為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制訂了適宜的課程目標。
\\(三\\) 主題建構, 完善園本課程體系
幼兒園的主題活動通過相互滲透的方式, 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擴展幼兒的經驗, 從不同角度促進其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課程研發團隊充分發揮主題單元與領域活動的交互作用, 確立了各年齡階段主題活動課程體系。無論是領域活動還是主題活動, 都按照“感知積累———多元美術———創意童印”的思路, 選擇核心議題進行擴展, 整合五大領域發展的內容, 生成一系列多彩繽紛、靈動有趣的主題活動, 激發幼兒的學習與創作興趣。課程研發團隊不斷挖掘地域篆刻文化課程資源, 構建特色主題活動課程, 加強幼兒對篆刻藝術的認同和理解, 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四\\) 路徑創新, 探索全新實施策略
課程實施是將課程計劃付諸晉師附幼教育實踐, 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和課程目標的過程。晉師附幼園內創建童印工作室, 旨在為幼兒打造一方充滿童趣、自由創作的篆刻藝術天地。在工作室內, 陳列著精美的壽山石雕、擺件、印章和圖書資料等, 吊頂的網格上垂吊著孩子們創作的童印作品。工作室也是教師組織幼兒開展童印欣賞和創作活動的基地, 操作臺和各式工具、材料一應俱全。幼兒置身于篆刻文化藝術環境之中感知藝術, 創造藝術。此外, 各班級根據自身特色在班級內設置童印工作坊, 坊內設有童印藝術欣賞角、壽山石印章展臺和童印作品展示臺等。工作坊的內容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欣賞水平和主題進程建構, 呈動態性、生產性和持續性的特點。每個孩子都擁有專屬的童印工具箱, 可以在坊內無拘無束地進行創作、交流和展示。童印工作坊集欣賞性和創造性于一體, 成為幼兒日常感受、表現和創造篆刻藝術的重要平臺。
\\(五\\) 環境創設, 外化隱性教育能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應通過創設并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盵5]讓幼兒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 潛移默化地加深對篆刻藝術的理解和喜愛。晉師附幼從布置大門墻飾到打造各層走廊上空的“童印藝術長廊”再到各個班級的環境創設無不傳遞著童印特色課程的魅力, 特別的是所有的裝飾作品都是在幼兒創造的基礎上融入環境之中的。如, 進入幼兒園, 首先映入眼簾的極具篆刻藝術特色的童印大門墻飾便是幼兒創作的童印作品———“十二生肖”。既彰顯了童印、童趣, 又可成為幼兒園向社會展示文化品牌的宣傳窗口。
\\(六\\) 家園共育, 實現教育合力效應
在課程構建伊始, 晉師附幼便積極呼吁家長參與為孩子們打造的篆刻藝術空間。從前期研發工具和材料到商定課程內容和實施方案等, 凝結著家長們的智慧和努力。幼兒園將篆刻文化物化進園所環境之中, 定期舉辦幼兒童印作品展覽和親子童印制作活動, 深化家長的認同感。家長走進開放性的教室, 既能第一時間了解課程的進展, 又能激發其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熱情。幼兒園定期召開座談會、家長會等, 宣傳共建校園文化的理念, 爭取家長的支持和認可, 鼓勵家長和幼兒園每一位教職員工一同承擔起打造園所文化的責任, 共同創造適宜幼兒生存與發展的環境與文化。
三、篆刻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啟示
\\(一\\) 合理利用文化資源, 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石頭和不同種類的印章, 逐步引導幼兒進入篆刻藝術的世界。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大師作品時, 幼兒對大師高超的篆刻技藝產生好奇與敬佩, 可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和動力。教師邀請家長中的民間篆刻藝人, 與幼兒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神奇的篆刻技術使其貌不揚的石頭變身精美的藝術品, 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建構知識、主動創造, 感受著神奇的篆刻藝術, 使小小的方塊在自己的手中變幻無窮。
\\(二\\) 打造教師攻堅團隊, 形成濃厚教研氛圍
根據篆刻園本課程的總目標, 研究分析教學中遇到的難點問題, 課程研發團隊有針對性地成立了以材料、內容和技能為專題的工作小組, 引導教師根據自身的特長和喜好, 自主選擇不同專題的工作小組, 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既尊重個人意愿、發揮個人優勢, 又以小團隊的模式有側重地解決教學難點。三個小組分專題開展教研活動, 既圍繞共同目標, 又各有側重, 大大提高了教研的質量和效率, 持續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 使全園上下形成濃厚熱烈的教研氛圍。
\\(三\\) 發揮隱性教育作用, 營造魅力園所環境
環境可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 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尤其是在幼兒階段, 環境創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孩子們身臨其境, 深受篆刻文化的陶冶與熏陶, 文化涵養日益豐盈, 藝術素養逐漸升華, 在極具篆刻文化魅力的環境中自由創造與成長。
\\(四\\) 匯聚教育合力, 共推課程深入發展
幼兒園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匯聚來自全園師幼、家長和社區的教育合力, 共同推進篆刻園本課程朝著體系化的方向發展。家園共育, 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和建設, 家長來園, 從研發工具到構建課程內容, 再到同孩子們一起參與篆刻活動, 一點一滴感受著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此外, 幼兒園帶領孩子們走進社會, 開展“童印寶寶送祝?!被顒?。幼兒現場篆刻出“吉祥葫蘆”“花開富貴”“年年有魚”等極具民間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童印作品, 為社區居民送去誠摯美好的祝福, 有效拉近幼兒園與社區的距離, 加深彼此之間的友誼。
參考文獻
[1]江晨.淺析中國篆刻的藝術表現[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 2010.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教基二[2012]4號\\) [A].2012-10-9.
[3]茍東鋒.孔子正名思想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 2012.
[4]裘指揮.幼兒園課程與活動設計[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7:24.
[5]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教基[2006]20號\\) [A].2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