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國住房市場貨幣調控問題探究
【第一章】房地產市場貨幣政策效果探析緒論
【第二章】政府對住房市場進行貨幣調控的理論依據
【3.1】我國住房市場貨幣調控政策歷史回顧
【3.2】我國貨幣政策對于住房市場的調控效果
【3.3】住房市場貨幣政策效果評價以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四章】住房市場上貨幣政策調控效果的實證分析
【第五章 參考文獻】提升住房市場貨幣政策調控效果的建議及參考文獻
5 提升我國住房市場貨幣政策調控效果的建議
前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貨幣政策的的內容以及對住房市場的影響,并且從實證角度對比分析了價格型政策工具以及數量型政策工具的作用差異程度。
根據上節的分析結果以及影響貨幣政策的原因,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為提升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果提了一些相關建議。
5.1 提高貨幣政策靈活性
貨幣當局需具體分析導致住房市場出現問題的原因,靈活使用不同性質的貨幣政策工具。以住房市場過熱為例,可能是多種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住房市場過熱主要是市場上的投機需求引起的,國家可以利用限購、限貸、首付比例等方式限制不合理需求,這些手段作用直接,且時滯時間較短。
如果住房市場過熱是開發商行為原因,那么國家可以通過提高房地產開發自有資金比例、限制房地產開發開工以及竣工時間等方面調控住房市場的供給,這些手段作用主體明確,可以直接有效的調控住房市場。
如果是住房市場供給和需求雙方面的原因導致市場過熱時,可以考慮使用一般性貨幣政策通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作用于整個市場,同時輔助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分類指導參與主體行為。
5.2 提高貨幣政策前瞻性
前文分析中發現貨幣政策具有時滯性。一方面是內部時滯,是指從國家發現市場存在問題,到制定合適的政策這一段時間。另一方面是外部時滯,其時滯長短主要跟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參與主體對貨幣政策敏感度以及政策力度有關系。因此貨幣政策需要具有前瞻性,當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時要及時捕捉相關信息、研究發展趨勢,提高貨幣當局對于住房市場行情的分析與預測能力,及時作出事前干預,防范經濟形勢惡化。
5.3 提高貨幣政策協調性
不同性質貨幣政策作用范圍、作用主體、作用效果、作用時滯都存在很大差異性。
我國住房市場貨幣政策的核心工具體現在數量型和價格型兩個方面,即住房貸款量和貸款利率,住房貸款包括住房開發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貸款利率體現為開發貸款利率和抵押貸款利率。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還不夠完善,一般的價格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并不像發達國家那么通暢,我國的住房市場貨幣政策除了一般的價格型貨幣政策幣工具,央行、銀監會以及住建部還會利用多種其他性質政策工具來調控住房市場,比如最低首付款比例要求、貸款優惠利率申請條件、二套房貸款限制條件等。因此,貨幣當局可以根據住房市場行情可以綜合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貨幣政策工具。
5.4 控制貨幣政策頻率
根據前文發現貨幣政策在住房市場發展的早期階段更為有效,頻繁的使用貨幣政策可能會導致參與主體的預期與貨幣政策目標出現差異,甚至完全相反。因為住房市場的各參與主體從各自利益角度出發對市場未來趨勢和政府的貨幣政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決策。國家為了實現調控市場的目標頻繁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例如 2003 年至 2007 年貨幣當局頻繁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基準利率,其中加息 8 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了 14次之多;從 2010 年到 2012 年對存貸款基準利率水平一共進行了 7 次調整,頻繁的調整會降低市場參與主體對貨幣政策的敏感性。如果相關市場主體預期這些政策調控股效果有限,認為來來房價未來還有廣闊的上浮空間,那么投機性需求就會上升,同時房產商可能加大土地的屯儲放慢開盤速度,故意制造樓市供不應求的假象。雖然政府頻繁出臺貨幣政策,但是參與主體預期的存在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貨幣政策的效果。
5.5 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貨幣政策調控失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融市場未能順暢發揮其資源配置與傳導功能,完善住房金融體系有利于發揮其對于投資與消費的促進作用,增加貨幣政策調控住房市場的政策工具和手段。雖然現在房地產融資形式涵蓋了股權基金、債券、信托等新型模式,但是發展程度不是很成熟。目前我國的房地產開發商以及購房者的資金需要仍是以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為主導,商業銀行集中了住房市場的各種風險。因此應該積發展私募股權基金、房地產債券等多樣化融資渠道,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
參考文獻
[1]毛中根。我國房地產市場金融調控的政策效應與對策[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5.
[2]張禮賢。論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金融調控[D].南京師范大學,2005.
[3]李舟。90 年代以來房地產宏觀政策調控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6.
[4]高小丹。我國房地產金融政策及實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5]葉菁如。房地產金融調控的效應分析與對策[D].山東大學,2007.
[6]代支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金融加速器效應研究[D].湘潭大學,2012.
[7]呂玲霞。房地產市場貨幣政策效應研究[D].湘潭大學,2012.
[8]程雅薇?;陲L險能量分析的房地產市場金融風險能量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2.
[9]張浩。論房地產市場價格的法律調控[D].華中科技大學,2013.
[10]王嘉。對我國房地產市場金融調控政策的分析[D].復旦大學,2010.
[11]白濤。房地產業的政府管制[D].暨南大學,2008.
[12]熊方軍。我國房地產市場分類宏觀調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
[13]余建源。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
[14]馬莉,尹洪舉,陳欣。解析房地產市場金融調控困境及對策建議[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
[15]任木榮,何曉春。論房地產業發展中的土地資源與金融資源調控[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16]馬君潞,武岳。金融調控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J].財經科學,2008.
[17]張鋒。金融調控政策及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J].中國房地產金融,2008.
[18]中國人民銀行佛山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彭化非,余文勝。房地產金融調控政策效應評價:佛山實證[J].南方金融,2008.
[19]沈命員。我國金融政策調控與房地產市場發展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9.
[20]汪旭東?;谪斦鹑谡叩姆康禺a市場調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21]韓旭,王翔。金融調控對房地產市場影響分析[J].商品與質量,2011.
[22]張璐,李越。從金融政策視角淺析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與調控[J].金融經濟,2011.
[23]曾國安,張河水。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研究狀況及思考[J].學習與實踐,2011.
[24]鞠方,于靜靜,代支祥。中國房地產市場金融加速器效應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
[25]謝峻峰。房地產金融調控對淄博市房地產市場的有效性分析[J].金融發展研究,2012.
[26]趙雪梅。論房地產金融調控對房地產和金融的雙向影響[J].時代金融,2012.
[27]辛樹人。差別化金融調控的目標、工具與模式選擇[D].西南財經大學,2010.
[28]姜建。我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29]段際凱。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發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4.
[30]謝建豪。住房價格波動影響因素分析與調控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7.
[31]王文群。我國兩次調控房地產市場的金融政策比較分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
[32]楊少芬,吳涌超。臺灣地區房地產金融調控經驗及啟示[J].南方金融,2014.
[33]汪朗。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效果分析--金融手段視角[J].現代經濟信息。2014.
[34]馮駿,劉建成,楊明洪,韓冰,朱宇。房價金融調控政策效果評價: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A].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國際測量師聯合會、香港測量師學會。2005
[35]王小鋒。宏觀調控對房地產公司資本結構調整和投資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36]申向偉。我國貨幣政策的資產價格傳導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
[37]印重。金融穩定、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D].吉林大學,2014.
[38]景春梅。調控房地產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A]中國經濟分析與展望(2010-2011)[C]. 2011
[39]謝百三,陳小明。我國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效果及其未來的政策取向[J].當代財經。2006
[40]賈劍非。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的財稅金融法調控[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 2007 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
[41]董經緯。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虛高”的制度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13.
[42]Ronald Elsing The Dutch housing commodication pathway and its consequences[M].Cambridge University.2010
[43] Josh Lerner. Some Simple Economics of Open Source[J].Journal of IndustrialEconomics,May 2002.
[44] Josh Lerner,Felda Hardymon,Ann Lwamon. Venture Capital and Private Equity: A Casebook[M],2004.
[45] Douglas Cumming,Sofia Johan.Socially Responsible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inPrivate Equ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e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