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困境分析
【第一章】中俄能源合作的制約因素研究引言
【第二章】能源合作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3.1 - 3.3】中俄石油能源合作現狀
【3.4 - 3.6】中俄天然氣能源合作現狀
【第四章】中俄能源合作存在問題
【第五章】加強中俄能源合作的對策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中俄能源合作改善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4 中俄能源合作存在問題
4.1 俄方國內投資環境有待改善
4.1.1 憂慮中國的崛起觸及俄方國際利益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也在逐漸增強。而俄羅斯在經濟上受到西方的制裁已經出現增長的瓶頸,世界政治地位影響力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再這樣的情況之下,作為傳統發達國家的俄羅斯面對中國的經濟,政治的崛起,有部分俄羅斯人憂慮中國的崛起。
中俄能源進行合作,相當于支持中國的生產而忽視俄羅斯經濟發展,完全符合中國的能源戰略,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俄羅斯形成一個新的威脅。這樣的聲音對俄羅斯能源出口中國受到一定影響。過多的向中國輸送石油和天然氣,會促進出口市場的單一化,能源輸出會對中國市場形成過度依賴。這樣的觀點和擔憂或許是對民族主義人士是對的,但是作為俄羅斯執政者來過,與中國能源合作才是長久之事,目前雖然受到烏克蘭危機的政治事件影響,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西方國家及烏克蘭都在逐漸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靠。
其次中國企業和中國的勞動力進入俄羅斯,在中國勞動力和俄羅斯人民相處中多少會有文化沖突,中國勞動力對沖擊當地就業市場,對本就部分失業率高地區形成新的威脅,從而導致這部分俄羅斯人民的抱怨。不管是什么原因,總體上會存在中俄能源合作的反對之音。
不過從俄羅斯本國能源安全及經濟穩定考慮,與中國能源的合作是俄羅斯最正確的選擇,特別是俄羅斯在 2015 年收到中國支付的石油預付款 63 億美元,這對于俄羅斯經濟來說猶如雪中送碳。根據 2013 年中俄雙方所簽訂的政府間協議和石油交易合同,俄羅斯在 25 年內向中國增加供應 3.6 億噸原油,每年大約不到 1500 萬噸,合同總金額高達 2700 億美元。
中國要支付的預付款金額高達 700 億美元(約 4459 億人民幣)。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增長也帶動這俄羅斯能源出口,在能源合同支付上更是按時支付,這也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合作基礎,而從宏觀角度分析,中國是巨大能源消耗國,在對石油及天然氣的需求自己是不能夠滿足需求的,而中國能源進口國家中東,非洲都因為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高等問題而充滿不確定性,但是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能夠減少這樣的風險。雖然中俄雙方在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合作具體細節問題上還存在一些分歧,但是這些分歧還不足以影響雙方能源合作的誠意。中俄雙方有漫長的國境線,不管是管道運輸還是陸運海運等方式,運輸成本將大大低于其他國家的合作,而且中俄政治合作越來越多,特別是對國際上一些重要問題都保持高度一致,這給中俄雙方能源合作帶來堅實的基礎4.1.2 俄羅斯國內外商投資環境有待提高
俄羅斯是一個能源生產國,但是盡管能源產能處于世界前列,但是能源價格控制卻不在俄羅斯掌控范圍,這也加大了俄羅斯能源的安全隱患。但是在俄羅斯國家內讓外資企業參與能源企業改革還存在一定戒律,特別是外商投資能源企業還是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加上從蘇聯繼承下來的腐敗之風并沒有徹底根除,這多少都受到俄羅斯投資的影響。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吸引外國能源投資的數量,它們的結構和進程主要由該國對國內外投資者的吸引力決定,也就是說,在該國投資環境的狀態。幾年來,進行有關的事實,在俄羅斯有必要改善投資環境的不斷談話。今天,在投資環境意味著影響投資的經濟活動主要是金融,政治和其他條件。改善投資環境意味著更少的風險投資與持續盈利能力,從而增加了吸引力的項目的數量,因此,為了增加在俄羅斯的外國直接投資。同樣,經濟的增長將影響在恒定的風險投資回報率,這也將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對俄羅斯。近幾十年來,外商直接投資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已顯著增加:過去 20 年在世界經濟外商直接投資占 GDP 的比重已增長 5 倍以上。最深入這個過程中進行在轉型經濟體,其中包括俄羅斯聯邦。目前的俄羅斯投資環境的情況被評估為高風險的所有三個領域。這樣做的原因條件不是缺乏資金用于新項目的投資,不可預測性和在該國的整體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以及所有形式的投資風險增加。直到最近,整套風險和挑戰的大致維持不變。然而,許多專家認為,現在情況已經大大改善。直到最近,俄羅斯有一個可以被稱為寡頭體系。該國的經濟生活是由所謂的寡頭和外國投資者,誰不符合上述任何組的幾組控制的,這是很難知道會設定游戲規則。對于投資者變成一個巨大的障礙,這些規則的不斷變化,在俄羅斯,在過去三年中,這是發生了什么事。對市場上最不利的影響是未知怕的。因此,有意投資的主要關注國際公認的專家的評估和各國風險程度的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方面的程度。盡管普京上臺出臺了一些列政策來提高外商對能源投資,但是落實起來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走。
4.2 中國能源發展及統籌管理上存在不足
4.2.1 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地位較低
中國在能源發展及統籌管理上不足首先就是表現在中國石油工業水平較低,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特別是石油作為世界性能源,不能夠單單在自己國內算是巨頭,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不過中國石油企業規模較小,在市場競爭中還處于劣勢。在加上石油工業發展在18 世紀末就已經開始,而當時中國還不知道石油為何種東西,真正重視石油能源發展是在建國以后,而建國初期的石油工業還很弱小,主要精力也是放在國內一些能源油氣開放上,國際化進程非常低。這就與世界能源企業發展產生巨大差距,等中國真正認識到世界能源的重要性時候,國外良好的油氣礦井已經被國外巨頭牢牢把控,中國也只能是向危險系數高、投資回報小的能源儲備區去鉆探開采,比如戰亂區的南蘇丹,已經非洲地區等等。中國國際石油地位低還表現在石油定價權一點沒有,完全被歐佩克等組織生產能源國家控制,沒有價格話語權,就缺少投資回報的保障,有可能一分不掙,而錯失了國際中競爭機會。在能源企業方面,盡管中國擁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石油能源企業,但是各個規模及產能都無法與世界頂級石油巨頭相比,甚至與俄羅斯一些國有石油企業更是無法比擬,中國石油國際地位需要漫長的發展道路,而石油能源是非可再生能源一旦錯失良機,中國石油企業發展也會越來越窄,處于被動地位。
4.2.2 缺乏有效的能源協調管理機制
中俄能源建設缺乏一個有效的協調部門來協調能源合作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而該問題恰恰是能夠促進中俄能源合作進一步發展合作的有效機制,鑒于俄羅斯對于中國的重要性,有必要建立一個以俄羅斯能源供應機制,雙邊貿易發展的協調機制,在對俄能源采購與能源設施建設方面給予一定自主權,對于俄羅斯來講中國投資放開限制,給予政策扶持。俄羅斯與中國有漫長的邊境線,兩國人民也建立一個深厚的感情,特別是中俄政治關系在復雜的國際社會中聯系日趨緊密,中國與俄羅斯經濟發展要站到一定高度去考慮,與俄羅斯關系在保持經濟聯系之外,政治因素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特別在區域經濟的發展日趨成熟和完善的同時,受其影響下的中俄貿易的勢頭增長明顯。中國和俄羅斯的石油企業及天然氣企業都是有很強的國家控制力,更應該大力進行內部治理,進行國有企業改革,而中國就在十三五規劃當中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就包括能源企業改革,經過改革可以有效提高企業活力,去掉過多社會包袱,形成一個核心競爭力。有效的迎合中國與俄羅斯能源企業的上市場協調,該部門的成立還可以有效避免中場企業能源企業的風險。對于中國能源企業來講,在進入俄羅斯能源開采及合作上,更具有降低投資風險,減少經濟損失的重要作用,所以,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協調部門對于中俄雙方都是很有必要。
4.2.3 中國缺少中長期的能源戰略規劃
自從九十年代中俄能源合作開展以來,不管是管道的建設處于實施階段還是文件簽署的奏效,都離不開一個政治頂層的設計,這樣的設計要著眼于未來對中俄雙方的合作發展基礎,但是比較遺憾是,很多合作文件的簽署都缺乏一個長久的規模合作,都是顧著眼前一個項目的實行與發展,不管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缺乏一個合理的規劃,中國缺乏一個合理的關于能源安全的中長期規劃,雖然現在國家針對能源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大,但是對于中長期的能源戰略發展還是處于較低水平,特別是中國的能源開采已經到中晚期階段,對外能源依賴程度越來越大,而中國在能源安全以及能源進口方面戰略措施都是位維持中短期規劃,缺乏一個長期有效的能源問題的有效措施。
4.3 國際方面對中俄能源雙方合作的制約
4.3.1 亞洲地區能源競爭阻礙中俄合作
亞洲地區一直都是俄羅斯比較重視的能源合作區域,除了中國的合作之外俄羅斯還與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建立能源合作貿易,這對于中國能源進口來說不是一個好的局面。亞太地區是重要的能源消費市場。亞太地區不僅有中國這樣的新興能源消費大國,更有日本,韓國這樣的工業發達但能源極度依賴進口的經濟大國。中國,日本和韓國同為能源凈進口國家,對能源有著同樣迫切的需求,且大部分能源進口來源趨同。為此,三國間實際上在能源進口方面存在同質性競爭。無論是出于能源供應量的考慮,還是出于地緣政治的考慮,中國,日本和韓國特別重視俄羅斯的油氣能源出口,彼此之間展開激烈競爭,日本國家是一個能源非常貧乏的國家,能源幾乎都是依靠進口,在加上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家,擁有很強大的經濟實力與中國在俄羅斯能源市場產生競爭,最近的安大線的失敗就是日本競爭的結果。韓國與俄羅斯能源合作也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特別是韓國與東西伯利亞的石油企業合作,已經嚴重阻礙了中國在該合作問題上的話語權,由于韓國的存在中國一直都處于能源合作當中不利的局面。還有中國要面對歐美國家對中俄能源合作的阻擾,歐美國家不想讓中俄能源合作走的太近,極力阻擾雙方的合作進程,通過歐洲能源進口價格上的讓步來提升對中國能源價格。
4.3.2 能源合作中價格分歧較大
中俄能源價格因素困擾雙方已久,由于俄羅斯與中國能源貿易主要通過管道及陸運運輸,但是陸運運輸成本較大,多采用石油管道來控制,但是石油管道前期投入成本非常大,回報周期長,如果俄羅斯不能夠在能源出口價格上做出更多的讓步前期的中國能源投資資金會受到限制,但是俄羅斯認為能源價格一旦給予大幅度優惠,會觸及到其他出國的利益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意,影響俄羅斯能源穩定的出口局勢,而且降低價格不符合能源出口政策。中俄雙方因為能源價格分歧處于一個死循環過程當中,需要雙方更大讓步和誠意來解決。實現中俄雙方真正意義上共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中俄能源合作開發和利用中,價格因素占據很大的比重,尤其是中國和俄羅斯的能源企業都是國有企業,直接受到各自國家的國資委管理,這對于市場調節來說作用還是弱化與行政干預,如果兩國的政治協商良好的情況下,中俄能源企業的價格因素或許不能夠阻礙中俄能源合作進程,但是一旦政治其他因素占據過多就會影響中俄能源合作進程,能源價格問題由來已久。中國和俄羅斯作為成熟的大國在能源價格上要占到戰略角度去解決該問題,而不能夠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在能源企業及規范上要充分利用利用現有的條件和市場狀況來調節價格,弱化行政干預能力,友好協商。中國作為能源消費國,在能源再給自足不能夠滿足生產需要前提下更應該尋求能源進口的長治久安,而俄羅斯作為能源生產大國,在價格方面要多讓與中國,共同建立一個良性市場平臺,在此平臺上享受一種價格優惠,掌握世界中能源定價自主權。目前俄羅斯主要向歐洲供應石油和天然氣,向中東國家供應煤炭等資源,但是無論向哪一個國家供應能源都在中國能源進口價格上低,中國進口俄羅斯能源價格要遠遠高于俄羅斯向其他國家的出口價格。雖然近幾年俄羅斯石油公司逐漸對出口中國的石油價格在降低,從 2013 年每桶優惠 2 美元基礎上,到 2015 年油價最低時期還能夠讓出 1 美元來,可以看出俄羅斯與中國能源價格問題在想著利好方向發展,這樣的結果都是符合中俄雙方共同的利益。
4.3.3 面臨的外部競爭激烈
能源是現代經濟生產最重要的資源性產品,各個國家的都對能源擁有巨大的需求,但是世界當中真正擁有巨大能源供給的國家并不多,俄羅斯是一個巨大的能源供給國之一,與中國良好政治及經濟合作關系,以及數千公里的邊境線都決定了中俄能源合作非常順暢。盡管近些年中俄能源合作較多,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就有來自其他國家競爭,由于自身利益關系,其他國家都會對中俄良好的能源合作產生加大的沖擊及影響。對于中國進口能源合作最大的威脅來自日本競爭,日本國家是一個能源非常貧乏的國家,能源幾乎都是依靠進口,在加上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家,擁有很強大的經濟實力與中國在俄羅斯能源市場產生競爭,最近的安大線的失敗就是日本競爭的結果。還有來自美國帝國主義的威脅,美國實行霸權主義,極力阻擾中國與俄羅斯能源合作。國際市場格局激發了俄羅斯對開拓中國市場的迫切性和危機感本文前面也提到過,俄羅斯一直將歐洲作為其能源戰略的主要目標,將歐洲市場定位為核心市場,其能源出口,管道建設等均以歐洲國家為目標。俄也一直宣稱自己為歐洲國家,并一直致力于融入歐洲。但近年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歐洲國家經濟出現衰退,迄今仍在衰退的泥潭中掙扎,對進口自俄羅斯的油氣等能源的需求度大幅下降,雖然歐洲國家經濟出現回暖跡象,但依然無法將其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恢復到從前;同時,俄羅斯常以能源為武器,接連對烏克蘭,白俄羅斯出手斷氣,斷油狠招,東,西歐國家與烏,白像一條繩上的螞蚱,油氣供應安全受到威脅,歐洲國家紛紛尋求新的油氣來源,減少對俄羅斯油氣的過度依賴。特別是俄羅斯目前在歐洲能源市場逐漸減少,能源價格走低已經觸及到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核心利益,歐洲市場隨之量價齊跌。最終,俄羅斯陷入對歐能源出口降低的窘境。
4.4 本章小結
本章針對中俄能源合作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簡述了能源合作結構和貿易方式,找出了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包括能源價格,政治因素考慮,能源設施改造等一些現實問題,為后面提出中俄能源合作對策提出一定鋪墊,影響中俄在能源行業中進一步合作。因此,如果我們想改變目前的不利局面,就要重視中俄能源合作的必要性,深化中國與俄羅斯國家的能源合作,提升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