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植物對人類乃至環境的作用和環境污染對植物的危害,以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和對生態破壞的憂患意識,促使人類保護植物進而保護自己。
【關鍵詞】:植物 作用 環境 污染 危害
現代工業的發展,使得廢渣、廢氣和廢水越來越多;現代農業因大量使用農藥與化肥等化學物質,引起土壤和水體中有害物質殘留量的增加;人類日常生活也在以不同形式產生和隨意丟掉各種垃圾,上述種種原因導致人類和植物生存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與安全造成的直接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給植物生長發育帶來了很大危害。
一、植物對人類及環境的作用
植物對環境和人類有著重大的積極作用。綠色植物是地球上生命活動所需要能量的基本源泉,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簡單的無機物\\(H2O和CO2\\)合成有機物,累積能量,不僅解決了綠色植物本身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同時,也維持了非綠色植物、動物和人類的生命。幾千萬年前的綠色植物的遺體,有的被貯存在地下成為煤碳,石油或天然氣,成為當今人類生存的重要能源。人類的衣、食、住、行、藥物及工業原料大部分來源于植物。例如,在農業方面,糧食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果樹作物、蔬菜作物等,都屬于綠色植物;在工業方面,包括制糖工業、淀粉工業、纖維工業、橡膠工業、油脂工業、油漆工業、食品工業等,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植物,如植物膠是一種聚糖類,廣泛應用于冶金、醫藥、造紙、紡織、食品、印刷、化妝品和照相材料等工業;在醫藥工業方面,許多植物含有各種生物堿、有機酸、氨基酸、激素、抗菌素等,是醫藥的主要成分。近年來,新的藥用植物和各種用途的新植物資源又不斷被發現。因此,植物是人類維持生活的能量和物質基礎。
大氣中CO2含量增加引起的溫室效應會給人類帶來災難,而O2是植物、動物和人類呼吸,以及燃料燃燒所必須的氣體。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吸收CO2放出O2,從而維持了大氣中CO2約占0.033%、O2約占21%的穩定含量;有些植物能吸收、積累一定濃度的SO2、NO2、HF等有害氣體\\(污染物\\)。這說明植物對凈化與改善生物生活的大氣環境有極大的作用。自然界的物質總是處在不斷地運動中,不僅有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植物生長\\)的過程,還有從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動、植物殘體的腐爛\\)的過程,這樣才能保證地球上物質與能量的相互平衡。有機物的分解作用主要是通過非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分解\\(即礦化作用\\)來完成,這就起到了清理地球表面上的有機殘體,改善土壤環境的作用。動、植物體內都含有氮、氫、磷、鉀、鐵、鎂、鈣以及各種微量元素,都依靠綠色植物以各種形式吸收的方式由土壤進入植物體內,同時也凈化了水源,再由植物體轉入動物體進而返回土壤而循環著。
總之,植物在自然界,通過光合作用和礦化作用,也就是合成和分解,使地球上物質按人類的需要循環往復,永無止境。在循環中,綠色植物對環境凈化和水土保持都起著重要作用。由此可見,植物對人類是非常重要的,植物是重要的保護、生產對象,也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充分發揮植物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環境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一\\)環境污染的種類。
環境污染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其中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對植物的危害最大。
\\(二\\)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植物對大氣污染最為敏感。污染物進入植物細胞后,積累的濃度超過了植物敏感閾值時就會產生傷害。傷害的方式一般分為急性、慢性和潛伏三種:急性傷害是指較高濃度的有害氣體在短時間內\\(幾分鐘到幾小時\\)的作用下,使植物發生組織壞死的過程。葉組織受害時最初呈灰綠色,接著質膜與細胞壁解體,細胞內溶物進入細胞間隙,轉變為暗綠色的油漬或水漬斑,葉片變軟,壞組織最終脫水變干,葉片上出現白色或乳黃色到紅或暗棕色壞死的斑點,或葉片邊緣壞死。慢性傷害是由于長期接觸亞致死濃度的污染空氣,而逐步破壞了葉綠素的合成,葉片逐漸變黃變白的過程。有的葉片呈現缺綠、變小、畸形或加速衰老;有時在芽、花、果和樹梢上也有傷害癥狀。潛伏傷害是在肉眼可以見到的傷害癥狀出現之前,生理上已受到損害,如光合作用減弱,生長減慢等。
\\(三\\)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水體污染物種類繁多,如各種重金屬鹽類、洗滌劑、酚類化合物、苯類化合物、硫化物、氰化物、有機酸、無機酸、含氮化合物、油脂、漂白粉和染料等。水體污染物主要來自于工業、企業和各實體區域內排放的廢水、廢液,垃圾腐爛流出的殘液,另外,城市下水道含有病菌的污水也會污染植物。
土壤污染物主要來自水體和大氣。以污水灌田,有毒物質會沉積于土壤;大氣污染物受重力作用隨雨、雪落于地表滲入土壤內,都可造成土壤污染;施用某些殘留量較高的化學農藥,也會污染土壤,如六六六農藥在土壤里分解95%需六年半之久。
若利用工業廢水灌溉會引起植物不同程度的受害。例如水稻受害時表現為插秧后返青慢,返青后不分蘗或分蘗不良,葉色淡綠,葉片自葉尖沿葉緣出現赤枯或赤褐枯死現象,嚴重時根系全部腐爛。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期,鐵嶺昌圖縣的千余畝水稻全部絕收的原因,就是位于其良田灌溉水源上游的四平市某家農藥制劑廠排放的污水造成的。
綜上所述,由于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的行為造成的環境污染,給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造成了嚴重危害,給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嚴重威脅。為此,讓我們盡量減少人類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各種污染物,并進行有效的污染治理,維持潔凈的生存環境,愛護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綠色植被及每株綠色植物;讓我們從一點一滴的環保行為做起,保護生態平衡,負起我們人類的責任。
作者簡介:
曹毅,男,遼寧鐵嶺市人,1979年11月出生。2004年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學士學位,助理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