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業管理不僅是企業賴以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也是企業良好發展的先導,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自身發展的速度。尤其是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小型企業更加注重自身的管理,其管理的難度也在日漸增大,新經濟形勢對中小型企業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但是我國中小型企業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進一步改善管理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然中小型企業經濟管理體系的改善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僅靠本文所作的一些探討是遠遠不夠的,中小型企業管理體系的完善,是一個艱巨而莊嚴的事業,它直接關系著體現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新型工業化目標的實現,相信會有更多的專業學者來關注中小型企業管理的問題,并對此有更深入的研究。隨著我國政府對中小型企業的重視、法治社會和市場經濟體系的進一步健全,中小型企業經濟管理體系也會不斷完善。
一、中小型企業管理的現狀
1.勞資關系得不到妥善處理
資料表明,目前吸收全社會75%從業人員的是中小型企業。這個數據表明,中小型企業對于促進社會公平,改善從業人員的收入,改善社會分配,促進社會和諧和"賦予市場經濟以人本思想"上有著重要意義。中小型企業勞資協調機制,在微觀上處理好勞資雙方收入分配的問題與其他勞動條件問題,在宏觀上處理好中小型企業與社會市場經濟的關系,可以促進社會和諧與公平、社會公平的基本保障制度的形成與完善。但是,目前,由于經濟管理不善,勞資關系出現了失衡的問題,從而從總體上影響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的進程。例如,首先,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私營部門的工作量大、沒有規范、常年勞工領取最低甚至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經常拖欠工資等。其次,大量中小型企業因為經濟管理欠佳,經常出現長年不依法繳納醫療、失業、養老、工傷的社會保險費用和住房公基金,會導致在宏觀層面上一系列社會問題的頻繁出現。最后,企業經濟管理完善的不夠深入徹底,難以解決實質問題?;蛘呓洕芾眢w系的完善只是高山一石,僅僅局限于部分經濟管理體系的完善,難以有實際成效,最終影響中小型企業發展的大好局面,危及企業信譽,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破壞中小型企業發展的基礎。據經濟網報告,有四萬失地農民進入中小型企業工作,其中46%的農民工存在低工資拖欠工資和無社會保障的待遇的現象,進一步擴大了城鄉兩級分化,激化了已經存在的社會矛盾,將會形成嚴重沖擊人道主義和社會責任的力量。事實勝于雄辯,由此可見,中小型企業經濟管理存在嚴重缺陷。僅僅滿足于以"工業貧困人口"代替"農村的更貧困的人口"、以"貧困的就業人口"替代"無業的貧困人口"并不是富有遠見性的戰略選擇,也難以推動經濟的健康發展。在《中國:推動公平的經濟的增長》的報告中,缺少對于中小型企業經濟管理問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建議是令人遺憾的。所以,中小型企業經管理體系的完善,不僅是關系到企業自身發展的問題,更是關乎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問題。
2.隨意性強,管理不規范
一方面,許多中小型企業管理體制不健全,沒有一套完整的規范體系,目前還處在"牽著鼻子走"的被動狀態。隨著企業各方面問題的層出不窮,一部分經營者開始制定新的應對措施,但最終沒被實施或者沒有完全深入的實施,或者"比貓畫虎"般對其他企業新管理制度的"臨摹",很少顧及新制度與本企業原有制度之間的差別以及是否適應本企業實際情況、缺少邏輯思維的東施效顰。這樣發展下去,企業更多問題將不斷暴露出來。另一方面,許多中小型企業忽略了長遠的戰略目標,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僅僅是利益的最大化和規模的擴大化;也有的企業制定了種種不合實際的戰略目標,并最終變成一紙空文,導致企業為實現不切實際的目標而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甚至由于企業流動資金斷鏈而引發企業破產。
3.管理人員良莠不齊
管理人員是負責統籌大局,處理人際關系,在企業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人才。但是中小型企業對管理職業化素養的認知程度不一,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主要表現在:缺少對管理概念的深刻認知,缺少內在主動性;相關法律知識欠缺,疏于職權,或者濫用職權;管理渙散,沒有形成統一完善的管理體系。此外,還有很多企業在管理崗位上以舊部和親屬為核心,非專業化的管理導致企業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被嚴重削弱。
如果企業沒能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沒能對管理人員進行嚴格的審核培訓,就會造成企業內部缺少激勵和約束。所以要想完善企業管理體系,首先必須使他們認識到建立良好的企業管理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規范人才選拔體制,注重培訓,提升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4.中小型企業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對環境造成"負效應"
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也是中小型企業管理層需要重視的問題。當前,在企業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和浪費大自然資源的眾多事例中,中小型企業占據大多數且問題日漸突出。
企業為了自身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污染放之任之,一些地方政府也對此放任自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據人民網報道,東部發達地區的近海污染問題十分突出,珠江三角洲環境"整體惡化",其半數土地被重金屬污染,淮河、黃河流域被嚴重污染。此類環境問題層出不窮,我國環保形勢不容樂觀。這都與地方政府的監管不力和中小企業環保意識的薄弱直接相關。
因此,加快完善中小型企業管理體系,任重而道遠。
二、中小型企業管理體系改善的措施
1.妥善處理"勞資"關系,實現"勞資雙贏"
規范勞資關系,改善勞工狀況,增強對勞動監管和工會工作薄弱環節的重視等對中小型企業管理的完善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落實:首先,要規范勞資關系。私營部門中存在的勞資關系的失衡,不利于非公有制企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
其次,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發展,可以早日實現"勞資雙贏"的局面。最后,政府在大力促進就業時,要認真地、科學地規劃并力爭早日徹底解決中小型企業存在的管理體系的問題,在發揮政府不同部門和工會作用的同時,也要充分注意發揮企業內部監督、工商聯、企聯、行業協會等的作用,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勞資關系。
此外,引導雇主樹立長遠發展的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和"人本主義"形象,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引導他們"有所為有所不為".
2.樹立長遠的戰略目標,實現企業發展的長期效益
中國管理網上有這么一句話,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戰略目標,就如看不到航標的輪船,只能隨波逐流,危機重重。企業的戰略目標如同黑夜中的北斗星為企業昭示方向,并激發員工建功立業的激情和夢想。
戰略目標對一個企業的生存發展是尤為重要的,首先,中小型企業應該依照自身情況制定符合企業客觀實際的戰略目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維護企業核心產品,穩定市場份額和利潤為目的,界定業務范圍,持續培養核心競爭力。像一杯咖啡、一個漢堡、一瓶可口可樂一樣可以風靡世界。其次,樹立長遠的發展戰略,力爭克服鼠目寸光和頭腦發熱的問題,逐步延長中國中小型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僅僅追求企業的短期效益,單純追求規模的擴大,而是努力塑造企業形象,在激烈市場競爭的波浪中樹立一個智者、強者的形象,不單純是做大,而是做得更好,做得更強。
3.提高管理層素質,管理人員的法制素養
管理層人員素質的魚目混雜,不利于企業的規范、公開、公平、公正的管理,所以針對管理體系的不完善,首先,從管理人員做起,中小型企業應當針對管理決策層對管理職業素養認知程度不一,管理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建立定期的培訓,提高內在的工作主動性。其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規是成為一個管理層人員的必備素質之一。再次,應及早建立行之有效的企業管理制度,管理質量標準及評價制度,本著建立具有可操作性、智慧性和科學性完美結合的管理制度,以便于管理制度的實施。最后,把業績和管理以及企業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實施作為年度工作考核內容之一并公開披露。將員工業績和企業收益聯系起來,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上進心,使每一個員工,都具有內部制度控制的概念和意識,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舉手投足都要受到制度的約束和牽制,并最終使得制度深入人心,成為企業的跑車向前發展的潤滑劑,形成生動活潑的用人機制。
4.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豐收
完善中小型企業管理體系,可以實現循環經濟,實現具有社會的可持續性和公平性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如下:首先,改變中小型企業領導層的思想覺悟,引導他們對和諧社會了解的深度和廣度。
其次,政府應該積極倡導搭建全國性的中小企業污染治理融資平臺,這樣,即便于政策的安排,也解決了治理污染資金較高的門檻,也便于銜接國際援助。另外,政府應該在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方面樹立正確的認識,加大監管的力度,約束企業不得為而為之的行為和避免外部"負效應",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健康經濟發展模式,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最后,中央政府,也要對中小企業加大各項管理政策扶持的力度,對于污染處理、廢棄物整合利用、節能減排、綠色生產等有關項目的管理明確的列為重點扶持對象并從融資擔保、技術咨詢、信息提供等角度給予支持。政府應積極引導各種所有制類型的中小型企業適應全球化進程和新的經濟增長格局,帶領企業在國際舞臺上"走出去,引進來",促使企業步入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新境地。
結束語
總而言之,只有深入認識到中小型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認清問題所在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強中小型企業管理體系的管理力度,提高管理隊伍的專業素養。同時,樹立長遠發展目標,高瞻遠矚,不為眼前利益迷失方向和道路。只有這樣,才有助于更好地走以發展綠色經濟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才有助于在新經濟格局中占據主導地位,才有助于新形勢下管理工作的開展,對外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促進企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本文分析了當今中小型企業在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闡述了如何完善企業的管理體系,希望這些分析和建議對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有所助益。由于時間有限、知識有限,以上探討還待進一步研究,感謝您提出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李京文。論新世紀的創新[J].經濟經緯,2001(5)。
[2]梁瑞華。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的困難與對策[J].經濟經緯,2001(2)。
[3]楊有紅。企業內部控制框架--構建與運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4]朱榮恩。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1(2)。
[5]張岳麓。企業內部控制的創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3(1)。
[6]李風鳴。內部控制與風險防范[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7]孫莉,張錦紅。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經營管理[J].科技信息,2007(4):109.
[8]盧敏。淺議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6(2)。
[9]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