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政府在對經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成為了其重要的管理手段,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相同點是都是政府根據法律、經濟手段的方式進行的管理方式。只有對經濟管理的形成原因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與研究,促使經濟控制體系能夠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對政府經濟管理進行科學的指導。
1 經濟管理問題的提出
在對市場經濟進行管理時,經濟管理職能是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進行經濟管理,采用何種方式進行經濟管理,經濟管理的目標等相關問題的提出,促使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理論不斷的豐富與完善,政府在對經濟管理時,也具有了良好的借鑒,促使經濟管理效果更加的明顯,對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對于政府對市場經濟的管理,存在的說法各不相同,并且提出了較多的相關問題。
2 積極經濟管理的形成原因與目標分析
2.1 積極經濟管理的成因概述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積極經濟管理有效的形成,這就要求必須對市場經濟的變化情況以及相關的價格體系給予充分的重視,并不斷的進行深層次的完善,但是,政府在對經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不能有效的將經濟管理達到最大化的目標,致使經濟管理預期目標不能有效的完成,所以,為了不斷加強經濟管理的自身水平以及能力,政府就必須要對經濟管理采取積極經濟管理的方式。
2.2 目標
經濟管理的最大化以及資源的有效配置是積極經濟管理的基礎,從而促使政府經濟管理更具安全化的特點。政府在進行經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不能離開國家的支持與力量,對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給予綜合性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對外來的一些產品與外資企業單位還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保證我國的一些產品出口的地位以及銷量不會受此產生不利的影響,政府為了經濟管理最大化目標的有效完成,就必須要不斷強化行政、法律等重要手段,對財產權以及人身權等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實現積極經濟管理的最大化。
3 消極經濟管理
3.1 形成的原因
消極經濟管理的基礎是在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價格變化、以及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設想相悖的背景下而形成的。根據市場經濟假設進行市場經濟假設的不斷完善,能否滿足完善市場經濟假設的要求,也只能通過市場經濟而驗證。
(1)經濟的非市場經濟表現為主體市場經濟與市場體系的不夠完善;(2)經濟非完善市場經濟假設的具體表現在信息的不完善性與不相稱性、外部環境下的經濟活動等;(3)價格的特點主要有剛醒以及粘性。在商品價格發生轉變的過程中,在一定時間內,如若出現商品的編輯率與替代率存在不統一性,那么市場經濟就會通過本身的能力將二者盡可能的相近,在進行轉換的過程中就會致使一定程度上的經濟受到損失損失,最終促使消極經濟管理的形成。
3.2 消極經濟管理的目標
為了能夠與古典經濟理論的模型假設有所靠近,有利于市場經濟逐步的向開放性與競爭性方面轉變,但是,還必須要確保市場經濟的有序性與平穩性,實現市場經濟管理體系的統一性。消極經濟管理在具體的經濟管理中根據法律、行政、以及經濟手段三種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其在使用法律手段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就是為了對相關的財產所有權等,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嚴格的保護以及科學的分配,此外,立即、合理的公布宏觀經濟的相關信息與數據。對于經濟活動的外部性因素要收取相應的稅費,同時,對一些特殊的情況也要適當的采取一些補償措施,還能夠對一些比較重要的公共物品加強生產力度,消極經濟管理在進行實施的過程中,對破壞市場的相關力量進行壟斷,所以必須要有效的進行抑制。但也不是對壟斷進行徹底的消除,壟斷自身也存在有利的一方面,壟斷對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具體生產的過程中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壟斷經濟的出現也是經濟存在高效性的一種表現,反過來看,不具備空段的經濟就是經濟具有低效率的一種表現。在對壟斷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不斷盲目的完全進行制約,必須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具體變化與需求,對壟斷采取針對性的抑制。
4 積極經濟管理與消極經濟管理關系概述
4.1 兩者在行成原因與目標上具有的聯系
在實現了與古典經濟模型假想目標不斷靠近的過程中,消極經濟管理卻沒有符合古典經濟的一些標準,在進行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消極經濟管理在財產權與人身權方面未給予嚴格的管理,另外,也未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之相反,積極經濟管理不單單在是對財產權與人身權進行有效的管理,還能夠實現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也能夠對社會相關因素進行有效的管理。在社會經濟與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時,對發展的制約因素較多,要想將市場經濟的預想得以實現并完善,就可能會致使政府經濟安全管理最大化目標不能有效的完成。
消極經濟管理有利于經濟資源實現有效的配置,但是,在具體的經濟管理時,需要再次設計財產權與人身權,促使經濟資源能夠滿足最合理的配置時,還能靠近理想的經濟形態。與此同時,還能夠依靠政府的力量,以公平的經濟狀態融入到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這樣,會對市場經濟的價格與總體組織結構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水平以及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為了確保市場經濟的安全性特點,能夠通過轉換為工種的身份在市場中給予嚴格的經濟管理。
總而言之,積極經濟管理能夠有效的進行必須在消極經濟管理的基礎上,所以,在積極經濟管理實現了速度與效益的過程中,必須在消極經濟管理的基礎上對市場經濟給予嚴格的管理,積極經濟管理在進行開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在消極經濟管理的基礎上予以實施,但要將市場經濟自身具備的自由性與平等性進行有效的保持,確保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從而實現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實現積極經濟管理的目標。
4.2 二者在管理手段上具有的聯系
在具體應用消極經濟管理時,政府的經濟管理方式必須重新的進行設計,此種方式,也是對經濟進行有效調控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經濟調控能夠促使經濟管理的順利開展與完成。其中,經濟決策、經濟計劃等等方面受到了法律經濟管理手段的制約,行政經濟管理手段在法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財產權與人身權的相關保護,經濟手段在對經濟管理時,能夠促使經濟組織協調能力的不斷強化。
兩種經濟管理方式主要由經濟調控以及經濟組織等相關因素構成,實際的經濟管理工作主要是對經濟的嚴格控制、經濟組織等共同實施的,加強對經濟管理的相關機構進行有效的管理,促使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促使經濟管理的最大化得以實現。
要想經濟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得以實現,就必須要對現階段我國的經濟體制給予不斷的完善,與此同時,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經濟政策,有利于整體行的經濟管理更具協調性。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管理方式具有一致性,都是以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經濟手段進行經濟管理。但是在具體的經濟管理過程中,積極經濟管理、消極經濟管理二者的管理手段都具有自身獨有的特點,兩種管理方式既存在聯系,又存在區別。
5 結語
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都是政府在經濟管理時的重要手段,其中消極經濟管理是積極經濟管理的基礎,二者都是均由經濟調控等因素構成,二者都以法律手段、經濟手段等為主要的工作方式。在預定的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等有可能是積極經濟管理與消極經濟管理中的一種,所以,必須對這兩種經濟管理方式給予充分的了解與掌握,促使政府進行經濟管理過程中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祁永忠 , 欒福茂 . 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系 [J]. 生產力研究 ,2012(9):20-23,35.
[2] 宋晨亮 . 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系 [J]. 現代經濟信息 ,2014(18):103-103,119.
[3] 史慶暉 . 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系探討 [J]. 商情 ,2013(42):49,98.
[4] 康欣 . 謅議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系 [J]. 東方企業文化 ,2014(11):158-158.
[5] 司晉華 . 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系探討 [J]. 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1(16):22-24.